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CT影像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颅内压监测和头部CT扫描,记录颅内压值和CT影像特点(基底池受压、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情况),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水平存在相关性,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水平的相关性最强.伤后24 h颅内压水平与病人预后相关性最强,而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评估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预后方面,Rotterdam CT评分优于单个CT影像特征;颅内压与病人预后存在负相关,对中重、度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并进行相关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CT与颅内压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1984年5月~1988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737例中收集了145例持续 ICP 监护的病例。全组均行 CT 扫描并持续 ICP 监护。对意识与 ICP、CT 与 ICP 及 ICP 与预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意识、脑室和脑池形态、脑室颅腔比率、中线结构移位以及预后与颅内压有一定的关系。但在临床上除以上关系外,与意识、预后有关的因素还很多。故 ICP 监护不是唯一判断预后的指标,必须结合临床才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CT作为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TBI患者的诊断、评价及预后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述CT、CTP以及颅内压监测技术在TBI的诊断、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沟脑池改变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脑沟脑池形态改变与颅内压(ICP)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SHI(GCS≤8分)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ICP及死亡率(MR)作统计分析。结果:轻度ICP增高表现为脑沟及外侧裂池消失;中度及重度ICP增高表现为鞍上池及环池消失。鞍上池及环池消失的病人MR较高。结论:根据SHI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可判断ICP的高低及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CT环池影像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瞳孔改变、脑干反射、创伤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目前 ,CT扫描已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检查 ,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提供重要信息。我们对 1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CT扫描征象中的环池状态和中脑变形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2 0 0 1年 3月至 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32例 ,男性 96例 ,女性 36例。年龄最小为 5岁 ,最大为84岁 ,平均 2 6 .9岁。车祸伤 91例 (6 8.9% ) ,坠落伤 2 1例(15 .9% ) ,其他 2 0例 (15 .2 % )…  相似文献   

6.
共118例颅脑创伤患者通过颅内压监测,评价颅内压初始值作为判断预后指标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显示,颅内压初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0.635~0.815]与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0.616~0.816)和Marshall分级(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95%CI:0.593~0.787)等项指标具有相似的预后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压初始值与不良预后相关(OR=0.943,95%CI:0.899~0.988;P=0.014)。提示颅内压初始值可以作为颅脑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患者均行有创颅内压、动脉压监测,采用Neumatic DCR数据采集系统监测ICP相关参数.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Ⅰ、Ⅱ级)20例和预后相对良好组(GOSⅢ-Ⅴ级)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参数的预测能力.结果 (1)与预后相对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ICP[(26.2±13.4)mmHg对比(14.0±5.6) mmHg]、压力反应指数(PRx,0.48±0.21对比0.12 ±0.08)及ICP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的相关系数(IAAC,中位数为0.14对比0.01)均升高,平均脑灌注压[CPP,(48.9±19.9) mmHg对比(81.1±6.9)mmH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P波幅与ICP的相关系数(R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P(OR=2.187,95% CI:1.079-4.431,P=0.031)、PRx(OR=21.608,95% CI:3.012-155.014,P=0.002)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预后不良组在20 mmHg及22 mmHg阈值上的ICP“剂量”(DICP20、DICP22)均高于预后相对良好组(均P〈0.05).DICP2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DICP22为0.71.预后不良组在0.25及0.05阈值上的PRx“剂量”(D PRx0.25、DPRx0.05)均高于预后相对良好组;DPRx0.25的曲线下面积为0.97,DPRx0.05为0.96.结论 ICP和PRx为颅脑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CP“剂量”和PRx“剂量”均可作为判断患者死亡及植物状态预后的参数,且PRx“剂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脑沟脑池形态改变与颅内压(ICP)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SHI(GCS≤8分)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ICP及死亡率(MR)作统计分析。结果:轻度ICP增高表现为脑沟及外侧裂池消失;中度及重度ICP增高表现为鞍上池及环池消失,鞍上池及环池消失的病人MR较高,结论:根据SHI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可判断ICP的高低及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镇静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镇静后颅内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07—2019-07符合条件并接受镇静治疗的3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镇静治疗开始前、镇静治疗后1d、镇静治疗后3d对比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分...