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借助显微镜经耳周美容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腮腺区肿瘤患者,经耳周美容切口入路,显微镜下行面神经解剖、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38例患者腮腺区肿瘤均被完整切除,除1例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外,其余患者无面瘫。结论:借助显微镜,采用美容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创伤少,创区及切口外形美观,随访无复发,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
美容切口在腮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腮腺美容切口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8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由面部除皱切口改良而来的腮腺美容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并联合颈清拐杖式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腮腺恶性肿瘤.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临床Ⅰ期愈合,无涎瘘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2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除3例患者耳大神经损伤外,其余患者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十分满意.结论 腮腺美容切口入路隐蔽,美容效果好,腮腺任何部位的肿瘤都可以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垂下小切口行腮腺下极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8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行改良功能性切除术:采用耳垂下小切口,保护耳大神经耳垂支及耳后支,在腮腺咬肌筋膜下翻瓣,顺下颌后静脉向上寻找面神经,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浅叶腮腺组织。术后跟踪随访2~24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面部瘢痕轻微,外形恢复良好,无术后面瘫,无涎漏。有耳垂麻木2例。术后随访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耳垂下小切口行腮腺下极肿瘤功能性切除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腮腺除皱美容切口耳周定点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1例,采用耳周定点法指导腮腺除皱美容切口设计,进行腮腺区肿瘤及腺体切除。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9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2例,术后1年随访,患者均对瘢痕隐蔽情况和手术预后表示满意。结论:耳周定点法设计腮腺除皱美容切口,解剖标志明确,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美容切口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美观程度及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对20例腮腺上极良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与美容效果.结果 20例患者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均为良性.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耳垂麻木,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颧支麻痹,1例发生术后涎瘘;所有病例无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术后出血、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24~48月,未见复发,手术切口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腮腺上极良性肿物切除术应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术式安全、可行,切口隐蔽.  相似文献   

7.
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式手术切除腮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耳屏前隐蔽的面部除皱术切口及耳后延长入发际的内切口,在嚼肌筋膜下翻瓣;首先解剖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并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局部填塞以减少术后畸形。结果:应用改良术式的1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s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腮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两种手术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腮腺肿瘤切除的改良式手术切口,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对比。方法改良的腮腺切除术采用耳屏前面部除皱切口及耳后延续入发髻内切口,在嚼肌筋膜(SMAS)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先解剖面神经总干减少了周围支的损伤,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填塞局部减少了术后畸形。结果应用传统术式的36例患者,38.8%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16.2%出现涎瘘,8.3%出现Frey综合征;应用改良术式的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瘢痕等临床指标评价髁突重建后的功能,通过曲面体层片、CT及三维CT重建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肋骨肋软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面形恢复好,切口瘢痕隐蔽,无腮腺涎瘘,张口度和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治疗后痊愈。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移植肋骨肋软骨存活,处于正常解剖位置。结论 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可降低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野清晰,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程序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感觉恢复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瘢痕隐蔽。结论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程序化地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术式提高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术后美学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52例,手术术式中对切口、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分离保留、腮腺的区域性切除、残留腺泡的处理等方面作了相应改良。随访观察,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18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功能正常。有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月内恢复功能。所有患者对面容恢复均较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的腮腺手术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3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式改良内容包括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术后负压引流。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者2例,发生涎瘘者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减弱者7例,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均暂时性减弱,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腮腺首发良性肿瘤146例,肿瘤直径≦3.0cm,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耳大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cm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5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永久性面神经损伤,肿瘤无复发。出现暂时性面瘫45例,Frey’s综合症23例。结论: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after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tumours of the parotid gland, especially the depressed facial deformity and conspicuous cervical scar formation subsequent to parotid surgery, we have concentrated on omega face-lift inci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 SMAS rotation advancement flap fo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using a lazy omega incision. Nine patients (3 male and 6 female) ranging in age from 43 to 68 years (mean age: 56.3 years) fulfilled the selection criterion of having a clinically benign discrete parotid lump with a benign preoperative fine needle cytology result. Parotidectomy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odified omega face-lift incis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otation advancement SMAS flap. All patients underwent follow-up every 3 months in the first year. During the follow-up, the patients were specifically asked about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st-operative appearance and whether they would consent to the operation again. The vascularized SMAS rotation advancement flap is clinically simple to perform and provides satisfactory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servative parotidectomy. There are no drawbacks in the use of modified face-lift incision to remove tumours of the parotid glan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老年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05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86例,其中,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7例,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49例;所有患者随访1-5年,对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组面部畸形明显,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20.4%(10/49),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40.8%(20/49),涎瘘发生率4.1%(2/49);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4%(2/37),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8.1%(3/37),P<0.05,本组无涎瘘发生;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面部畸形小等优点,是老年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改良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0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改良美容切口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2例。改良美容切口组选择改良美容切口,联合治疗组选择改良美容切口并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进行组织缺损区修复。记录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以及BI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与改良美容切口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术后引流量较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改良美容切口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较低(P<0.05)。与改良美容切口组相比,术后联合治疗组H-B面部神经功能值高,联合治疗组BISS评分低(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改良美容切口组,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良美容切口组(P<0.05)。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选择改良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后能够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升身体状态,患者满意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微创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收集临床病例38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应用改良耳屏切口作为入路,借助内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并解剖面神经相关分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将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B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的问卷调查,面神经功能评价内镜及射频消融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区疼痛程度、面神经功能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术区麻木程度、面部美观满意度在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实施改良耳屏切口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安全可行,并发症低于传统术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术1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进行腮腺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9月就诊的15例腮腺肿物住院患者采用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通过耳垂后下方皮纹小切口,在颈深筋膜浅层,采用高频超声刀切割分离,远端借助监视器锐性分离,暴露腮腺浅叶。内镜下解剖面神经主干及分支,超声刀切除腮腺,伤口负压引流。结果:耳垂后下方切口长4.0—5.4cm,平均4.8cm。手术麻醉时间平均115min。腮腺浅叶切除3例,部分腮腺浅叶切除1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腺瘤8例,Warthin瘤4例,淋巴上皮病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随诊6~31个月,平均14个月。面神经轻度麻痹5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适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切除,切口小且隐蔽,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