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的7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结果:101例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达到97.03%,临床成功率93.07%,且治疗后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平均值均显著大于术前治疗(P<0.05)。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肿胀,经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能够直观观察到动静内瘘血管血流及管腔变化情况,并实时察看导丝、球囊的行进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2例,行超声引导下的PTA治疗。结果 32例次球囊扩张治疗内瘘狭窄成功率为96.88%,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球囊扩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中合理选择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交通医院收治的100例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头静脉I型狭窄并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展开术前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对比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量指标。结果:10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I型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及术中检测下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球囊行PTA治疗,结果显示狭窄即刻成功开通98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2%,均为术前血管接近闭塞状态导致超声评估不准造成,1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的内瘘静脉段导致治疗失败,1例静脉回路在PTA术后狭窄未能完全解除导致治疗失败。狭窄开通率为98%,60%的病例需要采用14~18个大气压球囊取得成功,30%的病例需要采用20及以上个大气压高压球囊取得成功,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对头静脉狭窄处内径及临近血管内径的检测为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化,术后3、6个月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3例(90.3%)患者B超下PTA术成功。术后患者的内瘘狭窄出内径、透析泵控血流和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65±0.47) mm、(249.5±25.4) mL/min、(986.9±191.7) mL/min,均较术前[(1.59±0.39) mm、(105.5±21.6) mL/min、(335.6±174.3) mL/min]显著增加,而术后患者的静脉压和PSV为(98.9±14.8) mmHg、(272.8±130.7) cm/s,均较术前[(179.9±15.1) mmHg、(415.6±152.4) cm/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B超引导下PTA术后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效果评估的最佳时机。方法超声引导下行PTA治疗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透析患者20例,分别于PTA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3d测量内瘘血管狭窄处直径、肱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肱动脉血流量。结果 PTA术后1d狭窄处内径[(5.00±0.70)mm]、肱动脉血流量[(715.80±132.20)mL/min]大于术前[(1.90±0.30)mm、(409.20±101.80)mL/min]和术后即刻[(3.10±0.80)mm、(403.80±106.10)mL/min],肱动脉RI(0.48±0.06)小于术前(0.60±0.07)和术后即刻(0.63±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及肱动脉RI与术后3d[(5.00±0.80)mm、(723.40±137.50)mL/min、0.4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d是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PTA术后效果评估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并探讨超声引导相对于数字减影技术(DSA)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超声或DSA引导下的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手术共80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超声引导(研究组)58例,DSA引导(对照组)22例,比较两种引导方式下一次穿刺成功率、即刻手术成功率、手术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分别于PTA术前、术后测量其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及肱动脉血流量;术后行CT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超声共发现25处外周血管狭窄。PTA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及肱动脉流量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TA显示2例患者各遗留1处中心静脉狭窄。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行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于PTA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血流量;手术后采用CT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50处外周血管狭窄,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流量相对于术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比较小、疗效比较好、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在操作上也安全简便,建议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PTA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内瘘成熟并正常使用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手术组在性别、年龄、钙磷指标、原发病、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半年、1年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指标,观察手术组上述各监测时间点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患者PTA术后内瘘通畅率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下PTA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的成功率为92.5%,术后1、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4.6%、91.9%、73.0%、48.6%。患者PTA手术后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PTA术后内瘘血管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内径有明显缩小(P0.05);PTA术后12个月血管内自然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TA术后内瘘通畅情况和原发病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手术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其手术创伤小,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PTA治疗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3例,PTA术后行彩超检查测量狭窄处内径、狭窄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记录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1、6个月内瘘通畅率。