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球囊在膝下段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球囊在膝下段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长球囊对19例以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为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共21条下肢行血管腔内成形术,同时经保留导管局部灌注抗凝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 21条患肢中,技术成功18条,成功率85.7%,术后随访3~9个月,52.4% (11/21)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消失,47.6% (10/21)下肢发凉、麻木疼痛不同程度缓解,1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足部坏死行部分足切除.21条患肢踝臂指数(ABI)由术前0.58±0.13升至术后0.89±0.15及最近一次随访测量值0.85±0.14(P<0.05).结论 使用长球囊行膝下段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47条肢体)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43条肢体闭塞病变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1.5%(43/47),术后平均随访5月(1~10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介入治疗后1月行膝下截肢术,截肢率为2.1%。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动脉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近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胭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膝下血管病变的技术成功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患者27例,分析其术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Rutherford-Becker分级以及踝肱指数。对不同病变类型及不同球囊的技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防治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手术失败。狭窄性病变和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结果不同,χ2分析P<0.01;选用较短的冠脉球囊和长的膝下专用球囊对病变的开通情况经fisher精确概率法χ2检验P=0.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血栓形成、导丝穿破血管壁、斑块脱落及管壁夹层等,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PTA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的理想选择,术前对患者下肢动脉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32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行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方法、术前准备,术后给予环境、体位护理,血糖、血压、并发症监测等。结果:28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皮温较前平均升高,创面血供较前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8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结论: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的术前、术后规范化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效果以及术后小剂量溶栓对膝下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28例,共37条肢体(左下肢16条、右下肢21条),74支膝下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胫前动脉30支、胫后动脉22支、腓动脉22支,合并有髂股动脉病变肢体30条.根据术前CTA结果分别采用同侧顺行、经对侧股动脉入路、经肱动脉途径行PTA或支架治疗,测量介入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介入治疗术后从留置导管鞘内持续经微量泵注入尿激酶(20~ 30)万U/24 h,共48 h进行溶栓,记录溶栓前后从胫骨平台到足踝处的图像帧数.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测量ABI并行彩超或CTA检查,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2条肢体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得以开通,开通率为86.4%.37条肢体ABI术前为0.70±0.31,术后首日增加至0.9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34,P<0.05).成功开通的32条肢体在小剂量溶栓后造影,从胫骨平台到足踝处的图像帧数由介入术后即刻的(6.3±1.6)帧降低到(4.7±1.4)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6,P<0.05).6条有静息痛的肢体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14条有溃疡和(或)坏疽的肢体,l例介入开通血管后从踝关节平面截肢、3例截趾,3例足趾坏疽的患者随访期间足趾自行离断而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在1~3个月内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有3例患者3条肢体复发并再次行PTA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介入术后小剂量溶栓治疗安全,有助于改善膝下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膝下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在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病变患者64侧缺血性下肢进行膝下动脉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共119支动脉分支接受PTA治疗,50例患者的101个分支成功地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4.9%,所有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足部溃疡均变小,无需截肢。结论膝下动脉的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留置导管持续动脉内抗凝溶栓联合PTA治疗糖尿病下肢严重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性下肢重症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血管的数目及程度考虑PTA前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再对溶栓组15肢和未溶栓组13肢的PTA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6~36个月,并做好随访记录。结果:21例28侧肢体膝下动脉受累77支,狭窄性病变32支(41.6%),完全闭塞性病变45支(58.4%)。溶栓组和未溶栓组,对于狭窄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3%(12/13)、88.9%(16/18);对于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75.9%(22/29)、31.2%(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并发症5例,主要为小斑块脱落、血管痉挛及夹层等,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期间4例复发,复发率19.0%,3例接受二次介入治疗。结论:对于糖尿病性下肢严重缺血性病变,经留置导管动脉内长时间持续溶栓联合VIA对于闭塞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扩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经导管溶栓治疗、机械性血栓消除术、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的介入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溶栓及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 h~12 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 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 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自体血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道狭窄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18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16例血管狭窄行PTA。结果 25例造影显示血栓闭塞18例,单纯性狭窄7例;经溶栓治疗开通16例,即时开通率88.9%(16/18)。溶栓开通16例中9例显示血管狭窄,该9例与单纯性狭窄7例共16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4例,失败2例,术后所有病例未发生肺梗塞、出血等并发症。溶栓完全开通或PTA成功后,即感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次日透析时血流量达到250mL/min,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结论经导管溶栓和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经导管溶栓具有较高的开通率;对栓塞伴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溶栓的基础上,结合PTA可提高远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导丝置于肺动脉内进行碎栓,采用尿激酶冲击溶栓、球囊扩张术和24h持续灌注溶栓,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5例;3例氧分压均达到100%,5例氧分压在93%以上。结论: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供,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糖尿病足的血管检查应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其次为CTA和MRA,最后为血管造影,DSA检查应视为金标准。糖尿病足病变主要由小动脉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因此除局部血管成形,置放内支架外,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极其重要。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要注重血管腔内局部治疗,还应全身药物治疗,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包括糖尿病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不只是评价血管狭窄与再狭窄,应该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保肢和降低截肢平面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导管持续小剂量灌注尿激酶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2例DF患者,采取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首先20 min内脉冲式给予尿激酶25~50万U,然后保留导管,持续小剂量溶栓,3~6万U/h,24 min尿激酶用量75~100万U. 结果 11例溶栓成功,溶栓成功率为91.7%(11/12),1例肾动脉开口部以下腹主动脉闭塞患者,溶栓过程中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溶栓时间为24~240 h,尿激酶总量为100~1000万U.11例中,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残存狭窄率<30%)5例,部分性开通(残存狭窄率>30%)6例,溶栓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5例,穿刺点渗血3例,牙龈出血1例.溶栓成功后,对残存狭窄率>30%的6 例患者,3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 治疗,3例行PTA及腔内支架治疗.11例术后1个月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个月内溃疡全部愈合,2例行坏疽足趾截肢术. 结论 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DF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下肢动脉闭塞性血管病变18例,施行介入插管溶栓、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并联合应用中西药内服外敷。采用自行设计的治疗效果量化测量表,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观测指标转化为分值,进行量化判定。量化分值降低50%以上为显效;降低15%以上为有效;降低15%或以下为无效。结果:治疗后显效16例(88.9%),有效1例(5.6%),无效1例(5.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下肢动脉闭塞性血管病变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放置滤器,静脉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剂和利用介入器材破栓、抽栓及球囊扩张等综合治疗技术,观察疗效,并对相关资料和继发病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痊愈62例,明显有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放置下腔静脉滤器76例。置管时间19 d,平均6.8 d。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和微创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Deep球囊血管成形联合动脉灌注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7)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动脉灌注治疗;对照组(n=17)接受局部清创、抗生素及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对两组追踪观察6~9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ep球囊血管成形联合动脉灌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