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α-奈异硫氰酸脂(ANIT)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黛矾散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青黛组、明矾组、黛矾散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用ANIT复制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黛矾散及其组分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学及肝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TBil、DBil、ALP、TB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黛矾散组及UDCA组大鼠ALT、TBil、DBil、ALP、TBA显著降低(P0.05),青黛组大鼠ALT显著降低(P0.05),明矾组大鼠ALP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胆管增生;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破坏,门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轻度增生;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黛矾散及其组分能不同程度拮抗ANIT所致胆管损伤所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2.
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 (EB)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采用EB复制雌激素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 ,并观察黛矾散及各组分对实验大鼠血清、肝匀浆及肝细胞亚膜中观察指标的影响。雌激素所致肝内胆汁淤积中 ,血清总胆汁酸 (TBA)、总胆红素 (TBil)、及ALT、ALP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总胆固醇(Tch)明显下降 (P <0 0 5 ) ;肝匀浆、毛细胆管膜中ALP亦明显升高 (P <0 0 5 ) ;肝匀浆及肝窦膜中Na+ -K+ -AT Pase、Mg+ + -ATPase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经口投予黛矾散及其组分明矾和青黛后 ,均可不同程度拮抗雌激素所致上述变化 ,且黛矾散的作用优于单用明矾或青黛的作用 ,而明矾的作用又优于青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黛矾散对聚肌胞苷酸(Poly I∶C)诱导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Th17/Treg比值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黛矾散治疗PB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黛矾散低剂量组、黛矾散中剂量组、黛矾散高剂量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用Poly I:C诱导PBC模型,观察黛矾散对PBC模型小鼠血清学的影响。检测外周血中肝功能相关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结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独立样本Kra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UDCA组血清ALT、AST、ALP、TBil、DBil水平均有升高(P值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黛矾散各组血清ALT、AST、ALP、TBil、DBil水平均有下降(P值均0. 05); PBC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Th17比例与ALT、AST、ALP、TBil、DBil均无相关性(P值均0. 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h17百分比增高,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组小鼠外周血Th17百分比下降,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h17/Treg比值增高,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h17/Treg比值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结论黛矾散通过打破Th17/Treg平衡,降低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治疗PB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8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SAMe针剂1.0g/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苦黄针剂30ml/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GT)、总胆汁酸(TBA)]、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Bil、DBil、"-GT及TBA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灰白便和皮肤瘙痒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2组患者耐受性良好,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AMe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损的临床特点. 方法 164例合并肝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老年组89例,对照组75例.治疗后第3周末,比较2组病死率、异常肝功能指标及治愈率. 结果①治疗前老年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SB)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老年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第3周末,2组ALT、AST、GGT、ALP、SB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老年组ALT、AST、GGT、ALP治愈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损程度较严重,完全恢复较慢,应加强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及护肝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TBA)水平与病因及肝功能各指标相关性,探讨血清TBA在不同类型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龙华医院肝病科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以病因分类,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TBA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全部肝硬化患者TBA与肝胆酸(CG)高度相关(r=0.72),与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普通负相关(r=-0.45,-0.48,-0.48),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普通正相关(r=0.48, 0.49)。按病因亚组分类后,各亚组(除酒精性肝硬化)TBA与CG均高度正相关;乙肝肝硬化组TBA与PA中度负相关,与TBil、DBil中度正相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与ALT、AST、TBil、DBil中度正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酒精性肝硬化组TBA与Alb中度负相关,与DBil中度正相关;血吸虫性肝硬化组TBA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度正相关,与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高度正相关。结论 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及胆红素代谢状况,尤其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肝脏合成、损伤及代谢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且常伴有黄疸,探讨不同程度黄疸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加强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知。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03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病因构成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共168例(23.9%)患者发生黄疸,其中轻度黄疸149例、中度黄疸15例,重度黄疸4例。黄疸组ALT、AST、ALP、GGT、DBIL、TBIL、DBIL/TBIL比值、TB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黄疸组(P0.05)。不同程度黄疸组ALT、AST、DBIL、TBIL、TB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GGT、DBIL/TBIL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肝内胆汁淤积症伴黄疸患者的病因以消化系统肿瘤、心血管疾病、休克、血液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多见。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甲硫氨酸。结论:对于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着黄疸的出现和加重,ALT、AST、ALP、GGT水平明显升高,应警惕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伴黄疸的病因涉及全身各器官和系统,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休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为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黄去疸汤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OM)、模型组(MOD)、熊去氧胆酸组(UDCA)和消黄去疸汤组(XHQD),每组7只,各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连续7 d。至第5天时,除NO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予以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监测大鼠90 min胆汁流量,计算各组大鼠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汁酸(TB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TNF-α、IL-1β以及IL-6 mRNA的表达。结果:与NOM组比较,MOD组大鼠在各个时间段胆汁流量降低,AST、ALT、ALP、γ-GT含量增加,肝脏指数升高,DBil、TBil、TBA水平升高,SOD...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62例,在PTCD术后配合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C、复合辅酶静脉点滴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对照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治疗1周后,比较ALT、AST、Alb、GGT、ALP、TBil、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的变化情况;观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下降明显(P0.05);但对Alb、GGT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经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尽快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S-腺苷蛋氨酸联合血栓通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4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给予S-腺苷蛋氨酸针剂1.0 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针剂0.5 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生化指标(ALT、TBil、γ-GT、ALP、TB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Bil、γ-GT、ALP及TBA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皮肤瘙痒和灰白便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58.3%(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腺苷蛋氨酸联合血栓通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