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永恩  彭丽娥  彭薇 《医药导报》2011,12(12):1654-1656
[摘要]目的规范尼美舒利的处方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含尼美舒利药品处方633张,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岁患儿153例,最常用的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92.8%),其次为发热病因待查(7.2%);>14岁患者480例,最常用的适应证为各种软组织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44.4%),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发热(19.6%)和急性创伤、手术后疼痛(12.7%)。尼美舒利的适应证、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应充分评估尼美舒利的危险/效益比,规范处方行为,减少尼美舒利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评估非甾体抗炎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监测此类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处方。结果共调查门诊处方276张,其中含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处方114张,占总处方的41.30%。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包括25mg阿司匹林、尼美舒利胶囊、美洛昔康分散片、尼美舒利颗粒、萘丁美酮胶囊、丙氧氨酚片、布洛芬片。应用此类药物最多的科室依次是骨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结论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合理选择使用,注意剂量与疗程,以提高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11年中尼美舒利所致的不良反应文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尼美舒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60例,ADR与年龄、性别有关,在妇女、儿童、中老年人中易于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胆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有3例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规范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徐学君  徐德琴  汪骏 《安徽医药》2010,14(6):733-734
目的介绍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刊物报道的有关尼美舒利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结果尼美舒利可致肝损害、药疹、全身水肿、血尿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关注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陈莉 《中国药房》2011,(24):2281-2282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尼美舒利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并分析尼美舒利致严重手足表皮剥脱1例。结果与结论:未见尼美舒利致严重手足表皮剥脱报道。应用尼美舒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用法用量,及实施必要的监护措施,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应引起临床医师、药师和护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尼美舒利缓释片。方法:筛选骨架缓释材料进行湿法制粒并压片,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尼美舒利缓释片并进行影响因素考察。结果与结论:本研究处方筛选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影响因素考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例患者服用尼美舒利颗粒过量引起体温降低进行分析,分析其引起原因,呼吁临床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引起重视,进一步规范尼美舒利安全用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提高尼美舒利片溶出度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世顺  郑辉 《中国药业》2004,13(7):47-48
目的:筛选尼美舒利片的最佳处方工艺,提高其溶出度.方法:考察粘合剂浓度、研磨时间、压片力对尼美舒利片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按照筛选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尼美舒利片溶出度大为改善,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该方法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制备尼美舒利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并研究其溶解性能.方法 以尼美舒利与磷脂的结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并考察复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 尼美舒利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处方工艺为:尼美舒利-大豆磷脂投料比为1∶2,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配制尼美舒利浓度为20 mg/ml,于40℃反应2 h.所得复合物溶解度为(216.9±19.64) μg/ml.结论 制得的尼美舒利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改善尼美舒利在水中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0.
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尼美舒利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并考察片剂质量。结果由15%乳糖、20%微晶纤维素、30%PVPP、1%CMS-Na组成的优化处方所制备的口腔崩解片口感良好,在45 s内完全崩解,10min释药97 %以上。结论该口腔崩解片处方合理、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等进行调研,分析合理用药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门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医院部分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处方资料收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门诊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对867份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其中76份处方被判定为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7.73%。867张处方中,门诊患者平均用药(2.20±1.21)种,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6.30%、注射剂应用率达14.07%,基本药物应用率达16.96%,患者对正确用药方式知晓率为84.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药品标示完整率、实际药品调配率为100%,医生平均诊治时间3.78min,药品平均调配时间2.39min。以处方合理性判定结果作为因变量(合理处方:Y=1,不合理处方:Y=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方医生的职称越高所开处方为合理处方的可能性越高(OR=2.213),开方医生工作年限越长处方合理性概率越高(OR=2.130),用药种类数越多不合理处方的风险越高(OR=0.969)。结论:不合理处方占比较低,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偏低,医师职称、工作年限是影响处方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胡勇  周颖  曾永兰 《北方药学》2012,9(8):86+85-86,85
目的:加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为处方点评制度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每月随机抽取1天门诊处方,填写处方点评评价表,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合理处方287张占95.67%。结论: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11年12月处方中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17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途径、疗程、联合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22%,以使用1种和2种抗菌药物为主,疗程5d占大多数,使用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存在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联合应用和静脉注射比例过高,应加大培训和临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15.
杨飞跃  李卓 《首都医药》2012,19(18):56-58
目的 加强处方监管力度,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 2009年4年的48229张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处方合格率分别是2006年65.3%、2007年71.2%、2008年78.6%、2009年79.8%,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是2006年43.5%、2007年42.6%、2008年41.6%、2009年39.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力度,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会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6.
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处方的抽样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8月-2010年11月16个科室794例门诊处方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初评和终评,并将结果反馈至所在科室的处方医师,进行有效干预。随机抽取干预后相同16个科室的800例处方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再次进行点评,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个科室处方干预前后的处方合格率分别为41.3%和68.5%,有显著性提高;在处方超量,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处方平均金额等方面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经点评干预后,处方合格率有显著提高,但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相关法规的培训,不断规范医(药)师的处方行为,促使门诊处方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份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处方,由药师对处方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点评,点评结果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根据点评中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结果:全年共抽查门诊处方1438张,门诊处方合理率97.36%,抽查住院医嘱340份,住院医嘱处方合理率97.06%;抽查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66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97.54%,抽查住院抗菌药物医嘱146份,住院抗菌药物医嘱处方合理率97.26%。结论:通过处方点评,规范了医师处方行为,提高了医师用药水平,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一个季度门诊中药处方的情况,使医生能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确开具处方,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门诊处方2738张,随机抽查10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248张,不合格率为24.8%。结论我院医生对《办法》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处方的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用药存在的风险,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临床对药品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药疗差错。方法:依据《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药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风险存在于用药的全过程(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护士给药、患者用药)。结论:临床药师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对用药全过程进行监护,通过有效的药学干预,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工作模式转变的成效,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在PIVAS逐步实施以计算机初步审方和药师人工二次审方为基础,审方药师协同护士和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的审方工作模式,对审方工作实施3年来(2013年7月-2016年6月)PIVAS拦截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VAS共拦截不合理处方926组,占总接收处方数量的0.039%;按年度统计,静脉用药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从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0.087%下降至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0.016%,降幅达81.61%;按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降幅最大的是配伍不合理处方,降幅达94.84%;按风险程度统计,高风险不合理处方降幅达91.87%;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和高风险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VAS审方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规避不合理处方的安全隐患,显著提高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