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小玲  毛绍蓉 《海南医学》2010,21(7):108-109
目的 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探讨血清脑钠素(BNP)在心肌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n=45)及对照组(n=4.2)患儿血清脑钠素(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BN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K—MB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CX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血清BNP阳性率分别为8.89%(4例)、0%(0例),CK—MB阳性率分别为6.67%(3例)、4.76%(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两种监测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很少发生心肌损害,血清BNP与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均有价值,在敏感性与特性上BNP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20例正常儿采用免疫萤光法测定其血清中T细胞亚群。结果:CD_3 CD_4细胞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与在正常儿中相比无显著差异,CD_8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CD_4/CD_8明显升高。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病程度又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儿童,设定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MCP-4、MDC与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CP-4、MDC与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MCP-4、MDC与IgE成正相关性。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血清MCP-4、MDC及IgE水平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中重度患儿血清MCP-4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儿,且Ig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患儿MDC水平比轻度患儿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4、MDC均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IgE作为特异体质的指标之一,血清IgE增高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MCP-4水平可作为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和病情评价指标,并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肺散寒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IFN-γ和IL-4比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温肺散寒法治疗组和γ-干扰素对照组,每组30例。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和γ-干扰素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肺散寒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与γ-干扰素有相同的疗效,能使TH1水平上升,调节TH1/TH2的失衡,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并心衰患儿46例为A组,治疗后心衰恢复期为B组,同期收治46例无并发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C组,测定BNP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BNP水平为(395.68±190.12) pg/ml,明显高于B组(1.32±0.87) pg/ml及C组(1.10±0.80)pg/ml(P< 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和C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NP测定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通过检测BNP能够早期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以及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以探讨各指标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意义?方法: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5例(轻度组40例?重度组45例)?普通肺炎患儿44例?对照组47例患儿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浓度,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与普通肺炎组患儿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浓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P < 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3组潮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408)?达峰时间比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74.844,P < 0.001);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低于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χ2=8.78,P < 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低于普通肺炎组(χ2=27.50,P < 0.05)?达峰容积比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H=76.392,P < 0.001);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低于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χ2=6.80,P < 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低于普通肺炎组(χ2=32.70,P < 0.05)?相关性分析:达峰时间比与人软骨糖蛋白呈低度负相关(r =-0.278,P=0.001),达峰容积比与人软骨糖蛋白呈低度负相关(r =-0.272,P=0.002)?结论:人软骨糖蛋白可能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婴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是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合并低钠血症的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对病程的影响.方法:对86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低钠血症患儿按重症和轻症对比分析,血清钠值与Dobson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合并低钠血症者,血清钠值与Dobson评分呈负相关,重症患儿血清钠值较轻症患儿明显减低,合并低钠血症患儿较电解质正常患儿病程延长.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常合并低钠血症,病情越重,低钠血症越明显;低钠血症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的13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查体的120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锌含量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锌缺乏,需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以下简称"LTE4")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预后.方法 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下简称"EC").预后,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3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孟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正常小儿血清中白介素10、白介素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中TNF-α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与患儿血清中TNF-α、IL-4以及IL-10水平有密切关系,研究其水平变化对预防发展为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吸入皮质激素预防哮喘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吸入皮质激素与预防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间断吸入丙酸倍氯米松1.5-2年后,测其骨密度值。随访3-4斫,并测其气道反应性。结果 52例中有4例发展为哮喘,而对照组50例中16例发展为哮喘,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UNDW)显示吸入治疗组3例阳性,而对照组13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吸入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预防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及白介素2浓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愉 《吉林医学》2008,29(7):567-567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2月龄39例,12—36月龄14例,〉36月龄7例,中位年龄11月龄;以20例年龄5个月-5岁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分别采静脉血1ml,分离血清,用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及白介素2(IL-2)检测试剂盒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及白介素2浓度的检测。结果:60例观察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值均普遍低于正常标准值,用门诊年龄5个月-5岁正常体检儿童做对照,观察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值亦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IgA更明显。观察组IL-2浓度明显降低。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IL-2浓度的变化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说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确实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黄连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 ,对 3 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双黄连雾化吸入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并与 3 0例健康儿相比较。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P <0 .0 1)。CD8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 (P <0 .0 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双黄连治疗后较治疗前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回升 (P <0 .0 5 )。CD8明显回落 (P <0 .0 5 )。结论 :双黄连可调节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 ,起到加强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25-2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婴儿喘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4例婴儿喘息患儿、4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5例普通肺炎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并对患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及血过敏原检测。对照组为同期在儿保门诊体检的42例健康婴儿。结果 (1)婴儿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肺炎组及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高于婴儿喘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肺炎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普通肺炎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比较,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过敏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感染是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维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婴儿喘息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和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ARC的浓度。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TARC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P〈0.01)。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患儿血清TARC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RC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TARC拮抗剂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66例3月~2岁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1组(阿奇霉素治疗组)和治疗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抽血测定其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ysLTs变化和喘息持续时间,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ysLT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与常规治疗组患儿比较治疗后喘息持续时间短,血清CysLTs降低。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ysLTs水平明显升高,使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降低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各组分含量及血清各种免疫球蛋白、总补体、补体C_3、C_4的含量,并与25名正常(?)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IC 各组分含量均较正常儿明显升高,差异显著,血清总补体、补体C_3略有升高。补体C_4水平略为下降。由此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并非单纯Ⅲ型变态反应,而可能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生素D_3治疗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采用抗病毒、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800IU/d口服,疗程4w。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婴幼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IL-4、IL-1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较低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因子IL-4、IL-10及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廖传胜  柴万新 《吉林医学》2013,(36):7588-7589
目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同时研究补锌治疗对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随后将6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补锌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1周,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铜、锌、铁、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1周后其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微量元素缺乏,需及时补充,补锌治疗可减轻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