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变化情况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伤后24 h、48 h、72 h、7 d、14 d、30 d监测血糖及血肌酐。伤后1年,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伤后1年,预后良好23例(GOS评分4~5分,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8例(GOS评分1~3分,预后不良组)。两组病人血糖、血肌酐均先增高,后降低,伤后7 d达峰值。伤后24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24 h,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48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水平变化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伤后血糖、血肌酐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的安全性。方法49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GM1治疗组25例。治疗14天后观察GCS及不良反应,3个月后观察GOS。结果GM1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升高。结论早期应用GM1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植入颅内压探头持续监测颅内压,每60 min记录1次,持续5 d。术后30 d行短期疗效评估,GCS变化≥1分者纳入改善组,余纳入恶化组。术后3个月行长期疗效评估,GOS 4~5分纳入预后良好组,GOS 1~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GCS评分、挫伤或血肿体积、初始颅内压值及颅内压变化(ICP-P1、ICP-P2)在短期疗效评估的改善组与恶化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长期疗效评估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变化幅度每增加1 mmHg不良预后危险因素成倍增加,且在短期疗效评估中影响更为明显。ROC曲线分析显示:初始颅内压值=31.50 mmHg,ICP-P1=4.29 mmHg,ICP-P2=3.97 mmHg是颅脑损伤病人短期疗效评估不良预后的临界值。初始颅内压值=28.00 mmHg,ICP-P1=3.21 mmHg,ICP-P2=2.93mmHg是长期疗效评估不良预后的临界值。结论保持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相对平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73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双侧BAEP,根据BAEP分级标准: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观察BAEP分级变化与GOS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1周不同BAEP分级预后良好率分别为Ⅰ级90%,Ⅱ级84.2%,Ⅲ级58.8%,Ⅳ级11.8%。BAEP改变与GOS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关系(χ2回归=25.523,P0.01;χ2偏离=3.675,P0.05);BAEP好转者预后良好率(72.4%)较恶化者(23.1%)显著升高(χ2=8.922,P=0.003)。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BAEP变化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动态观察BAEP变化可能是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伤后1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入院时GCS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和外伤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伤后1周出现外伤性脑梗死;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78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 s、D-二聚体〉0.4 mg/L、DIC评分≥5分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早期PTC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同时,它们也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是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1例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选取入院后72 h内或术前最差的头颅CT影像进行Stockholm和Helsinki评分。伤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 伤后3个月,GOS评分5分13例,4分12例,3分5例,2分1例,1分20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26例;病死率为39.2%(20/51)。预后不良组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较预后良好组均明显增高(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Helsinki CT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置信区间0.848~0.996;P<0.001),以Helsinki CT评分=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100.0%;Stockholm CT评分AUC为0.905(95%置信区间0.826~0.985;P<0.001),Stockholm CT评分=1.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4.0%。结论 Helsinki CT和Stockholm CT评分都能很好地预测中、重型TBI的近期预后,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度颅脑外伤组(GCS 9~15分)和重度颅脑外伤组(GCS 3~8分),并对患者48h内的血糖变化进行检测,探讨伤后血糖水平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糖>11.1 mmol/L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11.1 mmol/L者(P<0.05),死亡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可作为GCS评分外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同期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9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同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47例(同期组),分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32例(VPS后间隔至少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分期组)。术前、术后7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GCS评分、GOS评分评定病人意识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7 d,两组FIM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同期组明显高于分期组(P<0.05)。术后半年内,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明显低于分期组(31.25%,10/32;P<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GCS评分[(12.02±2.87)分]明显高于分期组[(10.09±1.81)分;P<0.05),但是GOS评分[(4.24±0.75)分]与分期组[(3.97±0.7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同期和分期行VPS与颅骨成形术,均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预后,而同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CT影像脑水肿面积;治疗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IL-6、S100β、MBP、NSE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2周,两组脑水肿面积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CS评分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29/45;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5;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因子,降低脑水肿面积,缓解炎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出参考措施。方法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7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伤后6个月的预后转归,采用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终点的预后,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至随访终点,预后良好组患者111例(75.5%),预后不良组患者36例(2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在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脑疝、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手术、二次手术、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疝、合并四肢长骨骨折、GCS评分、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0.001)。结论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颅脑创伤患者的远期预后。入院时准确评估GCS评分、监测相关生化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远期预后;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降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在幕上重型颅脑外伤(sTBI)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及脑膨出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sTBI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采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比较2组患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利用GO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5.38%)显著高于对照组(5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GCS评分(3~5分)、无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迟发型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脑挫伤是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的应用能降低幕上sTBI患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可提高预后良好率,且急性脑膨出的发生与GCS评分(3~5分)、无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迟发型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脑挫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的评估效能。结果 228例中,158例预后良好,70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改良CT评分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824、0.826、0.617,四个指标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54。结论 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和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预后组间颅内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对病情进展及预后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与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分析颅脑损伤前后凝血功能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的关系。 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d~24个月,4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3.75%、80%、55.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颅脑损伤预后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6,P<0.05)。不同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预后的凝血因子指标比较,INR值、PT、APTT、FIB及D-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颅脑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损伤类型等10项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间长、血糖和ISS评分较高,而瞳孔评分、血氧饱和度、收缩压、GCS分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和颅内血肿患者预后较差;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可有效判断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病人术后1周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6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使用正中神经电刺激监测SSEP,分析N13、N20波形分级,5~6级为波形分级良好。术后1个月采用GCS评分评估意识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GOS评分评估预后,GOS评分4~5分、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N13、N20分级与术后1个月GC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0.687;P<0.05),与术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322;P<0.05)、mRS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7、-0.444;P<0.05)。N13、N20分级良好与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247;P<0.05)。N13、N20分级良好预测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的阳性率为65.0%、55.6%。结论 相较于GCS评分,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术后1周内SSEP检测N13、N20分级,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患者血清NES、MBP和S-100B浓度,并行GCS评分,3个月后行GOS评分;同时检测96例健康成人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1周和2周其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月后其GO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S-100B含量,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