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5)
肝开窍于目理论在中医脏腑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历代医家对肝目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可见,二者存在紧密联系。临床治疗目疾多从肝入手。内障眼病的病因虽复杂,但无论是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的虚证,还是风热攻目、痰湿内蕴、气郁血滞的实证,都离不开肝气的疏泄、肝阴的滋养和肝血的充盈。本文结合理论和临床,详细阐述了肝开窍于目的科学内涵,丰富脏象理论在眼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6.
7.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血寒、血瘀等病证,则人体阴阳会受到极大影响,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殆,所以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9.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血寒、血瘀等病证,则人体阴阳会受到极大影响,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殆,所以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 相似文献
12.
浅论甲亢性眼病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眼性甲亢是内分泌病常见的难治之疾。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及辨治体会,指出中医药治疗甲亢性眼病,可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稳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王旭高治肝八法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探寻王旭高肝气证治治肝八法所针对病证的内在机理、以及体现该八法的选方用药,希冀把握其肝气证治的思路,分析、指出其中的优势,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8,(5)
中医眼科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中医眼科外治法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对眼部疾患进行诊断、治疗、预后、转归等。并对临床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例1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18.
在数千年的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对难治病的证治不断探索与创新,提出了许多理论与学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纵观古今医家论说,结合笔者的临证经验与研究,现将难治病的中医理论学说及诊治要旨归纳为十论,简要介绍如下。1 先天不足论 许多遗传性的难治病,中医认为系先天不足所致,如《小儿药证直诀·肾虚》:“儿本虚怯,因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开),面色(白光)白,此皆难养”。先天性不足的难治病,如坚持早期补肾配合辨证论治,或许有效,如脑积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继发病,其机理还不十分明了,但与肝脏因病而对糖代谢之功能紊乱,以及嗜肝病毒及免疫对胰腺的直接损伤、肝病时产生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其发病率占肝病的30%~40%,一旦发生常与肝病互为因果,治疗困难,预后变差,故探讨中医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病理阐述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总体应归属于“消渴”范畴,但在辨证上与上、中、下三消和从肺、胃、肾三脏论治的传统方法应有所不同。因其病机在肝,故从肝论冶才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