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绝经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绝经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评估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情况,并参考不同部位骨密度、T值,按照椎体是否骨折以及骨折部位进行分组,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正常骨量患者6例中骨折1例(16.67%),低骨量患者24例中骨折8例(33.33%),骨质疏松患者42例中骨折18例(42.86%),其中严重骨质疏松8例。无椎体骨折组的骨密度0.76±0.12 g/m2、T值1.89±0.20均高于胸椎骨折组0.62±0.05 g/m2、-2.61±0.29、胸腰椎骨折组0.61±0.07 g/m2、-2.10±0.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椎体骨折组的骨密度、T值与腰椎骨折患者趋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增加以及髋部骨密度、T值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T值,可以有效预测其是否存在胸椎、胸腰椎椎体脆性骨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9,(6):423-426
目的探讨定量CT法(QCT)骨密度(BMD)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寻找引起脆性骨折的BMD值的临界值范围。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第一次出现单个脊柱脆性骨折的80例绝经后妇女,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T_(11)~L_4中未骨折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分析;与同期80例自愿参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T_(11)~L_4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QCT骨密度值在35~50 mg/cm~3区间的有63人,占78.7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下的有69人,占86.25%,在50 mg/cm~3以上的仅有11人,占13.75%;平均值为(43.63±7.54)mg/cm~3。对照组QCT骨密度值在50~70 mg/cm~3区间的有53人,占66.2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上的有73人,占91.25%,在50 mg/cm~3以下的只有7人,占8.75%;平均值为(64.57±12.07)mg/cm~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QCT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8,P<0.001)。结论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妇女,当其QCT骨密度值降低到50 mg/cm~3左右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QCT骨密度值50 mg/cm~3很可能是引起脆性骨折的骨密度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MOP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0例PMOP性椎体骨折患者(观察组)和40例无骨折的PMOP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1NP、β-CTX、bALP、TRAP-5b及IGF-1。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采用Losgistic回归模型判定PMOP性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BMI、血清25(OH)D、IGF-1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P1NP、β-CTX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sgistic回归分析BMI、25(OH)D与PMOP性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是PMOP性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而P1NP、β-CTX与PMOP性椎体骨折呈正相关,是PMOP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MOP性椎体骨折发生风险与年龄、绝经年限无关,与BMD、bALP、TRAP-5b、IGF-1、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之间亦无关联。结论 P1NP、β-CTX、25(OH)D及BMI是PMOP患者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能预防PMOP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预测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00例椎体骨折绝经后女性患者及10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者进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BMD)检测.结果 椎体骨折与第2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2~4腰椎(L2~4)BMD值均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骨折发生率为80%的L2~4BMD值为骨折上限值,绝经女性椎体骨折的L2~4BMD上限值为0.641 g/cm2.结论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值,对绝经女性椎体骨折的预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及体重指数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妇女440例,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及双侧跟骨骨密度,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和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增加,绝经年限延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上升,对于体瘦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质量者及肥胖者。  相似文献   

7.
杨华  程昌志  罗远国  韦葛堇  林舟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504-1506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住院、以腰背痛和关节痛为主诉的633例中老年妇女,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3%,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随年龄、绝经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随绝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除46岁以下组与46~5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46岁以下组与50岁以上组、46~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经年龄早更容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SR1)基因PvuⅡ多态性(rs2234693,C>T)对合并心衰的老年绝经妇女脆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4年>60岁的160例心衰绝经患者,其中80例发生骨折和80例未发生骨折,分别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ESR1基因PvuⅡ多态性(rs2234693,C>T)进行观察。结果:脆性骨折在有吸烟史和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在规律锻炼的人群中发生较少。83.75%的骨折患者含有PvuⅡ T等位基因,而对照组只含62.50%,并且rs2234693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骨折风险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P=0.036,调整后的OR=1.323,95%CI=1.263~2.787)。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年龄较低人群(≤67岁)和非吸烟者中,CT+TT基因型与骨折风险的关联更为显著。结论:ESR1基因PvuⅡ多态性(rs2234693,C>T)增加了心衰绝经妇女的骨折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的变化规律,找寻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209例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体重和身高,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正侧位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越大、绝经越早、绝经年限越长、体重指数越小,骨密度越低。