结果 63例患者内瘘功能不良时间1~18周;单纯吻合口狭窄28例,合并静脉流出道狭窄15例,合并动脉流出道狭窄10例,多处狭窄(≥3处狭窄)10例,PTA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7 d肱动脉血流量均250 mL/min;术后即刻狭窄处内径[(3.56±0.55)mm]、肱动脉血流量[(278.56±15.27)mL/min]大于术前[(1.23±0.25)mm、(148.50±10.02)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28±20)cm/s]低于术前[(521±87)cm/s](P0.05);术后24 h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内瘘初始通畅率分别为100.0%、87.3%。结论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本次研究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血透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12例16次,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内膜增生性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术效果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因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内瘘狭窄而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前超声检查狭窄段血管内膜厚度分为3组:轻度组:0.5mm≤内膜厚度<1.0mm;中度组:1.0mm≤内膜厚度≤1.5mm;重度组:内膜厚度>1.5mm。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复发时间与血管内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既往PTA次数(F=11.243,P<0.001)、手术前血管内径(F=12.806,P<0.001)、手术后血管内径(F=44.935,P<0.001)、手术前血流量(F=17.486,P<0.001)、手术后血流量(F=37.244,P<0.001)、复发时间(F=49.434,P<0.00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轻度组PTA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通畅率为100%及84.6%,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χ^(2)=22.652,P<0.001;χ^(2)=27.754,P<0.001);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以及动静脉内瘘内膜厚度与PTA手术后狭窄复发时间独立相关(β分别为:-0.169、-0.618、-2.933;P分别为:0.042、0.028、<0.001)。结论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及内膜厚度是PTA手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开放手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合并Ⅱ型狭窄的手术效果、长期通畅率及经济效益等。方法选取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40例,分为A组PTA联合开放手术,B组超声引导下PTA,C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PTA。从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长期通畅率、手术费用等方面对3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优于B组及C组(X~2值分别为8.556,4.609;P值分别为0.010、0.052);A组术后血管内径大于B组及C组(t值分别为2.605,3.676;P值分别为0.044、0.003);A组术后肱动脉血流量大于B组及C组(t值分别为2.764,2.482;P值分别为0.030、0.058);B组手术费用低于A组及C组(t值分别为3.130,-3.036;P值分别0.012,0.015);log-rank检验提示3组间术后内瘘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30)。结论 PTA联合开放手术治疗Ⅰ合并Ⅱ型狭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改善有其优势,但在节约血管资源方面比超声引导下PTA及DSA引导下PTA差,手术费用较超声引导下PTA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视化B超引导下穿刺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动静脉内瘘的安全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规律透析内瘘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可视化B超引导下穿刺组和常规穿刺组,每组60例.比较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穿刺组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  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导声垫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通路狭窄患者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在分别使用耦合剂、应用导声垫情况下采集数据,对比使用不同透声媒质时静脉内径测量的可重复性,以及评估狭窄处内径与肱动脉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31例均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4例狭窄处位于瘘口头静脉端,27例狭窄处位于头静脉前臂段;使用耦合剂测量狭窄处内径(1.41±0.45)mm,使用导声垫测量狭窄处内径(1.89±0.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6,P<0.001)。耦合剂组观察者间ICC为0.887(95%CI:0.761~0.946,P<0.001),导声垫组观察者间ICC为0.974(95%CI:0.948~0.988,P<0.001)。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臂中段肱动脉流量为(381.29±159.77)ml/min,使用耦合剂和使用导声垫测量狭窄处内径与肱动脉流量均呈显著相关(r=0.765、0.817,均P<0.001)。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通路狭窄患者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时,使用导声垫可减少静脉受压形变,且测量静脉内径的可重复性高于使用耦合剂,其测值与肱动脉流量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程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动静脉内瘘口狭窄患者18例(狭窄组)和自体动静脉内瘘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18例(对照组),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和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11±0.03)cm vs.(0.23±0.04)cm,(375.78±124.56)ml vs.(1053.34±275.7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0.03)cm vs.(0.05±0.02)cm,2.73±0.35 vs.1.85±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地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血管内成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术中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观察造影剂的迟发反应、做好穿刺处和肢体的护理、预防感染、进行抗凝用药的观察和护理、做好休息与活动指导、饮食指导。结果:本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 cm。行球囊血管内成形术后,内瘘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手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2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狭窄,行二次手术均获成功。结论: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靳东 《系统医学》2023,(14):116-119
目的 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矿山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内瘘重建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对照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再狭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内瘘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泵控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两组术后内瘘通畅率均为100.00%,观察组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