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白芥子膏贴太阳穴治疗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采用自拟麻龙三白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本院急诊观察室病人.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4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患者发作前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半年~1年7例,1~5年68例,5~10年29例,10年以上8例).  相似文献   

3.
面瘫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中亦称口僻、吊线风等.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等.笔者近几年间采用自拟三白五虫汤加减治疗面瘫35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门诊部 (1 994年 1月至 1 997年 1 2月 ) 4年来 ,根据小儿肺炎临床特点 ,经中医辨证 ,采用自拟三白汤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 (以下简称A组 )和喘息型 (以下简称B组 )肺炎共 1 2 0例 ,据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初步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两组病人共计 1 2 0例 ,其中A组 80例、B组 40例 ,均属门诊病人。A组男 5 2例、女 2 8例 ;B组男 2 5例、女 1 5例。年龄在 6个月以内 ,A组 1 5例、B组 8例 ;6 +~ 1岁 ,A组 46例、B组 1 8例 ;1 +岁~ 2岁以上 ,A组 1 9例、B组 1 4例。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 0天 ,A组平均 4 3天 ,B…  相似文献   

5.
<正>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单纯以传统方法辨证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且本病易受情志、饮食、劳累及季节等因素之影响,而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龙牡三白汤”试治胃溃疡20例,疗效尚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20例病人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时作时止,泛吐酸水,食欲不振等症。治疗方法龙牡三白汤的药味组成:龙骨、牡砺、白  相似文献   

6.
徐蕾  尹慧 《中医杂志》2002,43(11):867-867
血瘀头痛多见于西医的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自1995年3月~2001年3月,我们用头痛消治疗血瘀头痛35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入选病历诊断待合高等院校中医内科第五版教材血瘀头痛及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排除因颈部疾病、颅内肿瘤、高血压、全身感染性疾病、青光  相似文献   

7.
刘秀英 《四川中医》2003,21(10):55-55
外敷白芥子治疗面瘫,采用白芥子外敷患处2小时,疗效可靠,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虫清脑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用三虫清脑汤加减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有效42例,显效5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结论:自拟三虫清脑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符合陈贵廷等主编的<最新国内外疾病治疗标准>中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1~55岁;病程3个月~5年;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5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冯某某,男,70岁。因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于1990年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先后3次用“白芥子涂法”敷贴双侧肺俞、膏肓、百劳穴。患者因治病心切,每次敷药时间均超过规定的4小时,最长达7个小时。第一二次敷贴后,仅局部红赤、起泡、微痒、辣痛,无全身症状,约4~6天水泡吸收,局部症状消失。第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复杂,缠绵难治,病人痛苦不堪。笔者根据20余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三虫清脑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疗效满意。现总结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头颅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发作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偏头痛,头风等记的范畴,发病以女性以多,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的头部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妇女兼有月经血块等症。笔者自1991年以来自拟头痛仃中药方,对35例较严重的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自1986年4月至1990年2月用自拟黄芪三白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06例,并与甲氰咪胍治疗70例对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消化性溃疡176例中,十二指肠溃疡112例,胃溃疡52例,复合性溃疡12例。另外,有36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三白汤)与对照组(甲氰咪胍)。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1周内经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证实有活动期溃疡(部分病例同时作胃肠钡餐透视或大便潜血证实)。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及平均溃疡面积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用强通定等治疗,治疗组用头痛汤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6%,对照组为82.7%;治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头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白芥子散艾灸治疗慢支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支是由内外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咳嗽、吐痰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笔者用白芥子散艾炙配合西药治疗慢支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的内伤头痛范畴,为青壮年常见病。笔者自1987年~1989年6月,用自拟川芎三白汤治疗该病31例,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女性22例,男性9例;17~19岁5例,20~29岁15例,30~39岁8例,40岁以上3例;发病时间:6天~1年8例,2年9例,3~4年7例,5年以上7例。  相似文献   

17.
三伏贴是一种中医外治技术,白芥子是三伏贴配方中的主要药物。该文立足古典医籍及临床实践,讨论白芥子的文献出处、成分、药性、内服外治功效、贴敷药物配伍、外用发泡问题,以期为临床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艳龙 《河北中医》2012,34(6):844-84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9 - 12-2012 - 02,笔者采用院内制剂三白通络胶囊口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5例,并与全天麻胶囊口服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42岁;病程1~3d;单侧24例,双侧1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 ~41岁;病程1~3d;均为单侧发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白芥子涂法系清代医家张路玉所创,源出《张氏医通》。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本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喘咳为主症的病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完整资料的107例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07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诊断为支气管哮喘49例,慢性支气管炎5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5岁;20岁以下16例,≥20岁91例;病史最短1年,最长60年,平均11.6年;接受治疗时值发作期8例,缓解期99例。 白芥子涂法配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4味药组成,等分,干燥,在梅雨季…  相似文献   

20.
寒凝头痛常见于西医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可由全身感染、发热、缺氧、贫血等因素引发,头痛呈胀痛、搏动、跳动性质,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视乳头无水肿。笔者2001年3月~2004年2月采用乌头汤加减治疗寒凝头痛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均为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