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微核糖核酸126(micro ribonucleic acid 126,mi R-126)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45例并发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15例(Ⅰ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Ⅱ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例(Ⅲ组)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例(Ⅳ组)。无并发冠心病组15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颈部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和有无斑块,分为正常无增厚A组,内膜增厚患者B组,斑块形成患者C组和管腔狭窄患者D组。所有研究对象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 R-126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冠心病组mi R-12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小显著性差异(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t=8.553,P0.00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并发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8.024,P0.001)。A组到D组mi R-126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219,P0.001)。4组之间除A组和B组(LSD-t=0.203,P=1.252),C组和D组(LSD-t=0.193,P=1.34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到Ⅳ组mi R-126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2,P0.001)。4组之间除Ⅰ组和Ⅱ组(LSD-t=0.173,P=1.349),Ⅲ组和Ⅳ组(LSD-t=0.225,P=1.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不同类型组mi R-126表达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58,P=0.031);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05,P=0.029)。结论 mi R-126检测可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患者是否并发冠心病,对不同类型冠心病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单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按活动性分级为Ⅰ~Ⅱ级22例,Ⅲ~Ⅳ级38例。对不同心功能级的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T,PT,APTT和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58,均P>0.05),D-二聚体和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7.45,t=8.41~11.65,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D-二聚体水平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P<0.05)。结论 FM是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早期诊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纤维蛋白单体对诊断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发生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冠心病而分为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冠心病组依据冠脉造影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组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 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2 例。对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冠心病组的TT,PT,APTT 和FD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 ~ 0.48,均P ﹥ 0.05)。而D-D 和FM 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 ~ 8.68,均P ﹤ 0.05)。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冠心病组间TT,PT,APTT,FDP 和D-D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7 ~ 0.58,均P ﹥ 0.05)。而FM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 ﹤ 0.05)。血液透析患者AMI 组比SAP 和UAP 组的D-D 和FM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 ~ 13.75,均P ﹤ 0.01)。SAP 和UAP 组D-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 ﹥ 0.05)。而纤维蛋白单体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06,P ﹤ 0.01)。结论 FM 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指标。该指标可界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中国血液净化》2016,(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并发症高发生率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53例透析龄≥6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均为早班透析(治疗时间7~11Am),每周透析3次,每次4h。根据患者在透析之前测量血压值,1周内3次血压测量取平均值,定义清晨高血压为平均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或者平均舒张压90mm Hg。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透析龄、原发病因、性别、体质量和身高;生化指标,如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脏超声数据,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LVMi),将患者是否合并清晨高血压分为2组,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53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60.70±12.38)岁,平均透析龄为(5.96±5.15)年。其中31例检测符合清晨高血压,发生率为58.49%。将患者按照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分为2组,比较各项指标后发现,仅LVMi 1项存在显著差异(111.62±20.71vs.132.40±36.77,P=0.01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清晨收缩血压与LVMi密切相关(r=0.386,P=0.004),而与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清晨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且清晨收缩血压与其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显著相关。控制清晨高血压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实施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MHD治疗1年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A组(≥600pg/ml)和B组(<600pg/ml)实施PT超声检查.结果 有73例患者入选,其中A组55例,B组18例.A组PT超声检出率90.9%(50/55),B组PT超声检出率33.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2组间PT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t=4.171,P=-0.021),单因素分析显示,iPTH水平与PT体积呈正相关(γ=0.543,P=0.039).结论 iPHT水平高于600pg/ml的MHD患者,高度提示存在PT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MMP-9的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而MMP9水平则明显地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MMP-2水平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1),MMP-9水平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尿毒症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纳入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期间血压变化将其分为三组,其中25例低血压者设为A组,39例血压稳定者设为B组,36例高血压者设为C组.比较三组的基础信息[透析时长... 相似文献
11.
尿毒症患者不仅存在出血倾向,亦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且为病变持续性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本文对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3—01~2004-10透析患者50例,男33例,年龄37~78岁.女17例,年龄45~67岁。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其中透析最长时间8a,最短时间3个月,2~3次/周,4~5h/次。 相似文献
13.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肾病及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长短和其他相关因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血液透析时间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以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增大(P <0.01);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与非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较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增大(P <0.05);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较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明显增大(P <0.01)。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与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及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相比,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24个月组HOMA-IR值较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稍微降低(P<0.05),糖尿病肾病60个月组HOMA-IR值较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显著降低(P <0.01)。提示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且这种作用与透析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 -反应蛋白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 2 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的C -反应蛋白 (CRP)、血肌酐 (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 (Hb)及 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RP正常与异常组之间ALB、Hb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透析后CRP水平升高、血液透析前与血液透析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血液透析后患者CRP与其ALB、Hb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且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与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及个体因素如感染、营养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贫血及感染的关系。方法:6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CRP,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观察C-反应蛋白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1);Hb、Hct、Alb均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Kt/V指标未见显著差异。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水平(P<0.01)。感染组Hb、Alb及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PA也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等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CRP水平与Hb、Alb、PA、TF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可能对于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甘显娟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8):708-709
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从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支持上给予护理和指导。采取保护好动静脉内瘘,指导日常生活,保持干体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控制高血压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动静脉内瘘无闭塞,干体重保持较理想,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加重病情的不良因素,及时做到无症状透析。结论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2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4.39±0.98 g/L)明显高于对照组(2.74±0.48 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肺癌患者FIB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和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ACL200血凝分析仪检测277例初诊肺癌患者和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FIB,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FIB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鳞状细胞肺癌和其它细胞肺癌FIB明显高于腺癌;临床分期越高,FIB越高;存在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分化程度越低,FIB水平越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FIB异常,重症肺癌患者(高临床分期、低分化、远处转移等)血浆FIB升高。通过检测血浆中FIB含量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