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OX-2与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VEGF-C及COX-2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及其催化产物PGE2作用于大肠癌LOVO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EGF-C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直肠腺癌组织VEGF-C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NS-398明显抑制LOVO细胞VEGF-C蛋白的表达.经PGE2作用后,VEGF-C蛋白表达上调.直肠癌组织中VEGF-C及COX-2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OX-2上调VEGF-C表达,促进肿瘤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中VEGF促淋巴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淋巴道转移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是其难以根治,影响外科治疗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其控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较为透彻,但它们对淋巴道生发中的作用研究尚少.本文主要就VEGF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和结直肠微环境对该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以此为作用靶点的一些抗淋巴生成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Fan YZ  Li XP  Liu WF  Li G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81-185
目的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LNMM)和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蛋白检测及其相关性在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组织nm23-H1、MMP9、TIMP2蛋白表达,另对同期30例DukesC和D期大肠癌患者检测nm23-H1、MMP9和TIMP2;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26.7%DukesB期大肠癌患者、7.8%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存在CK20阳性。(2)DukesB期大肠癌nm23-H1、MMP9表达与DukesC和D期差异显著(P〈0.05);nm23-H,表达下降和(或)MMP9表达增强与LNMM相关(P〈0.05),两者预测大肠癌LNM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和81.8%、75.0%和69.8%,联合检测特异性则达90.9%;而TIMP2与Dukes分期、LNMM无关。(3)DukesB期LNMM(+)患者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LNMM(-)组(P〈0.05),而生存率则降低(P〈0.05);nm23-H1(-)LNMM(+)、MMP9(+)LNMM(+)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nm23-H1(+)LNMM(-)、MMPq(+)LNMM(-)组(P〈0.05)。结论 CK20免疫组化可检出大肠癌LNMM;DukesB期大肠癌nm23-H1、MMP9表达与LNMM相关,且表达异常LNMM患者预后差;联合检测淋巴结CK20和癌组织rim23-H1、MMP9表达,对大肠癌Dukes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原发性乳腺癌115例临床资料。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肿瘤直径≤2cm和2.1~4cm;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 erbB 2,(HER 2/neu)p53,nm23,ER和PR的表达状态及对哨兵淋巴结(SN)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115例乳腺癌SN检出110例(检出率95.65%),哨兵淋巴结与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同时相关资料齐全可供分析的95例。其中SN转移36例(37.89%),SN无转移59例(62.11%),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1.97枚。SN转移率在肿瘤直径≤2cm组和2.1~4cm组分别是21.43%(9/42)和50.94%(27/53),两组相比较,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SN阳性率相应提高并差异显著(P<0.01)。SN转移率C erbB 2阴性组为24.32%(9/37),阳性组为46.55%(27/58),两组相比,随着C erbB 2表达增强,SN转移率显著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 nm23, ER和 PR表达和不表达时影响SN的转移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C erbB 2表达状态是预测SN转移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有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及良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1组)62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2组)5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FTC组)l0例及良性甲状腺组织(良性组)30例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PTCI组的C—MET表达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01)。两两比较C—MET表达结果:PTC1组与PTC2组比较,P〈0.001;PTC1组与FTC组比较,P〈0.001;PTC1组与良性组比较,P〈0.001;PTC2组与FTC组比较,P=0.002;PTC2组与良性组比较,P〈0.001;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MET的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是肿瘤的囊外扩展和直接侵犯的标记。该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决定手术方式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phA2,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大肠癌组织及30例远癌肠黏膜中EphA2,VEGF,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示,大肠癌组织中EphA2蛋白(100%)表达显著高于远癌肠黏膜(80.0%)(P<0.01),且与Dukes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肉眼类型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VEGF蛋白及MMP9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癌肠黏膜(均P<0.01),与Dukes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肉眼类型等无关(均P>0.05)。EphA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MMP9呈正相关(r1=0.404,P1=0.000;r2=0.282,P2=0.000)。提示联合检测EphA2,VEGF和MMP9有助于对大肠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评估,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哨淋巴结定位在结直肠癌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前哨淋巴结的状态可以准确预测区域淋巴结群的肿瘤转移情况;细致地分析前哨淋巴结有助于发现传统病理学检查漏诊的微转移灶,从而使部分患者肿瘤分期上调。目前的研究结果已展现前哨淋巴结检测对结直肠癌准确分期的潜在价值,但离临床常规应用还有距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前瞻性研究3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清除的398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cvtokeratin,CK)20 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经5年以上的随访,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和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结果:在31例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的398枚淋巴结中,有15例(48.39%)共46枚(11.56%)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微转移的淋巴结数量、位置及肿瘤生长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提示,3枚以上淋巴结发生微转移与复发紧密联系.结论:CK20 RT-PCR是检测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3枚以上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是预示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LYVE 1)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MLD)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LYVE 1的表达及MLD。结果示,直肠癌组织癌中心区及周边部MLD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癌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癌中心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直肠癌中MLD分别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淋巴管的发生,主要位于癌周边部,其可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LD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酪氨酸激酶受体(Flt-4)及其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及SP免疫组化法对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Flt-4和Survivin的表达及淋巴管的生成进行观察,结合病理报告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肿瘤浸润深度,并与之比较。结果VEGF-C和Flt-4表达密切相关(r=0.981),VEGF-C阳性者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者明显增多(27.20±6.36 vs 19.19±6.74)(P〈0.01)。