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采样点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供水管路微生物污染高风险环节.方法 依据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要求,对57所透析中心进行多点采样,包括水处理系统出水口、回水口、进水软管与透析机连接处等,检测透析用水菌落总数和内毒素指标.结果 透析用水菌落总数和内毒素合格率,以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执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标准后,透析用水微生物培养结果的变化,分析水路污染的风险因素。方法依照YY0572-2015要求,采集2017年1月-6月供水回路反渗水回水口、出水口的透析用水各10份,同时采集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软管连接处的透析用水128份,薄膜过滤法富集后,用TGEA培养皿进行微生物培养,取不同使用年限软管内壁行电镜扫描。结果供水回路反渗水回水口、出水口的透析用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软管连接处的透析用水128份均有菌落生长,其中革兰阴性菌较多占60.16%;4组使用不同年限软管的透析用水细菌数量构成不同,并且电镜下软管内壁存在生物膜结构。结论透析机与供水回路间连接软管检出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随着软管使用时间的延长,细菌菌落呈现增长趋势,软管内壁产生生物膜,是污染透析用水的主要因素,可采用U型回路连接管或者定期维护更换软管等措施消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透析用水,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0℃下TGEA培养168 h,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平行水样检测内毒素。同时设计问卷调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结果 采样距反渗膜更换间隔时长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回水口及出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采样距上一次管路消毒间隔时间与回水口和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专业工程师配备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及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软管长度与回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使用时长、透析机台数、在透析患者数等因素也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有影响。结论 反渗膜的维护更换、输水管路消毒、专业工程师配备、透析中心规模及管路长度均为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存在差异,应通过质量控制推进使其达到同质化。  相似文献   

4.
滕朝宇 《医疗装备》2010,23(5):30-31
本文对长沙市部分透析单位的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从内毒素、游离氯、硬度测试三方面检测、分析,提出改善透析用水的质量的办法,以及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卫生质量与水处理系统使用时间和反渗膜、活性炭、软水器及时更换、定期维护及管路消毒与更换,与管路设计有无死腔、有无储水罐等得关系。以进一步提高长沙市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滕朝宇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36-137
目的:研究水处理系统中反渗膜及管路对透析用水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的透析调查表对2006年度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进行调查。选择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易于取样又能代表水处理污染情况的4点(原水、反渗水1(配制B液取样点)、反渗水2(进入透析机前取样点)、透析器入口透析液取样点)采水样进行内毒素定性检测。结果:管路定期消毒时间的长短,水处理系统是否设计有储水罐,管路设计是否有死腔、死腔次环路、热消毒管道,以及反渗透膜的使用时间等,对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与水处理系统使用年限、是否及时更换和消毒、管路设计有无死腔与储水罐以及A、B液配制等有关;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双级反渗优于单级反渗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血液透析用水、透析液开展质量监测.方法 按《中国药典》方法做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检查、化学污染物等检验.结果 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药行业标准YY0572-2005中规定的要求,但经贮水容器和输水管路出口的透析用水中,细菌内毒素由0.125 Eu/ml增加至0.25 Eu/ml,真菌数由10 CFU/200 ml增加至150CFU/200 ml,硝酸盐浓度增高约5倍.结论 透析用水、透析液应每日现制现用,注意消毒和冲洗各输液管路.  相似文献   