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病人的临床,CT与预后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重型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病人的临床、CT与预后诸葛启钏陈伟建吴近森郭献忠林岩崇金成涛吴广宇瞿宣兴重型颅脑损伤后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双瞳孔散大者死亡率极高,约为60%~90%(1,2),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动物实验证明,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限是双瞳孔散大后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鹿特丹(Rotterdam) CT评分联合颅内压检测在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症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Rotterdam CT评分与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的关系,并比较术后1、3、7 d时搏动指数(PI)和颅内压(ICP)变化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otterdam CT评分、PI、ICP与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有32例(40.0%)预后良好,48例(60.0%)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后1、3、7 d时PI、IC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 <0.05); Rotterdam CT评分4~6分之间患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与预后不良率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 GOS评分与PI、ICP、Rotterdam CT评分均呈负相关(r=-0.682、-0.658、-0.309,P <0.01); PI、ICP、Rotterdam CT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和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预后组间颅内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探讨重度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入院后24 h内测定的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血糖组(血糖值> 6.11 mmol/L)与正常血糖组的GOS良好率和死亡率,同时比较高血糖组中不同GCS的血糖水平。结果高血糖组GOS良好率(21.7 %)低于正常血糖组(35.6 %),而死亡率(43.5 %)高于正常血糖组(26 %);高血糖组中GCS 3~5分组血糖值(12.37±2.27)mmol/L明显高于GCS 6 ~ 8分组(9.0±2.0)mmol/L。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因应激反应或损伤下丘脑、脑干等因素易出现血糖升高,伤情越重,血糖越高,且严重影响预后,过高血糖是导致伤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与颅内压变化的关系。方法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5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30例。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压力,同时采集其伤后1 d内至4 w的脑脊液,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的含量,将脑脊液中CRP的含量与颅内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伤后轻、中、重型各组脑脊液CRP与颅内压变化存在组间差异(P0.01);CRP含量的变化与颅内压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中CRP的含量是反映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能反映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IC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常规治疗组,ICP监护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ICP监护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部位颅内压监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有无颅内压监测分为非监测组和监测组,监测组分为脑室内监测组和脑实质内监测组,观察不同组别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第7天脑室内监测组颅内压低于脑实质内监测组[(10.35±3.32)mmHg比(13.46±4.71)mmHg;t=4.017,P=0.028]。脑室内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6.05±2.03)d以及剂量(748.92±126.65)g低于脑实质内监测组[(8.46±2.41)d,(961.72±128.82)g;t=3.011,5.254,P < 0.05]。术后第7天、第14天脑室内监测组GCS评分[(9.11±2.73),(12.06±2.37)分]高于脑实质内监测组[(8.82±2.67),(10.09±2.23)分;t=3.403,4.562;P<0.05)]。随访患者6个月,其中监测组总有效率(75.86%,68.97%)均显著高于非监测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6.401;P< 0.05);脑室内监测组脑积水发生率(10.34%)显著低于脑实质内监测组(3.45%)、非监测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9,4.421;P< 0.05)。结论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甘露醇使用、较快降低颅内高压,预后情况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脑实质内监测次于脑室内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初始值(在手术室放置ICP监护探头后初次测得的ICP数值)对颅脑损伤(TBI)后顽固性颅内压增高(RICP,ICP持续维持在30mmHg以上超过15min,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8例行ICP监测的TBI患者展开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ICP初始值对RICP的预判价值。结果本组发生RICP43例,发生率为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P初始值是TBI患者发生RICP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1.152;95%可信区间为1.078~1.23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始ICP的最佳临界值为19.5mmHg,此时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64.7%;当初始ICP≥19.5mmHg时,RICP的发生率高达82.7%。结论TBI患者的ICP初始值≥19.5mmHg对发生RICP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与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分析TRX1水平与IC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2濮阳市人民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颅脑损伤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护仪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颅内压的变化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P 5~15 mmHg 5例,16~20 mmHg 14例,21~40 mmHg 17例,40 mmHg 6例。ICP初值与患者病死率有关,且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对及早判断病情、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光导纤维传感器装置技术硬脑膜外ICP监护颅脑损伤96例,经临床证明,对颅内高压病人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41.3岁。手术治疗者67例,其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20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37例;保守治疗者29例,其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0例,弥散性轴索损伤2例及原发脑干损伤4例。按格拉斯哥(GCS)分级3~5分28例,6~8分34例,9~12分16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