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湖南省219例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省2008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个案回顾性调查方式,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死亡原因、分娩方式、省级评审意见等情况。结果全省219例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患、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疾患;孕产妇在医院分娩占79.9%,死亡地点在医院达68.5%;已分娩孕产妇中剖宫产占52.1%;计划外妊娠孕产妇占51.6%;省级评审意见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79.5%。结论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大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加强县乡产科质量管理,协调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助产机构管理等措施可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7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5.95/10万。产科出血为湖南省孕产妇首位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的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比例由81.25%下降到39.2%,间接产科因素由18.75%上升到60.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城乡分布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是否住院分娩和各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孕产妇死亡监测 ,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河南省 2 0 0 2年 1 9市、县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监测。结果 河南省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 5 7.5 6 / 1 0万 ,较 2 0 0 0年下降 6 .2 7% ,其中城市平均死亡率为 2 2 .74 / 1 0万 ,较 2 0 0 0年下降了 2 1 .88%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73.0 6 / 1 0万 ,较 2 0 0 0年下降 1 2 .6 4 %。引起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依次为 :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等。结论  2 0 0 2年河南省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调查,分析医学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以及政策与文化因素等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了解英德市近5年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实现两纲目标。方法利用查资料、专访相关人员等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9月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叫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孕产妇总数42741例,孕产妇死亡25例,病死率为58.49/10万,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冈依次为产科出血、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腑部疾病、产褥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英德市是孕产妇死亡国家监测点,必须加强领导,加大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巩固三级保健网,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狠抓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加强对基层产科工作者的能力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高危转诊制度,才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越秀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越秀区12家产科医院2006-2010年死亡孕产妇40例,对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越秀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重症肺炎和重度子痫,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计划外妊娠以及产检次数少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个人及家庭保健意识,提高产前检查率,建立和完善重症孕产妇转诊机制,有效提高孕产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制定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简称NPA)[1]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将孕产妇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一半。为此,现将我省199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有我省常住户口,从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安阳市5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安阳市2002年。2006年2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安阳市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35/10万,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占72%,其中产后出血为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病例的40%,第二位为心脏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未接受产前检查及未达到产前检查要求的分别占24%和72%,有56%孕产妇死于家中和转诊途中。结论孕产妇死亡与孕产妇个人和家庭意识不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宣教及对孕产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以及经济、文化、交通落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宏  陈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86-428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6年通化市孕产妇死亡人数40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通化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38.29/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9.
绍兴地区1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产妇死亡率是代表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绍兴地区对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近2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围生质量大大提高。但近几年孕产妇死亡率有所回升,现就本地区1986年至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郴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 方法对郴州市11个县市区2000-2006年的死亡孕产妇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逐例调查、核实、评审和分析. 结果 2000-2006年全市监测孕产妇死亡131例,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3.38/10万;城市5例,农村126例;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多,占93.89%;87.02%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分娩后,产后24 h内死亡占83.33%;28.95%在家中分娩;10.69%死亡在送往医院途中;31.3%未接受过产前保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直接产科原因,占83.9%,其中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病;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为主,占72.52%. 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基层产科条件差、技术弱,孕期保健意识差,住院分娩率低是影响郴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2006--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波动在30.86/10万~22.30,10万之间,我省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引起的孕产妇死亡比例增加。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娩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县级和省市级以上医院死亡的比例增加。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通过加强产科建设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的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分离的毒株再送国家流感中心(NIC)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全省12家哨点医院3499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258株,分离阳性率为7.37%,经NIC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A(H1N1)亚型202株,A(H3N2)亚型11株,B型43株,另有2株送NIC后转阴;流感及ILI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179份,分离到流感病毒75株,分离阳性率为41.90%,分型鉴定为A(H1N1)亚型12株,B型62株,1株送国家流感中心后转阴。结论2006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均能被分离到,A(H1N1)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6-2010年新报告尘肺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湖南省尘肺数据信息库中2006-2010年尘肺病个案报告卡的基本信息、工种、尘肺种类、接尘工龄、发病年龄、期别等内容由职业病网上直报系统导入Excel 2007电子表格,得到新报告尘肺患者信息,然后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向分类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壹期、贰期、叁期尘肺平均发病接尘工龄分别为(16.9±8.6)、(16.3±8.0)、(17.7±8.3)年;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0.0±9.7)、(48.5±8.3)、(51.1±8.5)岁.尘肺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年龄段,占73.41%,发病年龄最小者为铸工尘肺(47.5±8.8)岁,最大者为水泥尘肺(51.2±10.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9.9±9.4)岁.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0~25年,占60.19%,以矽肺接尘工龄最短,平均为(13.9±8.7)年,水泥尘肺接尘工龄最长,平均为(20.9±7.5)年.发病人数以煤工尘肺为多,占67.00%.尘肺平均发病接尘工龄为(16.8±8.3)年,在不同尘肺期别、不同工种和不同尘肺种类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发病年龄,在不同工种和不同尘肺种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尘肺期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接尘工龄在10~25年、年龄在40~60岁为尘肺发病高峰期,应重视该阶段的尘肺防治工作,特别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提出有效降低因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我省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贵州省2005—2006年"三网"监测县死亡的98例孕产妇中的58例因产科出血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43例,居住山区58例,孕次≥3次28例。(2)相关因素:①分娩地点:在家分娩41例,转诊途中分娩1例,住院分娩12例;②死亡地点:在家死亡30例,转诊途中8例,医院20例;③接受保健情况:未接受产前保健的17例,产检≥4次的4例;④评审结果可避免占56例。(3)死因顺位:58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依次为胎盘滞留26例,宫缩乏力14例,软产道损伤6例,前置胎盘4例,子宫破裂3例。结论(1)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2)加强基层产科建设,逐步转换村接生员工作职能。(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4)健全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做好孕产妇死亡动态监测。(5)提高各级医疗妇幼保健人员产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河南省肠癌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分析河南省1987—2006年肠癌死亡率及年龄调整死亡率。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全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统计结果河南省1987—2006年肠癌粗死亡率为5.01/10万,中调率为4.32/10万,古恶性肿瘤死亡的4.36%,居第5位。男性肠癌的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分别为5.40/10万和5.02/10万,女性分别为4.60/10万和3.69/10万。20年来肠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河南省肠癌的死亡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2002-2006年全省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湖南省2002-2006年食物中毒发生时间、地域、原因、引发事件的食物种类、致病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全省共发生食物中毒312起,中毒8231人,死亡52人,2003-2006年食物中毒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三季度为湖南省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发生原因以误食有毒物品为主;食物中毒高发区域在农村,占83.01%。结论建立和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卫生监督,进一步提高公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最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最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湖南省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芦淞区和洪江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填报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伤害哨点监测病例数逐年增加,共计52 181例。伤害病例多为轻度伤害(65.61%),以男性为主(64.88%),其中25-岁年龄组最多(39.68%)。伤害人群主要为初、高中学历,伤害发生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4.00%)、机动车车祸(25.73%)、钝器伤(12.86%),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公路/街道(36.74%)、家中(22.24%)、工业建筑场所(10.19%);不同性别间伤害原因构成比、城乡间伤害原因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乡间伤害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重度伤害比例显著高于城市。结论湖南省城乡男、女性居民伤害发生前3位的原因依次为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与钝器伤。伤害的主要性质是挫伤/擦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与骨折。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易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