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阐述钛环钉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血管的改建,应用动物实验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钛环钉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血管胶原纤维相对含量的变化。静脉血管显微结构成份分析表明,胶原纤维相对含量随血管壁增厚而逐渐增多,并远远超过正常动脉。本资料表明,静脉血管在显微结构成份和力学性质上并未实现“动脉化”。  相似文献   

2.
1方法1.1病例资料2001年2月~2011年5月因尿毒症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8~82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其中例2是在内瘘术后1年逐渐出现右上肢进行性肿胀,其余各病例均在内瘘术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右上肢肿胀,右肩部及锁骨区域可见静脉迂曲扩张。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肿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马铃薯外敷处理各种原因引起的动静脉内瘘肿胀的效果。方法对53例72例次动静脉内瘘肿胀患者分别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观察组)和33%的硫酸镁湿敷(对照组)进行处理,按发生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其疼痛、肿胀消退时间、血管弹性及皮肤颜色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肿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佶论马铃薯外敷动静脉内瘘有消炎、止痛、消肿的功能,且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替代疗法。功能良好的血管路径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开通率高、并发症明显低于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径路的首选方式。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其自体静脉条件差或者多次行动静脉造瘘术后,常导致静脉资源枯竭,难用常规方法建立前臂经典内瘘。本次研究探讨手背静脉培育增粗后转位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手段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维持长期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Cimino内瘘长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标准内瘘,但造瘘的部位在腕横纹以上,为使内瘘术后能应用于穿刺的动脉化之静脉更长,给穿刺更多部位选择,并为再次造瘘留下条件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是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手段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维持长期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Cimino内瘘长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标准内瘘[1],但造瘘的部位在腕横纹以上,为使内瘘术后能应用于穿刺的动脉化之静脉更长,给穿刺更多部位选择,并为再次造瘘留下条件,作者从2005年开始对长期血透患者行手背鼻烟壶动静脉内瘘术,应用于血液透析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4-2009年36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施行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有3例术中吻合后开放血管不能触及震颤,立即拆除吻合口缝线,见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清除血栓后再吻合,血流通畅,有6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 结论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所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简便,成功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异。方法 抽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血液净化中心曾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65例,同时监测其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血氧饱和度。结果 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侧上肢的SpO2值高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的SpO2值,因此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术侧上肢监测,以保证所测数据准确,能够正确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从而为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依据,以免延误对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依赖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瘘是进行血液透析必备的血管通路。虽然应首选自体动静脉瘘术,但有时由于自体静脉条件差,需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以维持透析治疗。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动静脉内瘘术中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的最佳手术方法. 方法 本组98例,内瘘术式均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的标准内瘘,术前常规进行桡动脉及头静脉B超检查,明确头静脉所有属支及伴行静脉交通支情况并做好标记,按所需结扎的静脉支数随机分为皮内缝扎组(观察组,n=52)和切开结扎组(对照组,n=46),对比2组间手术用时、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比例.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而且所需结扎支数越多,用时差异越明显(F=45.586,P=0.000),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2.289,P=0.022),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比例及大小低于对照组(x2=4.176,P=0.04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差异虽未达统计学标准但极度接近(Z=1.904,P=0.057);2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皮内缝扎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轻、硬结形成比例少等优点,而且结扎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不留瘢痕,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的结扎中优于切开结扎法.  相似文献   

11.
张熙熙 《新医学》2013,(11):800-802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术后并发淋巴瘘少见。淋巴瘘是淋巴管受损引起的淋巴液外流,临床表现为术后早期伤口出现不能解释的包块或溢液。淋巴瘘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填塞、加压包扎,对于渗液量较大、压迫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该文报道了1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淋巴瘘的尿毒症患者的诊治经过,该例经临床表现、体征结合漏液乳糜试验诊断为淋巴瘘。开始行淋巴瘘清创引流术,用局部加压包扎,效果欠佳,遂再行局部淋巴瘘腔探查引流术并局部使用50%葡萄糖液浸泡冲洗,术后予加压气囊加压包扎,同时联合阿托品肌内注射治疗,创面愈合,随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方华 《当代护士》2006,(1):26-27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透析的基础,是目前血液透析(H D)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H D患者的“生命线”。因此,正确的使用及护理内瘘,对保证H D的顺利进行,改善H D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11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对59例需长期行H D患者进行了动静内瘘成形术,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肢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后无感染及内瘘闭塞,满足H D要求。现将工作中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9例尿毒症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在76~29岁,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痛风肾1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1例。均符合血液透析指征[1]。术后经积极卫生宣教、正确观察、使用及精心护理,无内瘘感染及闭塞,血流量充足,使得以顺利进行。2护理2.1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使用前的护理2.1.1基础护理内瘘成形术后,包扎不宜过紧,穿袖口宽松的内衣,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术侧肢体保温,术后早期应用绷带抬高术肢前臂,维持2~3天,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末梢水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疼痛、瘙痒等。保持伤口敷料整洁干燥,...  相似文献   

13.
前臂血管转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前臂血管转位术在非常规动静脉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建立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转位、桡动脉与贵要静脉转位会师三种方法建立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 93例手术无1例失败,其穿刺使用率为97.8%,透析血流量达180~250ml/min,1~3年通畅率桡动脉转位术略高于其他两种转位术,血管转位内瘘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1.1%、血栓形成4.3%、吻合口狭窄1.1%和瘤样扩张5.4%,1~3年通畅率分别为84.9%、73.1%和62.4%。结论 前臂血管转位内瘘对大多数的病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用于前期经多次血管通路操作的患者,在常规内瘘不能建立时优先于肘窝内瘘、上臂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被考虑,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副头静脉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都有副头静脉,随机分成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实验组对副头静脉用丝线结扎阻断,对照组不处理副头静脉,2组均行前臂标准动静脉端侧吻合术。术后8w、20w比较2种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早期失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8w实验组头静脉血流量好于对照组,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t=3.402,P=0.002);早期内瘘失功率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20w实验组头静脉血流量好于对照组,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t=3.102,P=0.004);早期内瘘失功率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246,P=0.022)。结论副头静脉的存在会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早期内瘘失功率增加,副头静脉的处理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脏病诊断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患者临床资料,就护理措施及评分展开分析。结果研究入选的63例患者护理满意60例,一般满意2例,满意度为98.4%。结论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术期展开护理工作,可促进内瘘成熟和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7.
<正>为防止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切口渗血及患肢肿胀,术后需将患肢抬高7~10d。以前我院常规用绷带直接将患肢悬挂于颈部,但局部压迫感明显,患者舒适度差。我们尝试将废弃的饮料瓶改良后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取1.25L(饮料瓶的大小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而定)饮料瓶1个,剪去瓶口及瓶底,再将饮料瓶从中间剪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棉签常用来静脉输注前的消毒,但现在棉签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广.在痛感、操作时间、伤口清洁度明显优于棉球,现将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棉签常用来静脉输注前的消毒,但现在棉签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广。在痛感、操作时间、伤口清洁度明显优于棉球,现将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