结论 绝经和低体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绝经后妇女尤其是早绝经和低体重的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同时安排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机体骨密度不同情况来讲,在低于x-2.0SD情况下骨质疏松患者共59例,其所处年龄段分别为31~40岁、40~50岁、50~60岁和60~70岁,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94.3±21.9)、(81.4±22.1)、(58.6±17.8)和(43.3±22.4);在骨密度低于x-2.5SD的情况下,本实验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共47例,其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80.3±3.1)、(75.8±17.4)、(57.9±17.2)和(41.4±21.3),中来年人群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存在负相关系,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判断患者实际骨量情况,能够根据其检测指标数据分析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对于病症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X线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测定指骨骨密度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radiogrammetry,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在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5名绝经后女性,均用RA测定指骨骨密度和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测的骨质量(Bone mineral density,BMD),用Bland-Altman(B-A)作图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测T值。结果:RA测定指骨BMD与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4、0.56(P<0.01)。B-A分析法显示两种方法检测T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RA指骨骨密度测定法可应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胫骨超声速率与两种骨密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国际新近发展的胫骨超声速率(SOS)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及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的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对213名年龄22-83岁(平均54.3±15.2岁)的女性健康志愿者及56例年龄53-83岁(平均67.9±7.4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胫骨SOS及DEXA、SPA骨密度测定。结果213名健康志愿者的胫骨SOS值与DEXA测定的4个部位BMD值和SPA测定的2个部位的BMD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选取104名年龄、绝经年限及体重指数与骨折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66.9±6.1岁)作为对照组,与椎体骨折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胫骨SOS值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胫骨SOS与DEXA及SPA测定的6个部位的BMD值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胫骨SOS在椎体骨祈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大鼠离体骨骨密度(BMD)的精确性及其实用性。方法用DXA骨密度仪(NorlandExcellplus)重复测量10只Wistar大鼠离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BMD,获得其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测量90只Wistar大鼠离体的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的BMD;测量去卵巢(Ovx)与假手术(Sham)大鼠离体的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的骨密度。结果(1)各离体骨BMD值的批内CV:腰椎为1.58%、左侧股骨为0.90%、右侧股骨为0.86%;上述相应各部位的批间CV分别为2.22%、1.09%和1.20%;(2)DXA测量90只大鼠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腰椎、左侧股骨、右侧股骨的BMD值分别为(127.5±12.3)、(82.6±11.3)、(150.7±10.6)及(149.9±10.6)mg/cm2,左右股骨BMD值的相关系数为0.792(P<0.001);(3)去卵巢18周组与同龄假手术组BMD值比较,去椎弓的第5腰椎、左右两侧股骨远端干骺端的骨丢失率较大,下降率为10.0%~17.5%。结论以NorlandExcellplus型DXA测量大鼠离体骨的骨密度,其精确性良好,能较敏感地反映大鼠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10,21(8):21-22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以期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144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女性患者和146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左股骨近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胸腰椎骨折组为34.03%,对照组为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胫骨超声速率对绝经后椎体骨折危险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胫骨超声速率(SOS)对绝经后椎体骨折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93名绝经后妇女,年龄(54.4±7.3)岁,绝经年限(16.0±7.8)a,所有受试者均进行SOS,腰椎L2~4,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大转子(Troch)部位的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前臂远端1/3和1/10的SPA骨密度(BMD)检查,同时均进行胸腰椎侧位X线相检查。结果受试者中有54例至少1个椎体骨折,其余139例未发现椎体骨折。SOS分别为(3651.9±188.3)和(3731.3±140.8)m/s(P<0.01)。骨折组的BMD也均低于非骨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椎体骨折危险性的odds值SOS为1.86(P<0.01),低于DEXA的BMD(2.25~3.28,P<0.001),而与经SPA的BMD(1.50~1.96)相似。结论绝经后妇女中椎体骨折者的SOS较非骨折者有显著降低,胫骨SOS对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具有预测作用,SOS每降低一个标准差,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增加86%。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妇女尿失禁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老年妇女尿失禁及泌尿道萎缩症状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多级整群抽样,对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的1 257名60岁及以上绝经后妇女进行各种下泌尿道症状及治疗情况的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计算各种泌尿道症状患病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失禁的相关因素.结果绝经后妇女总的尿失禁患病率为61.0%,其中以张力性尿失禁所占比例最高(64.5%);夜尿频患病率66.8%.张力性尿失禁发病与肥胖、受教育年限长,长时间站立、弯腰或下蹲能力差有关,而握力大可减少张力性尿失禁发病;急迫性尿失禁发病与肥胖有关,而受教育年限长、握力大可减少急迫性尿失禁发病.结论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60岁及以上绝经后妇女尿失禁症状患病率高于以往文献报道,肥胖和肌肉力量与尿失禁有关.  相似文献   

19.
FRAX联合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FRAX联合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 00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均行FRAX评估和DXA检查。分析不同性别患者FRAX评估骨折风险情况,记录L2-4前后位和侧位各年龄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结果、L2-4前后位和侧位各年龄段骨折检出率和不同部位骨折结果。结果:男女髋部骨折风险经FRAX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部位骨折风险女性患者均高于男性(P<0.01)。3 000例患者前后位BMD测定结果中,529例T值>-1.0 s,-1.0 s≥T值>-2.0 s者1 426例,-2.0 s≥T值>-2.5 s者572例,455例T值≤-2.5 s。3 000例患者侧位BMD测定结果中,424例T值>-1.0 s,-1.0 s≥T值>-2.0 s者717例,-2.0 s≥T值>-2.5 s者808例,1 181例T值≤-2.5 s。L2-4前后位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34.80%(T值≤-2.0 s)和15.60%(T值≤-2.5 s),侧位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57.60%(T值≤-2.0 s)和39.37%(T值≤-2.5 s)。3 000例患者中,348例脊柱骨折,622例髋部骨折,1 154例腕部骨折,876例股骨颈骨折,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前后位T值和侧位T值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RAX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评估效果较佳,女性患者的评估效果优于男性患者。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佳的预测效果,T值≤-2.0 s可作为预测骨折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