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A组,n=11)和后路短缩截骨术(B组,n=14)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评分法评估临床结果,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评估融合及后凸矫正,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得到14~48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A、B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由术前9.3、8.9分减少到3.2、2.5分;JOA评分及其平均恢复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B组分别6例、5例由术前C级恢复到D或E级,5例、9例由D级恢复到E级,分别改善1.5、1.7级;A、B组后凸角分别由术前平均36.9°、37.3°矫正到术后9.3°、6.5°和末次随访的14.5°、11.7°,术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对于后凸角度较大者,宜选择后路短缩截骨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90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手术组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根据术式将90例病例资料分为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30例)、经Wiltse入路小切口内固定术组(B组,30例)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组(C组,30例)。结果 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B、C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小切口内固定术相比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又有手术时间短、放射透视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4~68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9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伤2例。骨折根据Gertibein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12例,B1型5例,B2型5例。受伤部位:T115例,T1211例,L18例,L23例。27例中14例伴有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6例。术前腰痛Denis分级均为P5。受伤至手术时间:2~15d,平均4d。按Frankel分级、腰痛Denis分级对神经功能及腰痛情况进行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矫正及维持复位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17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E级5例。腰痛Denis分级:P1(无痛)17例,P2(偶有微痛,不需治疗)8例,P3(中度痛,偶服药)2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H)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2±0.14增加到术后0.85±0.03;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7.8)°减少至术后(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0.81±0.06和(11.8±1.9)°,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术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4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不稳定胸腰椎骨折32例。其中T128例,L116例,L26例,L32例。患者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做4个1.5cm长的纵形切口,透视下,钻入椎弓根螺钉,从一端切口纵形将固定棒置入肌纤维间隙内,初步固定钉棒,撑开复位并矫正屈曲畸形。并以同期32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的类似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皮组32例患者术后获24~52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42.0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83.69mL,住院时间平均为11.75d,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2周,术后2年后凸Cobb角轻度丢失。与对照组比较,经皮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POL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结果 ,探讨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要点.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回顾性分析69例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OIT组23例,POLT组25例,ADIT组2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 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获20~25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POIT组、POLT组、ADI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5)、(123±30)、(153±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2±25)、(407±47)、(532±147)mL;术后出血引流量分别为(154±11)、(218±27)、(271±53)mL.术后1年POIT组伤椎前、后缘缘高度比值分别为85.2%±4.0%和96.4%±4.0%,均优于PO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OIT组和POLT组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值及Cobb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POLT组和ADI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损伤恢复、纠正丢失程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的适应证;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POLT及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董健 《中国骨伤》2009,22(7):485-487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有赖于脊柱生物力学、损伤机制的深入理解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在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两方面仍有较大争议,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有了共同的认识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手术系统(digital virtual surgery system,DVSS)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6月,对113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型Denis B型骨折患者采用传统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行复位固定(A组)。2012年3月—2014年9月,对128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型Denis B型骨折患者术前应用DVSS模拟骨折复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后行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B组),手术方式与A组相同。比较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椎弓根侧壁及椎体前方骨皮质穿破情况。结果 2组均无感染、血肿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椎弓根钉穿破椎弓根侧壁与椎体前方骨皮质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不良后果。结论应用DVSS辅助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精确度可信的临床效果,而且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金良  夏家年  吴刚  黄渭军 《中国骨伤》2003,16(12):744-744
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椎弓根螺钉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我们采用AF系统治疗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AF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力学合理、固定牢固,尤其在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的有效减压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一种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并评估该器械在术中辅助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并于2004年12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该器械术中辅助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7~56岁,平均39.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66例,L136例,L33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复位丢失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18)min,出血量平均(120±68)mL.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4~22个月,平均19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从术前平均52.1%±2.9%恢复至术后95.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从术前15.9°±1.6恢复至术后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位高度丢失率平均12.1%±0.2%,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 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感染、腰背酸痛病例,未见术后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自行研制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手术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完整资料的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例43例,共发现各种并发症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平均年龄24.5(17~52)岁。损伤部位:T101例,T113例,T125例,L123例,L28例,L32例,L41例。固定器械:AF系统18例,RSS系统22例,CD系统  相似文献   

11.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Ⅰ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例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行前后路Ⅰ期手术,后路以Luque棒 撑开复位,侧前方减压后行椎间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结果 3例术前Frankel指数分别为A、B、B级,术后分别恢复到D、D、E级。结论 对于三柱同时受损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患者,早期施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椎体的正常序列,增加其稳定性,彻底解除神经的压迫,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5 6例 ,其中Steffee 8例 ,RF 11例 ,AF 2 1例 ,Tenor 12例 ,USS 4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4 2例获得随访 ,时间 5~ 2 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除 5例A级无恢复外 ,其他级别有 1~ 4级的恢复。 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 ,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 ,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可行短节段脊柱内固定 ,重建脊柱稳定性 ,脊柱融合率高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椎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9例。结果经5-30个月的随访,13例骨片复位,脊椎的生理曲度、椎体度度恢复满意;4例恢复基本满意;2例恢复欠佳。结论AF系统具有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后路桥形内植物。  相似文献   

14.
Harrington-Luque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对 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Har rington Luque联合内固定 ,观察术前、术后 2周、术后随访的Cobb角、Frankel分级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术后 2周Cobb角获得平均 14 1°的恢复 ,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中 2 8例经随访 12个月~ 9年 ,Cobb角较术后 2周平均丢失 2 3°,Frankel分级较术后 2周有进一步改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气胸各 1例。结论 应用Harrington Luque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复位性好、固定牢固的可选方法 ,尤其在多节段相邻的胸腰段骨折的内固定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 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35例术前后凸角 (Cobb法 ) 12°~ 4 1°,术后为 0°~ 16° ,植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 2 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中 2 4例Frankel分级有一级以上的改善 (E级 11例 )。结论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 ,固定可靠 ,植骨融合率高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2004年,我科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39例,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18~59岁。损伤部位:T112例,T128例,L1113例,L210例,L35例,L41例。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19例,D级14例,E级3例。伤后5~12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7月~2007年11月,我科采用AF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6例,疗效满意。2003年7月~2007年11月,我科采用AF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AF角度螺栓生理性选择、交替进行的角度矫形和纵向牵引、不同情况下选择减压和复位的顺序等方法,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18例,平均随访10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程度、矢状指数的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84%;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正常95%;椎管狭窄经术后CT检查94例术前椎管狭窄程度为“2”和“3”者,术后椎管狭窄程度为“0”占35%,“1”占65%;矢状指数由术前5°~36°,平均20.6°恢复到术后-5°~7°,平均0°;发生螺钉植入长度、角度错误,以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占2.7%,无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正确地选择、应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并能最大程度上克服其设计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台桥调整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复位的新方法。方法 39例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局麻下利用台桥的调整作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并外用石膏背心或高分子聚合物支架背心固定。结果 患者于急性期一次性复位成功,复位率达95%;随访7个月-4年7个月,优良率达到89.7%。结论 该方法安全、易行,且压缩椎体复位直观,显现迅速,患者痛苦小,适于基因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