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输血反应发生率不断下降。现将我院近5年开展成分输血后出现的49例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栾玲  陈丹  曾澍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75-276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325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白细胞比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血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于1988年1月~1989年5月对本院住院病人205例次输血中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其输血反应发生率为9.76%。影响输血反应的因素与性别、年龄、血型及病种无关,而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同时观察了氟美松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桂英 《淮海医药》2009,27(5):443-443
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多是由白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炎症性细胞因子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过滤除去血液制剂中自细胞的方法来预防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中,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输注越来越被关注,不仅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能减少或消除因输全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我院自2008年4月开始应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发现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预防NHFTR有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非那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否必要。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期间需要治疗性输注红细胞的患者337例次,分成两组,一组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预防组),另一组输血前不预防使用非那根(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89%,对照组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2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血前预防性使用非那根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申惠兰  朴英玉  安海莲 《中国药房》2009,(14):1098-109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是否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方法:1746例/次输血随机分为观察组873例/次与对照组873例/次,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异丙嗪肌肉注射;观察组不给任何相关药物。观察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输血前后体温、脉搏、血压及血常规。结果:对照组中,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异丙嗪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8%、11.97%;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2%,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不能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差异。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64例,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756人次,同期住院非地贫病人1287例,输注悬浮红细胞1506人次,比较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洗涤红细胞或滤除白细胞红细胞输注FNHTR发生率为1.32‰,红细胞悬液输注FNHTR发生率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降低FNHTR发生率,为长期配血及以后骨髓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6例拟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3例。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比较2组输血前后体温、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血液细菌感染。2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不能有效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28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记录NHFTR的发生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输血成分的NHF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例患者发生NHFTR,其中11例为首次受血者,16例为多次受血者,供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均与NHFTR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次受血者发生NHFTR的概率略高于首次受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TR的发生率较高,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并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10.
112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病例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显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制品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且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和过敏两种类型。结论提倡自体输血,珍惜血液资源,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有效、安全地进行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希望临床医师能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指征,安全合理用血。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五年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发热反应的有40例,过敏反应的有23例,1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离子紊乱高血钾。结论通过统计我院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居多,占61.5%,过敏反应占35.4%。临床医师在采取输血治疗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输液反应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2013年临床科室送检的45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的个人情况、药物及液体情况、输液反应涉及科室及发生时间、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调查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善临床输液调配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的调查,将各类成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输血病例发生不同种类输血不良反应的5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血液制品成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且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FNHTR(47.83%)和变态反应(37.68%);老年组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种血液制品均能够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FNHTR和变态反应为主,年龄对输血不良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20篇,涉及病例55例。50例(占90.91%)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5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40 mg/m2;多数为Ⅱ度过敏反应(32例,占5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7.88%)、呼吸系统损害(28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6.92%)最为常见。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可发生于化疗的任一周期,故临床应用奥沙利铂时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通外科手术中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输血的安全性问题,以期为输血安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430例,患者均接受术中或术后输血,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3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该例患者输注病毒灭活滤白新鲜冰冻血浆600mL、冷沉淀凝血因子16U、悬浮红细胞5U。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3%。结论对于普通外科手术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何荣连  林建群  马爱民 《中国药房》2011,(20):1862-1864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避免严重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有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1994年1月-2010年9月有关应用头孢唑肟致相对严重ADR的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唑肟致相对严重ADR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占52.6%),且多发于连续长时间用药后(10d后占36.8%);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占73.7%),其次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结论:对老年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时应对高敏体质患者和特殊患者实行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和时间,切实做好用药期间的全程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蔡红  王怡鑫  程凯 《中国药房》2014,(32):3012-3014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输注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62份临床病历,并随机抽取输注紫杉醇注射液未发生过敏反应的102份病历作为对照,对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配制浓度、药物过敏史、滴速和预处理方法几个因素未发生与发生过敏反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均为紫杉醇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紫杉醇注射液过程中,应当对其致过敏反应的药物配制浓度、药物过敏史、滴速和预处理方法几个危险因素给予关注和干预,以有效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产科临床急诊输血高危因素调查分析,探讨血源缺乏与紧急用血矛盾的人为因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我院(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产科住院患者需要实行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孕产妇共841例,对其输血原因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出现产科急诊情况而急诊住院为独立高危因素。急诊与平诊入院实施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发生率为10.95%与3.2%,P<0.05。研究组急诊输血病因排序前5位按产科意义的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所占比例分别为:6.62%与67.3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所占比例为:67.27%与6.6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因前五位按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比较为:57.8%与12.1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比例为:41.91%与28.02%,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输血与产科急症不平行,患者无危险意识导致大量住院时机延迟是急诊输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科学的孕期保健及卫生宣教使存在急诊输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诊断治疗、计划分娩可有效解决用血安全与血资源缺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摘 要对1例结肠癌患者奥沙利铂的药物过敏反应(DHRs),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该DHRs的机制、原因、临床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使用奥沙利铂治疗方案的建议,并进行药学监护,从而使患者无需停药而成功完成了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