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粪便涂片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范琳  马国力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66-66,74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加强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244例腹泻患者菌群失调的程度。结果244例腹泻患者188例出现菌群失调。其中Ⅰ度菌群失调50例(26.6%),Ⅱ度菌群失调78例(41.5%),Ⅲ度菌群失调68例(36.2%)。真菌感染率6.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滥用抗生素,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伤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例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烧伤患者(烧伤面积25%~70%,平均50%;抗生素使用时间10~33d,平均使用21d)给予停止或减少抗生素使用,口服谷氨酰胺及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促菌生的综合治疗。结果:经过综合治疗5~12d后症状消失,复查大便常规正常,逐渐停药,11例全部治愈。结论:对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的烧伤患者停用抗生素、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及微生态调节剂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黏膜修复,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有效纠正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了解保定市腹泻病人大量使用抗菌素后,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肠道疾病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该病对全市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的不良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是运用流行病学手段,搜集、整理、分析保定市菌群失调引起的肠道疾病发病情况。结果保定市110例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细菌的结果:41(37.3%)例患者粪便中菌数显著减少。69例(62.7%)明显减少。结论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7例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CRP的变化。结果 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2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占71.13%)。患儿感染的细菌以链球菌居多(占77.32%);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R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的表达与患儿性别、年龄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无关(P〉0.05)。结论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同时,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RP的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30例腹泻患者难辨梭菌培养阳性 ,为实验组 ,采用George方法进行难辨梭菌分离、鉴定。菌群培养分析检查 10种常见细菌定量分析。以及粪便快速涂片革兰氏染色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与对照组、健康组相比较。结果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肠道微生态发生变化 ,表现为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在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 3d~ 2周腹泻 ,12例结肠镜见到假膜附着。结论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改变有关。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易诱发难辨梭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6.
周丽  张翠珍 《吉林医学》2011,32(25):5240-5241
<正>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间接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本文使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口服治疗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诱发因素、治疗与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析住院病例4 966例,应用抗生素者486例,发生菌群失调42例.对42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总发生率为0.85%,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率为8.64%,≥60岁患者发生率为1.20%,<60岁患者发生率为0.22%.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菌群失调发生率50.2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率40.26%,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42.30%,使用二种以下和三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2%和16.7%,抗生素应用1~(周)和2~4周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4%和18.1%.42例菌群失调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有原发基础病、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是防治菌群失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双歧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4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间接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使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口服,治疗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查阅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肠道菌群失调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诱因、治疗及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个登记。结果:在所有302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者77.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达32.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7.3%,肝硬化患者10.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9%,糖尿病患者29例9.6%,脑血管意外患者24例7.9%,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尿毒症患者6.3%,风湿系统疾病患者3.3%;其中使用抗生素者达84.1%;表现为I度菌群失调者14.6%,II度菌群失调者76.8%,III度菌群失调者8.6%;其中94.7%主要表现为腹泄;所有302例患者均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1.7%在治疗7天内症状缓解,76.8%治疗8-14天症状缓解,15.9%治疗15-21天症状缓解,1.3%治疗22-30天症状缓解,4.3%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大部分表现为II度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茵群失调发生腹泻后,用联合治疗的方法调整肠道茵群环境并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2例发生菌群失调的病人,并分别给予"肠道茵群环境重建联合疗法"(观察组)及常规微生态制剂法(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对腹泻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情况,以及大便性状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的患者腹泻次数在治疗开始后第二天、第三天和第五天均少于对照组(P<0.05);大便常规检查在治疗后第五天观察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茵群环境重建联合治疗法"作为新的治疗菌群失调和改善腹泻症状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常规的单纯使用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方法 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证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d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 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0.01)。结论 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菌素使用的关系。方法:180名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症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天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菌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0.01)。结论: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方法统计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证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d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发生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度其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了解233例患者者年龄、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结果腹泻是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老年人(〉60岁)123例(54.2%)。其中Ⅰ度44例(18.9%);Ⅱ度134例(61.8%);Ⅲ度55例(23.6%)。大便常规检查54%患者正常,46%患者大便检查异常。195患者有应用抗生素史,使用1种抗生素的45例,使用2种抗生素的122例,使用3种抗生素的21例,使用4种抗生素的7例,发生菌群失调在使用抗生素后3~21d,平均(9.8±5.6)d,1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中3例应用2种,11例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超过14d。结论 老年人、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长期用药以及使用疗效高的广谱抗生素都是连续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同时应用活菌制剂及益生元,可能有利于增加有益菌群,调整菌群失调,增强肠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抗生素腹泻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小儿腹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丽珠肠乐胶囊是双歧杆菌活菌口服制剂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自 1995 - 0 5~ 2 0 0 1- 10 ,我们应用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抗生素性腹泻 6 4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将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的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4例 ,男 36例 ,女2 8例 ;对照组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患者年龄为5个月至 6岁 ,均有抗生素应用史 ,应用时间 4~ 30d不等。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与秋季腹泻等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33例使用抗生素期间不明原因发生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实验室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地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233例使用抗生素期间不明原因发生腹泻的非重复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测、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病原体相关检测等。结果 233例腹泻病例中AAD患者178例,均存在菌群失调,63例检出病原菌,分别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真菌感染率最高(36.5%),其次是克雷伯菌属(28.6%)和厌氧菌(艰难梭菌14.3%、产气荚膜梭菌7.9%)。结论 AAD为抗生素使用不当至菌群失调性腹泻,病原菌及其肠道正常菌群破坏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探讨微生态调节剂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 ①预防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组和对照组模型;②调节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再分为自然恢复组和调节组.以上各组分别在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预防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下同时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②调节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作用.停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54例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1.5%);腹泻与菌群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腹泻发生率越高,腹泻程度越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前使用1种抗生素占34.78%,使用2种抗生素占54.35%,使用3种抗生素占10.87%。使用抗生素时间﹤7 d者占26.09%,≥7 d者占73.91%。抗生素使用种类:头孢菌素类占63.04%,青霉素类占26.09%,大环内酯类占10.87%。46例AAD患儿35例治愈,占76.09%;好转10例,占21.74%;无效转院1例,占2.17%。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患者年龄及肠道功能等因素有关,腹泻、呕吐及发热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应用微生态制剂加蒙脱石疗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王凤科 《吉林医学》2010,31(32):5726-5728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寻求感染性疾病患者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136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采集粪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影响明显,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对必须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早应用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