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在多发性支气管异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多发性支气管异物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治疗,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儿均一次性将异物取出,异物取出后有3例患儿出现支气管和喉痉挛,5例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短时缺氧,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消除;手术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采用三维CT复查未见异物残留。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多发性支气管异物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一次性取出异物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2.
陆海斌  张楠  曾玲双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31-1232
目的 评价经硬支气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行气道异物取出术、无其它合并症的健康患儿共72例,按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分三组,A组保留自立呼吸;B组采用KR-Ⅱ型高频呼吸机,喷射导管经硬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C组采用硬支气管镜目镜连接麻醉机行手控通气.记录术者置镜满意情况、术中缺氧发生情况、异物移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缩短,置镜满意率升高,术中缺氧发生率、屏气和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术中缺氧率降低(P<0.05).结论 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术中经硬支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可降低术中缺氧的发生几率,增加了无通气期安全时限且不影响术者操作,增大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硬支气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收集 2001 年 3 月至 2010 年 8 月,我院行气道异物取出术,无其它合并症的健康患儿共 72例,按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分 3 组,A 组保留自立呼吸,B 组采用 KR-Ⅱ型高频呼吸机(江西第五机床厂制造),喷射导管经硬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C 组,硬支气管镜目镜连接麻醉机行手控通气。记录术者置镜满意情况、术中缺氧发生情况、异物移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 A 组比较,B 组和 C 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缩短,置镜满意率升高,术中缺氧发生率、屏气和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 B 组比较,C 组术中缺氧率降低(P<0.05)。 结论 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术中经硬支管镜目镜行手控通气可降低术中缺氧的发生机率,增加了无通气期安全时限且不影响术者操作,增大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过去主要用硬质支气管镜取支气管异物,认为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镜管及钳子较小,钳取支气管异物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当异物较小和不能为硬质支气管镜窥见时,才考虑用纤支镜取出。我们用纤支镜成功地取出二例成人支气管异物,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梁军  赵祯 《西部医学》2011,23(6):1113-1114,1116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异物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83.33%),男女之比为2∶1,右侧(41.67%)略高于左侧(48.33%),以食物性异物为主(86.67%);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影像学检查对深部异物有较高的漏诊率,易造成误诊误治。12例深部异物经电子支气管镜取出,48例气管、Ⅰ级支气管异物经电子支气管镜定性定位后由硬质气管镜取出,合并的肺炎、肺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在异物取出后经支气管灌洗、抗感染等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深部支气管异物治疗及双侧肺段上叶开口内硬质气管镜无法窥及的死角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潜窥镜与普通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不同效果,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20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和疗效;对潜窥镜视频监视下与普通支气管镜取异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潜窥镜异物取出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普通支气管镜行二次手术10例,术中出现喉痉挛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术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心衰2例,行气管切开5例,无异物变位性窒息,气管、支气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潜窥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具有明视、放大等特点,避免了普通支气管镜的盲目性,提高了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制三通喉罩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实施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小儿患者15例,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年龄2.5~11岁.在快速诱导麻醉下插入自制三通喉罩.三通喉罩一端口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控制通气,从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支气管镜,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实施异物取出术.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手术效果和过程.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SpO2在麻醉诱导开始后有明显改善;手术时间8~36 min,平均16 min;麻醉时间39~60 min,平均45 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自制三通喉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1例麻醉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和呼吸管理。方法回顾小儿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1例,年龄1.5—5岁。其麻醉方式分别为氯胺酮、r-OH、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8例,氯胺酮、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6例,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7例,21例中5例辅助小剂量肌松药阿曲库胺。供氧方式分三种:9例病情轻,保留自主呼吸者,经支气管镜侧孔接吸氧管供氧;5例经支气管镜侧孔接高频喷射机辅助呼吸;7例麻醉机供氧,在循环紧闭装置下,用麻醉机的呼吸囊做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结果21例均取出异物,无一例死亡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中支气管痉挛3例,均为氯胺酮、芬太尼麻醉;1例主气管异物为花生米,对侧亦因异物阻塞不能发挥功能,出现窒息,将气管镜直接置入,迅速暂将异物推至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充分供氧后,顺利取出异物。其它病例均保证了合适的麻醉深度和平稳的呼吸。术后因喉头水肿需气管插管的为4例。