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蒲公英有养阴滋肾、疏肝解郁等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遍地皆是,寻常易得,至贱而有大功,《唐本草》始入药,后世以其味甘苦、性寒,功具清热解毒而用诸热毒壅盛之证。《本草纲目》云“蒲公英味甘平”。余临证亦认为其味甘、其性平,内服外用可治多种病证,综其功有:  相似文献   

2.
陈修源 《中药材》1993,16(7):41-42
紫葛首见于唐·《新修本草》,列为草部下品,由于描述简单,至今尚难确定其基原,影响了该药的应用,本文试对其进行考证。一、紫葛的本草记载《新修本草》载:“紫葛,味甘、苦,寒,无毒。主痈肿恶疮。取根皮捣为末,醋和封之。生山谷中,不入方用。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从这段最早的描述我们知道紫葛有两个明显的特征:苗似葡萄,根紫色。其主要外用治痈肿恶疮,而不入方用。《蜀本草》载:“蔓生,叶似蘡  相似文献   

3.
“羊蹄”为蓼科植物羊蹄 (Rumexjaponicus)或尼泊尔羊蹄 (Rumexnepalensis)的根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常用中草药 ,治疗范围甚广 ,药物来源亦非常容易 ,识其者唾手可得。然而 ,不少医者对此视如敝屣。羊蹄的药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别名很多。《庚辛玉册》称羊蹄大黄 ;《本草纲目》称羊耳朵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羊蹄的根、叶、果均可入药 ,性味甘寒 ,无毒 (《唐本草》载 :“味辛苦 ,有小毒”) ,归心、脾、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为杀虫疗疳、凉血止血、滑肠通便、解毒疗疔、祛风化斑等。内服 :《唐本草》“主赤白杂痢”。虽有“有小毒”的记…  相似文献   

4.
甘松的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或宽叶甘松N .jatamanseDC的根茎及根,又名香松,多生长在高山草原地带,主产于四川、甘肃等地。甘松味甘、性温,无毒,气平。《本草纲目》述其“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谓其“散满下气”;《本草正义》又有“活络通经”的功能描述;《开宝本草》首载,谓其主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又有主“心腹胀”“脚气浮肿”等记载。因其作用广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六、性味功能考山茱萸的性味,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味酸,平”,《名医别录》:“微温无毒”,《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药性论》:“味咸、辛,大热”,《唐本草》:“味酸,平、微温无毒”,《本草纲目》:“气味酸,平,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酸,微温无毒”,《本草求真》:“睐酸,微温而涩”,《本草从新》:“酸、涩、微温”。古本草对山茱萸性味的记载是:言酸、平、微温者居多,谈辛、甘、大热者甚少,正如缪希雍论及山茱萸性味时说:“岐伯甄权加辛,然尝其味必是酸多辛少”。近年来我们在对伏牛山茱萸生物学特性的调查中,发现其八个自然品系中确有一个(珍珠红)尝其味酸、涩微辛,这证明古人言辛并非妄说。历代中医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药物之命名、性味及应用,辄有笼统之弊。就姜黄一药而言,考《唐本草》云:“姜黄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日华子大明诸家本草》云:“姜黄性热,治(疒征)瘕血块,痈肿,通月经,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本草纲目》除重复上述主治外,又云:“姜黄根辛苦大寒无毒……治风痹臂  相似文献   

7.
旱莲草气味甘、酸,性平,无毒。主治血痢。《唐本草》谓:乌髭发,益肾阴。农村人常用它来揉汁止刀镰割伤出血,涂之即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新修本草》残卷原植物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由国家颁行的我国第一部药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早近 90 0年 ,载药 850种并配有药物彩色图谱。这是我国本草中空前的 ,同时也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的先河。但《新修本草》原书早已亡佚 ,在 1 90 0年出土的敦煌石窟古遗书中 ,发现《新修本草》的 3个残卷。笔者对《敦煌医粹》载《新修本草》残卷本收录的 30种药物原植物进行了考订。甘遂 “主大腹疝瘕 ,腹满 ,面目浮肿 ,留饮宿食 ,破疒徵 坚积聚 ,利水谷道。下五水 ,散膀胱留热 ,皮中痞 ,热气肿满。”《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9.
山土瓜收载于《滇南本草》,为云南、贵州所产,以其根入药,性味甘平无毒。入脾、胃,肝、肺经,功能清肝利胆,润肺止咳。笔者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常见疾病,疗效颇佳,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莱菔子乃《唐本草》之谓,俗称萝卜子。中药学将其归为“消食药”类,其性平,味辛  相似文献   

