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颜晓敏  孙太明  陆清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79-1880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1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3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随访至今,其中1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理分期均为Ⅱb,术后2年因骨、脑转移死亡。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病理分期为Ⅱb,第二癌病理分期为Ⅲa,术后3年(以第二次手术后时间计算)骨、肝转移死亡。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年龄、同时胜、异时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1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 结果: 本组13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随访至今,其中1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理分期均为Ⅱb,术后2年因骨、脑转移死亡.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病理分期为Ⅱb,第二癌病理分期为Ⅲa,术后3年(以第二次手术后时间计算)骨、肝转移死亡. 结论: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年龄、同时性、异时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双侧原发乳腺癌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生双侧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7例女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时间、年龄、月经、肿瘤细胞类型、手术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双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的发生与病理类型无类,未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结论:加强一侧乳腺癌术后患尤其年轻和绝经前女性的随诊,不仅要注意有无复发转移,而且要注意健侧乳腺有无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及ER、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4例、单纯癌30例,其余12例为其他较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平均年龄51岁,41-50岁为高峰期;单纯癌和浸润导管癌两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结转移率和ER、P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的发病趋向年轻化,不同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率和ER、PR阳性率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导管癌和小叶癌,乳腺原发性上皮-肌上皮癌极为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以左侧乳房肿块3d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每侧约180ml,无皮肤红肿、破溃,无酒窝征或橘皮样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征象与病理类型及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42例,均常规行FFDM检查,对照分析FFDM征象与病理类型及分级的关系。结果:FFDM显示肿块174例,钙化117例,结构扭曲23例,局灶性致密影12例,导管征22例;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单纯肿块或肿块伴钙化,导管内癌多表现为单纯钙化,单纯肿块、肿块伴钙化和单纯钙化在各病理类型乳腺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黏液癌和髓样癌肿块边缘多较清楚,其他类型癌多呈星芒状和浸润状边缘,肿块边缘和钙化分布的特征在各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病理分级与有无肿块、有无钙化、有无局灶致密影无关(P>0.05),与肿块外形是否规则、肿块边缘是否有星芒征、有无结构扭曲有关(P<0.01),Ⅲ级肿瘤的结构扭曲率、肿块不规则者及星芒征高于Ⅰ和Ⅱ级。结论:乳腺癌的肿块、钙化等X射线特征与病理类型和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发生7例,异时性发生9例,绝经前发生9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为主,双侧癌中0~I期比例高(P〈0.05),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是否发生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全部患者的3.22%,同时性(12个月以内)双侧乳腺癌27例。并分别回顾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肿块大小、治疗方式等资料,侧重分析单/双侧,第一/第二侧,同时/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起病早(P〈0.001)。舣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48个月(0~480个月)。比较单/双侧乳腺癌发现双侧癌有更多O/I期病例,单侧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P=0.017)。双侧乳腺癌内第一/第二侧间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异时性痛淋巴结转移数更少(P=0.031),浸润程度更低(P=0.031),导管内癌比例更高(P=0.012)。未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在单/双侧间发病有差别。治疗方式上,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大大提高(10.8%和2.6%,P=0.042)。按第二原发出现算起,经过中位13个月的随访,有3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单侧发生后宜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DCIS比例,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双侧乳腺原发瘤八例分析于新华曲宗广由春玲*作者自1985年至1993年收治双侧乳腺原发瘤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6岁,间隔时间1年半至10年,平均间隔3年2个月。病理类型:首发癌: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  相似文献   

1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0.4%~2%,较国外为低。我院1978年~1991年手术治疗乳腺癌158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仅2例,本组发病率为1.2%,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57岁。首次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块1个月,直径1.5cm。于1981年9月1日行区段切除,术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立即施左全乳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单纯癌。第二次因右乳腺外上方肿块2个月,直径2.5cm。于1988年5月13日行区段切除,术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立即施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例2.女性,26岁,因双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2个月,直径各为2cm。于1991年6月24日行区段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岁.家长代诉患儿半月前右膝上疼痛,随后出现跳行,起病后曾发热2天.当地医院疑外伤,经中草药治扮无效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5例单乳单孔乳白色乳头溢液临床因素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单乳单孔乳白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因素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样本率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中,乳腺癌患者约占14.12%(12/85),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比年龄≤50岁者多见(X^2=14.43,p=o.oo);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比未绝经者多见(X^2=33.27,=o.oo);病程〉12个月的乳腺癌患者比病程≤12个月者多见(X^2=8.89,P=o.oo);乳管内占位距离乳头距离〉2cm的乳腺癌患者比≤2cm者多见(X^2=24.04,P=0.00);伴有肿块的乳腺癌患者比不伴肿块者多见(X^2=20.64,P=0.00);左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癌发生率与右侧乳头溢液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76)。