结论选择镇静良好,麻醉平稳,对患儿生理干扰小、清醒快的药物,尝试多种有效的供氧方式,将有助于缩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时间,提高患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计直达喉镜、支气管取出儿童呼吸道异物。方法:对148例儿童呼吸道异物,在直达喉镜、支气管镜下行取出术。结果:148例患儿,除3例家属要求转院治疗,其余145例均手术取出异物治愈出院。结论:在直达喉镜、支气管镜下取出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成功率高,目前是惟一治疗呼吸道异物的可靠方法。可抢救患儿生命,解除患儿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2例纤支镜诊治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纤支镜检查前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1例(34.4%),无明确物吸入史者21例(65.6%),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异物者仅6例(18.8%)。所有32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异物,异物位置以右侧支气管多见,共23例(71.9%);异物种类以动物骨最多,达17例(53.1%)。29例异物经纤支镜成功取出,成功率90.6%,2例改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异物吸入史不明确的支气管异物容易误诊,纤支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喉镜明视下经口插管失败的患者改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获成功。结论:纤支镜引导插管对急诊困难气管插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艳敏  刘蓉  吴琦 《吉林医学》2012,33(8):1576-1578
目的:评价在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初治干酪坏死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初治干酪坏死型支气管内膜结核45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全身化疗,治疗组同时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痨药物凝胶。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痰菌阴转及胸部影像学好转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纤维支气管局部注药治疗初治支气管内膜结核,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加快,减轻支气管狭窄,促进肺不张的复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吴宏成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372-374,481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先用电子支气管镜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支气管内肿物或者新生物位于上叶尖、后段以下,活检钳难以触及者,再选择行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诊断阳性率81%(17/21),联合毛刷诊断阳性率86%(18/21),其中15例为肺癌,肺癌诊断阳性率71%(15/21),2例为炎症,1例为结核。结论非X线引导下采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联合活检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谢玉国  范智凌  曾庆湖 《海南医学》2013,24(22):3357-3358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并通过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心率、动脉血气分析[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白细胞(WBC)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中度吸入性损伤70例,14例病情稳定,3周内治愈拔除气管套管,56例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抢救37例成功,1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为72.9%;重度吸入性损伤22例,2例病情稳定,20例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9例成功,11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败血症,5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率为50.0%.患者治疗后心率、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WBC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变部位、病理类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150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癌的84例资料.结果:确诊的84例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1,男性患者中84.4%有吸烟史.男性患者中多数为鳞癌(44/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均予以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病变部位灌注异烟肼及球囊扩张、高频电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气道直径、气促指数及FEV1。结果68例患者中行支气管镜下气道病变部住灌注异烟肼治疗54例,高频电刀治疗10例,冷冻治疗6例,40例支气管狭窄的患者接受了126次的球囊扩张治疗。显效58例,有效10例。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后狭窄段气道直径、气促评分、FEV1明显改善。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抗结核药灌注联合球囊扩张、高频电刀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微创、安全、有效,应作为支气管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镜代胸腔镜对病因不明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和并发症.方法对胸水细胞学和胸膜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疑似癌性胸腔积液患者27例,采用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腺癌12例,低分化癌6例,鳞癌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乳腺胸膜转移癌1例.2例未明确诊断.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操作简单,费用较低,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少,对恶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泽宇  张倩  李志全  李斌 《西部医学》2010,22(4):633-634
目的探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对照组直接在喉镜暴露下气管插管,3次插管不成功者改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咽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采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因直接喉镜反复暴露对患者口咽部造成的水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纤维支气管镜电视监视下鼻咽癌诊断影响因素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电视监视下鼻咽癌诊断影响因素,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从1999年4月至2001年2月,对106例鼻咽癌可疑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电视监视下进行鼻咽活检,观察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理报告鼻咽癌34例,鼻咽结核6例,鼻咽癌的检出率30.08%。其中第1期4例,第2期11例。结论 熟悉鼻咽解剖标志,保持视野清晰,钳取足够深度,结合CT检查,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误诊漏诊,是提高鼻咽癌诊断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