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后高阶像差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白丽  吴海洋  徐青  柳川  郑植  范敏 《人民军医》2007,50(6):340-341
目的: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近视LASIK(ORK)手术与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传统LASIK手术),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使用Optikon-2000角膜地形图及ORK—CAM诊断治疗软件引导的ORK手术48例95眼(ORK组),与相应屈光度并同期手术的传统LASIK手术48例96眼(传统LASIK组),对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高阶像差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慧差在高、中、低屈光度上均无显著差异;球差均有显著差异(P〈0.05);均方根在低屈光度上无显著差异,但在高、中屈光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角膜最适不规则指数在高屈光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ORK手术后高阶像差低于传统LASIK手术,改善视觉质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64例104只眼,根据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对照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屈光力47 D。两组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6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眼反应分析仪检测的角膜补偿眼压、Goldmann相关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以及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厚度、ORA各测量值及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单纯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但角膜后表面高度正常、角膜厚度正常的患者,其术后3个月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测量值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与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像差变化情况及其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自愿选择非随机原则,将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的55例101只眼分为两组,其中22例40只眼接受常规小光斑飞点扫描LASIK手术(常规组),另33例61只眼接受基于ORK-CAM软件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件化LASIK手术(个性化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d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留屈光度;Optikon 200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术前和术后7 d球差、彗差、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结果 术前常规组平均届光度等效球镜值为(-5.27±2.04)D,个性化组为(-4.48±1.92)D;术后7 d常规组裸眼视力为0.96±0.21,平均残留屈光度为(0.97±0.63)D;个性化组视力为1.02±0.20,平均残留屈光度为(0.86±0.71)D,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前两组角膜球差、彗筹和RSM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术后7 d球差、彗差值增加量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RMS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彗差值增加量个性化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术后球差增加量与术前屈光度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3、-0.876,P<0.01),彗差值增加量与术前屈光度数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0、-0.345,P<0.05),总像差RMS与术前屈光度数在常规切削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48,P<0.05),而在个性化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87,P<0.01).结论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LASIK手术后球差、彗差值增加量均小于常规组,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相关性亦较常规组为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对两步走准分子激光手术初期角膜高阶像差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角膜屈光不正患者28例,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手术,手术中切开角膜瓣但未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前,利用0PD SCAN-Ⅲ像差仪对双眼进行像差检查,对比单纯制瓣即刻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两种制瓣方式在对高阶像差影响上的差异。结果 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微型角膜刀制瓣后和飞秒激光制瓣后高阶像差的增加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飞秒激光增加更多。结论 单纯机械刀制瓣在手术初期并不会引起高阶像差的改变,飞秒激光制瓣单因素在手术早期控制高阶像差上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出现角膜上皮病变及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LASIK术后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LASIK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制瓣;飞秒激光LASIK组,行飞秒激光治疗,采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种制瓣方法对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手术前后角膜知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LASIK组(7. 65±7. 4)d;飞秒激光组(2. 91±1. 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角膜知觉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下降(P0. 05),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后时间,飞秒LASIK组6个月;LASIK组术后12个月(P0. 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更快,对角膜知觉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金玲  郭晟  谢冬倩  王菁洁  郝宇 《武警医学》2006,17(5):338-340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84例(168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直至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术后1周有56眼(33.33%)达到干眼症诊断标准,术后1个月为61眼(40.39%),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干眼症发生率,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治疗,采用飞秒激光负压吸引固定眼球,制作2.2 mm透明角膜切口、5.0 mm环形撕囊并碎核,能量10μJ。术前1 d、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程度分为一般丢失组和严重丢失组,对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裸眼近远视视力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各指标明显优于术前1 d,术后7 d裸眼近远视视力明显优于术后1 d,且随术后时间延长呈明显改善趋势(P<0.001)。