纤维乳管镜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3.33%(10/12)。结论单乳单孔乳白色乳头溢液患者乳腺癌风险较高,多见于年龄〉50岁、绝经期、病程≥12个月和乳管内占位距离乳头〉2cm的患者,并多伴有肿块,临床不可忽视。纤维乳管镜对单乳单孔乳白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乳管内病变的相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60侧病理诊断为乳管内病变的患病乳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123侧,非病理性乳头溢液(non-PND)237侧。分析PND组与非PND组的导管内病变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瘤样增生、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导管内原位癌)构成比差异;再对20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PND性乳管内病变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非PND性乳管内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相对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0岁、未绝经、结节最大径≤1 cm、超声下有导管扩张、局部血流丰富为非PND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50岁为非PND性乳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的相对危险因素(P<0.05);单发结节、绝经状态、局部血流丰富为非PND性导管内原位癌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PND性乳管内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索可加强对非PND性乳管内病变的重视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的变化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86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6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超声探查分型,并探测乳腺导管内径以及乳腺厚径。结果86例健康女性的超声乳腺导管管径以及腺体厚径探查中,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以及不均型的例数分别为8,44,28,6。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乳腺导管管径类型以及腺体厚径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导管型主要集中在年龄段30岁左右,而不均型则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大的个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型管径大小上,各型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健康女性的超声乳腺腺体厚径探查中,集中年龄较年轻的导管型乳腺腺体厚径比集中年龄较长的不均型腺体厚度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型腺体厚径大小上进行两两比较,导管型和致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86例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不均型的例数分别为4、37、34、11,且致密型和不均型两者的和为45例,占到总数的52.33%。而对照组中致密型和不均型两者的和为34例,占总数的39.53%,两者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P<0.05)。致密型和不均型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相对较高的危险系数。结论乳腺导管管径以及腺体厚径的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不同的超声分型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在所有超声分型中,致密型和不均型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男性乳腺恶性肿瘤罕见。我院1981年至1995年共收治15例男件乳腺癌和2例乳腺肉瘤。首发症状多为乳晕下肿块,易侵犯皮肤、胸肌、内乳淋巴结,出现胶淋巴结转移常较女性乳腺癌为早;乳腺肉瘤则多呈局限性生长,肿块一般偏大,多血性转移。本组浸润性导管瘤及单纯癌占2/3,无小叶原位癌。2例乳腺肉瘤为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恶变)。治疗上与女性患者一样,笔者建议在男子中也开展“乳腺自我检查”,以发现早期癌,从而提高男性乳腺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乳管内视镜在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FVS-3000M型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检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本组354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占位性病变245例,渗出性病变97例,另有9例正常及3例失败。手术186例,经病理证实诊断准确率为96.2%。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 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合并肺癌患者共计94例,经病例筛选后共71例纳入本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双原发性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乳腺癌作为首发癌合并肺癌 63例,肺癌作为首发癌合并乳腺癌 8例,两组患者在乳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ER表达、Ki-67指数、HER-2表达、手术方式及有无放化疗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乳腺癌首发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肺癌首发组(P<0.05)。在同时性双原发性癌 28 例中,6 例患者(21.4%)同时接受乳腺癌及肺癌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情平稳。以乳腺癌作为首发癌的41例异时性双原发性癌中,中位间隔为57.3个月,肺结节平均观察时间为10个月。肺癌临床分期Ⅰ期以下占82.9%,病理类型中93%为腺癌。发现肺结节的早晚与乳腺癌术后复查及随访有关。结论: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性癌患者预后较好;同时手术治疗乳腺癌及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在异时性双原发性癌中,肺癌一般是在乳腺癌术后 5 年内发现的,乳腺癌术后规律及时的随访有助于肺癌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癌旁组织病理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方法 :将162例乳腺癌病理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组织连续切片制作成标本 ,HE染色 ,所有病理切片均由病理教研室教授专人阅片 ,得出病理诊断。结果 :乳腺癌最多见的癌旁病变是乳腺腺病 ( 78 40 % ) ,其次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 3 0 86% ) ,乳腺囊肿病 ( 14 81% ) ,乳腺组织增生 ( 6 17% )。本组病例中乳腺非典型增生 41例 ,占2 5 3 1% ( 4 1/162 )。结论 :乳腺癌并非孤立的局部病变 ,而是在乳腺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发展而成。对各种乳腺疾病要定期复查 ,积极治疗 ,尤其对乳腺非典性增生患者要进行追踪或防癌治疗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wenty-eight (1.69%) cases of primary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PSBC) out of 1,654 new cases were studied. PSBC compared with unilateral case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01) first degree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high frequency of subareolar location; no predominance of lobular and non-invasive type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pathological stage I presentation. As there is no complete agreement on what constitutes a PSBC,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fomulate a more precise definition of this ent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