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开窍于目理论在中医脏腑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历代医家对肝目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可见,二者存在紧密联系。临床治疗目疾多从肝入手。内障眼病的病因虽复杂,但无论是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的虚证,还是风热攻目、痰湿内蕴、气郁血滞的实证,都离不开肝气的疏泄、肝阴的滋养和肝血的充盈。本文结合理论和临床,详细阐述了肝开窍于目的科学内涵,丰富脏象理论在眼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心脏X综合征是指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正常或无明显异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占心绞痛的10%~15%。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临床广为接受的病因是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造成的心肌缺血。中医学认为心脉气血正常运行依赖于肝木条达疏泄之功,本文基于肝主疏泄的生理特性,提出“肝之疏泄不利”是心脏X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以疏利通达肝气为基本疗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经验,以期为心脏X综合征提供更广阔的中医药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脂肪堆积于肝脏导致"肝气郁滞";"肝虚"失于疏泄,脾之运化失权,致使脂肪不能正常输布代谢,堆积于肝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不应局限于"脾虚",应责之于"肝脾两虚"。"痰""痰瘀""湿热",3种病因在理论上存在缺陷,难以解释NAFLD的发病。NAFLD发病中,异常堆积在肝脏的脂肪属于"脂浊",NAFLD属"脂浊"为患。  相似文献   

5.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代谢应激性的肝损伤[1]。熊焰教授从事肝病诊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系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癖、肥胖、积聚等范畴,熊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致痰湿停蓄。现将熊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血寒、血瘀等病证,则人体阴阳会受到极大影响,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殆,所以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相关理论,并提出相关研究的思考。通过对心理应激理论与肝主疏泄功能及其近年相关的研究进展的整理归纳,认为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调节心理应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今后从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血寒、血瘀等病证,则人体阴阳会受到极大影响,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殆,所以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  相似文献   

12.
浅论甲亢性眼病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 《四川中医》2003,21(12):11-12
突眼性甲亢是内分泌病常见的难治之疾。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及辨治体会,指出中医药治疗甲亢性眼病,可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稳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肝主目”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曾报道,针刺“超感型经络敏感人”的穴位,可以激发微经络感传[1、2],以及感传抵达终点穴后仍能继续远传[3~5].继之,本组通过针刺大敦穴,观察足厥阴肝经的微经络感传联系于目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王旭高治肝八法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长国 《四川中医》2008,26(12):49-50
本文通过探寻王旭高肝气证治治肝八法所针对病证的内在机理、以及体现该八法的选方用药,希冀把握其肝气证治的思路,分析、指出其中的优势,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中医眼科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中医眼科外治法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对眼部疾患进行诊断、治疗、预后、转归等。并对临床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例1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痹证是一种常见的肢体经络病证,病机主要是邪气闭阻筋脉,筋膜失于濡养,一般多从风寒湿气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两虚论治。赵杰教授应用肝主筋膜理论,从筋膜病变论治痹证,其提出痹证的发病与筋膜病变有关:一是肝经有寒,导致筋膜拘挛闭阻而发病;二是肝血不足,导致筋膜失于濡养而发病,并提出暖肝散寒、养肝血的治法,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数千年的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对难治病的证治不断探索与创新,提出了许多理论与学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纵观古今医家论说,结合笔者的临证经验与研究,现将难治病的中医理论学说及诊治要旨归纳为十论,简要介绍如下。1 先天不足论 许多遗传性的难治病,中医认为系先天不足所致,如《小儿药证直诀·肾虚》:“儿本虚怯,因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开),面色(白光)白,此皆难养”。先天性不足的难治病,如坚持早期补肾配合辨证论治,或许有效,如脑积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继发病,其机理还不十分明了,但与肝脏因病而对糖代谢之功能紊乱,以及嗜肝病毒及免疫对胰腺的直接损伤、肝病时产生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其发病率占肝病的30%~40%,一旦发生常与肝病互为因果,治疗困难,预后变差,故探讨中医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病理阐述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总体应归属于“消渴”范畴,但在辨证上与上、中、下三消和从肺、胃、肾三脏论治的传统方法应有所不同。因其病机在肝,故从肝论冶才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及专家经验,归纳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阐述了中医络病辨证方法,探索运用中医络病辨证方法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新思路。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难度较大,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诊断、治疗用药策略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故可发挥中医辨证思维优势,从络病证候角度认识阐发本病,完善该病的辨证分型,探索新的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