Flt-4阳性者淋巴管数较Flt-4阴性者明显增多(27.38±7.52 vs 20.17±7.14)(P〈0.05),Survivin阳性淋巴管计数与Survivin阴性淋巴管计数无明显差异(22.15±6.92 vs 21.67±6.43)。但三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结论Survivin影响VEGF-C的活性,VEGF-C可以激活间质中的Flt-4从而刺激淋巴管增生,为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对壶腹周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CK7、CK18、CK19)单克隆抗体,对45例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经病理常规HE染色阴性的186枚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 P法)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45例壶腹周围癌根治术后HE染色阴性的186枚周围淋巴结中,有9例(20%、9/45)34枚(18.3%、34/186)淋巴结中检出微小转移灶。免疫组化诊断微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是88.9%(8/9)和16.7%(6/3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单克隆抗体(CK7、CK18、CK19)检测发现,CK19在壶腹周围癌186枚淋巴结的检出率高达15.6%(29/186),CK19与壶腹周围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壶腹周围癌淋巴结进行CK7、CK18、CK19检测有助于发现微转移灶,为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判断临床分期、估计预后及选择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CK系列单抗联合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Envision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和30例PPH手术切除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CDX2和CK20的表达水平.结果 CDX2和CK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5%和93.8%,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6.7%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X 2的低表达和CK20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CDX2的低表达还与浸润深度有关,CK20的高表达还与远处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结直肠癌组织中CDX2和CK20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结论 CDX2和CK20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细胞角蛋白20及端粒酶的表达在大肠癌微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B期大肠癌病人,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的表达,随访满3年,记录病人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61例中6例病人9枚SLN经常规HE检测阳性.(2)免疫组化法有27.3%05/55)病人其SLN存在CK20阳性,21.8%(12/55)的病人SLN存在端粒酶阳性表达.(3)两者联合检测微转移检出率为38.2%(21/55).(4)DukesB期SLN MM(+)病人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 MM(-)组(P<0.05),存活率则降低(P<0.05),与DukesC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NMM(-)组的复发转移率、存活率与同期DukesC期病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端粒酶和CK20可提高DukesB期大肠癌SLNMM的检出率.并且对于明确大肠癌病人Dukes分期,指导术后合理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E-cadherin表达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2种方法在检测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HB3受体在人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0例肿瘤标本、163例癌旁组织中EPHB3受体的表达情况,回顾分析EPHB3受体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EPHB3受体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直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癌旁组织中EPHB3的表达阳性率为71%(117/163),而在肿瘤组织中其阳性率为46%(97/210);它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EPHB3受体之表达率为59%(67/112);而在伴有淋巴转移的肿瘤组织中,其表达率为31%(30/98)(P〈0.05)。EPHB3受体在Dukes A期肿瘤组织中之表达率为47%(9/19),在Dukes B期肿瘤组织中之表达率为62%(58/93),在Dukes C期肿瘤组织中之表达率为32%(23/71),在Dukes D期肿瘤组织中之表达率为26%(7/27)。Dukes D、C期之表达率明显低于Dukes B期(P〈0.05)。结论:结肠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直肠组织中均存在EPHB3受体表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降低。EPHB3受体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癌旁(距肿瘤边缘1cm),癌切缘(距肿瘤边缘3cm以上)R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Rb蛋白表达为61.4%(27/44),癌旁黏膜为90.9%(40/44),癌切缘为97.73%(43/44);Rb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Rb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MSG-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76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 TMSG-1蛋白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少量胞核可见着染。76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MST-1蛋白均表达阳性,其中11例呈弱阳性,65例强阳性表达。在98例结直肠癌中,32例TMST-1蛋白表达阴性,23例弱阳性表达,43例呈强阳性。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TMSG-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MSG-1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有密切相关,这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且有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细胞浸润及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X表达状况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 (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 ,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 90例大肠癌原发癌灶、距肿瘤边缘 2cm的癌旁粘膜组织、远离癌组织 10cm以上的非癌大肠粘膜以及 5 1例转移淋巴结进行唾液酸化LewisX表达和反应强度进行比较 ,并对其中 5 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物质在远离癌组织的非癌大肠粘膜中阳性率为 16 .7% (15 / 90 ) ,主要位于腺腔缘游离面 ;癌旁粘膜组织阳性率为 83.3% (75 / 90 ) ,主要位于细胞浆和 /或腺腔缘游离面 ;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阳性表达率为 94 .4 % (85 / 90 ) ,主要分布于癌组织腺管细胞膜、细胞浆以及粘液腺癌的粘液湖内。转移淋巴结中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率为 96 .1% (49/ 5 1)。图像分析 :唾液酸化LewisX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癌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 ;5年内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 (P <0 .0 1)。结论 :唾液酸化LewisX表达阳性率和反应强度对反映大肠癌组织发生发展、判断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2例胃癌、45例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癌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44.4%.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率分别为60.0%、45.5%、21.4%,存在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0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组织分化、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与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ju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EGF-C及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及c-ju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肠壁深度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C-ju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在高、中分化腺癌组中,VEGF-C及c-jun蛋白表达存在关联(χ2=5.222,P0.05)。单因素分析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有肿瘤大小、侵犯肠壁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C的表达状态。结论 C-jun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VEGF-C的表达影响结直肠癌术后预后。C-jun蛋白及VEGF-C的联合检测对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