11.
中药郁金药性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山西中医》2007,23(2):59-60
中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属于活血化瘀药物,其主要功能古今认识基本一致,其药性古今典籍所记载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新修本草》载:“味辛,苦,寒,无毒”,《本草逢原》载:“辛苦,平,无毒”,《中药大辞典》称:“辛苦凉”,《实用中药学》载:“苦,辛甘温”,《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五版教材《中药学》等多种书籍均为:“辛、苦,寒”。我们从峋床应用中体会,并从药源、化学成分等方面考证认为,该药性味应属辛苦温。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用于外科感染和化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各种感染及一切化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该药性味甘平,无毒副作用,产于全国各地,药源丰富。《唐本草》载:蒲公英治疗毒恶疮;《千金方》云:治热毒便闭、利水通淋;《梅师方》载:治乳痈独用蒲公英一味,捣泥敷局部。笔者数  相似文献   

13.
阿魏系伞形科植物阿魏的树脂干燥而成,味苦辛,性温,有特异之臭气。早在唐代,阿魏即开始用于临床,如《唐本草》载:“阿魏,味辛平,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千金翼方》所载与此相同)。宋、明以降,更以之作为心腹冷痛、痞积、腹胀、疟疾、痢疾要药。如《济生方》“阿魏丸”,即以阿魏(醋化开)、木香、槟榔、胡  相似文献   

14.
胡柚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山胡柚CitrusChangshan huyouY .B .Chang为芸香科植物柚C .grandis(L .)Osbeck与甜橙C .sinensis (L .)Osbeck的杂交品种[1 ]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四川一带,资源丰富,产量高,以浙江常山为重点产区。柚皮性温,味辛苦甘,无毒;我国很早就以柚皮入药,在《唐本草》、《本草求原》、《列子》、《本草纲目》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其含有的挥发油有芳香健胃、驱风下气、祛痰等作用[2 ] 。近些年来,人们还将其用于害虫的防治方面,是新....  相似文献   

15.
浅谈马铃薯的临床医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又名“山豆”、“山药蛋”、“地蛋”,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中医学认为其味甘性平无毒,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用成分为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茄碱、块茎葛素等,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天仙子 (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 .的干燥成熟种子 ) ,原称“莨菪子” ,又称“横唐” ,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 :“莨菪子 ,味苦 ,寒。主齿痛出虫 ,肉痹拘急 ,使人健行 ,见鬼。多食 ,令人狂走。久服轻身 ,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1]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多以“莨菪子”作为正名 ,同时尚出现有异名。如南北朝《名医别录》 :“莨菪子 ,味甘……一名行唐。”[2 ]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莨菪子 ,味苦……今方家多作莨也。”[3 ] 唐苏敬等《新修本草》 :“莨菪子……一名横唐 ,一名行唐。生海滨川谷及雍…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又名"山豆"、"山药蛋"、"地蛋",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中医学认为其味甘性平无毒,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学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民间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参"之说。《随息居饮食谱》载:"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本草纲目》载:"豆腐能清热散血。"《食鉴本草》载:"豆腐能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豆腐  相似文献   

19.
郭瑞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711-712
地牯牛为脉翅目蛟蜻蛉科中华东蚁蛉Eu roleonsinicus (Navas )的幼虫,又名蚁狮。以幼虫全身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等省区,陕西宝鸡地区是主要产地之一,因其尚未引起同道的注意,故文献极少。本品最早记载见于唐·《本草拾遗》“名砂子、倒行狗子、睡虫”。以后历代本草都有补充。如《生草药性备要》的“沙谷牛”,《本草求原》的“沙牛”,《陆川本草》的“沙牛虫”,《四川中草药志》的“地....  相似文献   

20.
<正>腰果仁果实形似肾脏,故名腰果。中医学认为,腰果味甘,性平,无毒。可治咳逆、心烦、口渴。还能治疗肠胃病、慢性痢疾、糖尿病、牙痛等。另外,腰果仁也是治疗麻风病、橡皮病、癣症的一味良药。《本草拾遗》中记载:"腰果仁主渴、润肺、去烦、除痰。"《海药本草》载:"腰果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