7.
透析液与透析用水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液透析系统合格的透析液是高质量的透析治疗保证,而血液透析系统各环节的不完善及工作人员操作的不当可造成血液透析液的污染.笔者对某医院血透室2003年1月-2008年12月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污染进行追踪调查监测.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透析用水系统消毒方法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透析用水细菌生长规律、改良传统消毒方法。方法用0.2%过氧乙酸消毒剂替代1%福尔马林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系统进行消毒。并将消毒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间隔两个月。结果经0.2%过氧乙酸消毒所有水样细菌数均控制在60CFU/ml以下,明显低于AAMI细菌数200CFU/ml的标准。结论过氧乙酸消毒透析用水系统较福尔马林消毒具有刺激性小、消毒较果好、易于冲洗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2013年潍坊市医院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保障血液透析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透析机反渗水输水管末端透析用水与透析器出口透析液为样本,对潍坊市2010年15家、2011年20家、2012年22家、2013年24家医疗机构展开每年一次的定期监测。对样本采用鲎试剂检测法测定内毒素含量,采用营养琼脂倾注平板法测定菌落总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3年共检测透析用水81份,总合格率为91.4%,逐年合格率分别为100.0%、95.0%、77.3%、95.8%。其中2012年合格率最低,各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透析液81份,总合格率为93.8%,逐年合格率分别为100.0%、95.0%、81.8%、100.0%。其中2012年合格率最低,各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3共检测全市5家市级医院、19家县级医院透析用水和透析液162份,其中市级医院合格率为100.0%,县级医院总合格率为88.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P0.05)。结论 2010—2013年潍坊市部分医院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指标存在不合格现象,县级医院问题突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保障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牙科综合治疗台诊疗用水监测采样结果的影响。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无菌操作条件下,采集12台牙科治疗台水样35份,其中手机水11份,漱口水、冲洗水各12份。分别研究培养天数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各组水样37℃连续进行细菌培养,培养24h后无菌生长,48h和72h后各组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培养72h后,各组间的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培养效果优于25℃(P<0.01)。结论温度和培养天数对口腔科诊疗用水监测结果影响显著,在医院感染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中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监测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微生物检测的效果。方法在某次飞行检查中采集36所受检单位的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72份,分别采用血琼脂平皿(35℃,72 h)、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平皿(35℃,72 h)、R2A营养琼脂(23℃,168 h)三种方法进行培养,比较三种方法菌落计数、菌落和超干预值(≥50 CFU/mL)检出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三种方法对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进行检测,血琼脂平皿、TSA平皿、R2A营养琼脂菌落检出率分别为40.28%、63.89%和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2A营养琼脂和TSA平皿检出率高于血琼脂平皿。血琼脂平皿与R2A营养琼脂、TSA与R2A营养琼脂检出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15、-6.970,均P0.05)。血琼脂平皿、TSA平皿、R2A营养琼脂法检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分别为1.39%、4.17%和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5),R2A营养琼脂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R2A营养琼脂和TSA平皿检出率优于血琼脂平皿,R2A营养琼脂超干预值检出率高于TSA平皿和血琼脂平皿,R2A营养琼脂(23℃,168 h)用于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微生物监测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方法 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  相似文献   

13.
自来水消毒对内毒素及微生物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自来水厂中各处理环节内毒素与微生物指标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8月份,分别采集湖北省武汉市Z水厂(汉江水源)和B水厂(长江水源)的水源水、混凝、沉淀、砂滤和出厂水5个环节的水样,内毒素检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法,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耐热大肠杆菌检测按照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进行。结果 武汉市Z水厂进厂水内毒素含量为281.36 EU/mL,出厂水中内毒素含量为38.95 EU/mL;B水厂进厂水内毒素含量为216.32 EU/mL,出厂水中内毒素含量为29.37 EU/mL;Z、B水厂内毒素的总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86.42%;Z、B水厂源水中菌落总数分别为4.24×104 CFU/mL和2.06×104 CFU/mL,出厂水中均未检出;Z、B水厂源水中总大肠菌群含量均>2300 MPN/100 mL,大肠杆菌分别为266和1100 MPN/100 mL,粪大肠菌群分别为345和1700 MPN/100 mL,出厂水中均未检出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结论 现有自来水处理工艺可以满足指示菌达标要求,但内毒素仍有一定残留。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中国、美国和德国粉尘采样方法测定的总尘与呼尘浓度比例关系,分析国产与美国、德国产粉尘采样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在某造船厂的铸造车间于呼吸带高度平行采样8 d,测定总尘、呼尘浓度;分别计算总尘与呼尘浓度的比值,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采用国产与美国、德国产采样器测得的总尘与呼尘浓度比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OVA-SNK检验,P>0.05)。(2)国产与美国产粉尘采样器测定的总尘与呼尘比值随着测尘距离增大而增大,但德国产仪器测定结果则反之。(3)总尘与呼尘浓度呈线性相关,只是国产仪器总尘与呼尘相关程度低于德国和美国。提示,国产仪器粉尘采样总尘、呼尘浓度比值与美国及德国的仪器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采样和液体撞击式采样器采样是空气消毒相关卫生标准中使用的2种不同的微生物采样方法,比较这2种采样方法对空气微生物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设计同时采样比较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对2种不同微生物采样方法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同样条件下,用液体采样的方法采集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六级筛孔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二次供水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中二次供水卫生监督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及水质自检等方面合格率较低,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仍低于同期管网水合格率。主要不合格指标为耗氧量、菌落总数和余氯。[结论]二次供水水质卫生仍存在薄弱环节,应通过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监管,确保二次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开展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性研究。方法按照软管使用年限、材质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使用7年的透明软管,B组为使用5年的红色不透明软管,再对A、B两组标本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A_1、B_1组不做任何处理;A_2、B_2组: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A_3、B_3组:采用无菌棉拭子搅拌软管内壁,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最后在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膜状态。结果 A_1组显示有层层叠加、连接网状的生物膜形成;A_2、A_3组显示细菌生物膜有缝隙裂缝,未能完全脱落。B_1组平面突起的团块即为细菌生物膜;B_2组显示存在散在的球状体;B_3组显示存在游离的棒状细菌体。A组软管(不做任何实验处理)行不同倍数电镜扫描,显示主要由成簇生长的杆菌构成。结论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与其形态结构的复杂性、叠加程度存在很大的相关。研究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的软管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时间点及消毒处理方法等,可以更好地进行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的控制策略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