102例患者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手术过程均一次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并发症,根据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程度:一般丢失组患者56例;严重丢失组患者46例。单因素分析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探讨手术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 将135例269只眼近视患者依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使用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观察3组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差值(Diff)的变化.结果 术前3组Diff值1组为(0.023±0.008)mm;2组为(0.024±0.010)mm;3组为(0.024±0.010)mm,平均值为(0.024±0.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厚度>500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23±0.008)mm,厚度<500 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35±0.014)mm,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3组Diff值均较术前增大,1组为(0.052±0.014)mm;2组为(0.052±0.018)mm;3组为(0.053±0.018)mm,平均值为(0.052±0.017)mm,术前术后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根据保留角膜厚度不同分3组,1组保留角膜厚度>450 μm,Diff值为(0.041±0.008)mm;2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450 μm,Diff值为(0.057±0.013)mm;3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 μm;Diff值为(0.080±0.014)mm.3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16±0.005)mm;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34±0.009) m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平均为(0.017±0.006)mm.结论 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近视程度无关,而与角膜厚度有关,较薄的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较厚的角膜明显.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保留角膜床厚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负相关.LASIK后角膜厚度至少应在410 μm,残留角膜床厚度安全值应为280 μm.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干眼发病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38例76只眼,其中行SMILE术21例42只眼和行FS-LASIK术17例34只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3及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MILE偏心量及其对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前瞻性对比研究。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行SMILE手术的近视及散光患者23例43只眼,等效球镜值(SE)(-5.38±1.68)D,年龄(25.20±4.02)岁;SBK 22例41只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Intralase和Ziemer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改变.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 d、1周、1 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的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um,6A).结果 两组术后1 d、1 周、1 个月CD与术前比无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CV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 d、1 周及1 个月两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1 周、1 个月两组6A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Intralase组和Ziemer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3±0.71)D和(-0.04±0.56)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02).结论 Intralase及Ziemer飞秒激光LASIK手术术后早期单位面积内的CD未见明显改变,但CV较术前轻度升高,且6A较术前略有下降.但是,两种飞秒激光术后组间CD、CV及6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评估MEL90-500Trip-A治疗近视术后早期效果及对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23例46只眼。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和7d的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前后表面垂直慧差、水平慧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hRMS)。结果:屈光状态:术前(-5.22±2.03)D(-11.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S-PKP术的患者46例48只眼,术前视力从1-4.1不等(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角膜白斑、外伤性角膜瘢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 ctomy ,PRK)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方法 :将PRK术后 1年高度近视患者 12 9例 (2 5 7眼 ) ,分为两组 ,Ⅰ组高度近视 (- 7 0 0~ - 10 0 0D) ,Ⅱ组超高度近视 (- 10 2 5~ - 2 0 0 0D)。对其重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屈光回退 5 5眼 (2 1 4% ) ,切削偏中心 >0 5mm 2 3眼 ,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 2级 33眼 (12 8% ) ,3级 5眼(1 9% ) ,4级 9眼 (3 5 % ) ,4级混浊者均为Ⅱ组 ,激素性高眼压 1个月发生率最高时 2 2眼 (8 6 % ) ,有 4眼停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用于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瓣厚度及角膜后表面高度值...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评估和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患者干眼相关参数和角膜生物力学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患者65例128只眼,其中35例69只眼行SMILE,30例59只眼行FSLASIK。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和6个月时视力、主观验光、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角膜知觉敏感度、眼表疾病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IK的108例近视患者分为低、中、高3组,每组36人,观察术前波前像差的分布特点及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术前波前总像差为5.160&#177;3.32;高阶像差为0.440&#177;1.49,占总像差的8.53%;其中慧差为0.346&#177;1.42,球差为0.221&#177;1.31,五阶像差为0.082&#177;0.032。与瞳孔直径5him相比,6mm时的波前总像差增加了48.28%,高阶像差值增加了75.30%。术后3个月,瞳孔直径6mm时,术眼的总像差为1.710&#177;0.938;高阶像差为0.831&#177;0.247。高阶像差中,慧差为0.501&#177;0.265,较术前增加44.80%,球差为0.567&#177;0.236,较术前增加156.56%。结论:LASIK手术在降低总像差的同时,可明显增加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