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共收治持续高眼压青光眼病例7例(10只眼),女性4例(6只眼),男性3例(4只眼),年龄54~69岁,平均62岁。持续高眼压时间6~35d。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术前眼压,最低45.3mmHg(1mmHg=0.133kPa),最高60mmHg以上,平均52.6mmHg。术前视力无光感1只眼,光感2只眼,手动3只眼,指数4只眼。2.手术方法:采用巩模瓣下纵形小梁巩膜切除术式[1],即在巩膜床中间作1mm×4mm纵形巩膜切开,前端达角膜缘内0.6~0.8mm,在巩膜条带右侧切口,角膜缘处作2mm穿透性切开,再用自制虹膜恢复器(…  相似文献   

2.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已应用于临床。我们自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施行这种三联手术 ,对其中随访 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5 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5 6眼 )中男 18例 ,女 3 8例。年龄43~ 80岁 ,平均 63 4岁。曾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8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6例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8例 ,继发青光眼 4例。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者 12例。术前视力光感~0 2。术前眼压 17 5 3mmHg~ 3 3 98mmHg(1mmHg =0 …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3年1月以来经角膜缘结膜切口所做小梁切除术24例36只眼,现将疗效及初步评价予以报导。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11~77岁。原发性青光眼17例25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4只眼(其中一例2只眼联合房角切开术),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由 Gairns提出 ,W aston利用于治疗青光眼已被广泛接受 [1],但滤过泡瘢痕形成等因素易使滤过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则可延长滤过泡功能。我们对 3 8例 3 8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8例 3 8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2 2~ 79岁 ,平均 52 .5岁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9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9例。 2 9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超过 1/2 ,9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所有患者视野均已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前测量视力 :光感者…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术中小梁切除口注入玻璃酸钠预防小梁切除术后虹膜根切缘前粘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即玻璃酸钠组、对照组。玻璃酸钠组34例34眼,男15例,女19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5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初诊时平均眼压395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30例30眼,男12例,女18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3例,初诊时平均眼压425mmHg。术前对应病情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嵌顿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进行随访.发现其效果优于一般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自1989年至1994年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87眼.其中男20例35眼,女41例52眼.年龄45~82岁,平均66岁.病程4周~10年.术前眼压4.92±1.63kPa(1kPa=7.5mmHg).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随访了同一时期一般小梁切除术的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102例129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54眼,女53例75眼.年龄42~79岁,平均为65岁.病程2周~10年.术前眼压4.43±1.24kPa.2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手术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先在术眼颞上方做一10×10mm结膜瓣,然后近角膜缘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临床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56~76(平均66)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2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1例,手术前视力:光感26例,手动21例,指数21例;术前眼压平均24.35mmHg.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切口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组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常规白内障摘除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8.
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如何提高青光眼的手术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 78例小梁切除的青光眼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共 78例 ,原发性青光眼 64例 82 1%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49例 ,开角型青光眼 15例 ) ;继发性青光眼 12例15 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2例 2 5 %。年龄 2 3~ 81岁 ,平均5 3 7。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 ,眼压 12 2 3~ 5 0 .62mmHg(1mmHg=0 .13 3kPa)。手术方法 :以 2 %利多卡因加 0 75 %布比卡因行球后或球周麻醉 ,以角膜缘或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 ,以角膜缘为基底作巩膜瓣 ,巩…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伴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我科采用保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者 36例 41眼 ,男2 0例 ,女 16例 ,年龄 4~ 6 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例 5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4例 18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7例 7眼 ,先天性青光眼 10例 11眼。术前眼压为 2 8 97~ 5 4 6 6mmHg(1mmHg =0 133kPa) ,平均为 (30 39± 3 46 )mmHg。方法 所有患眼均施行显微手术 ,除 1例为虹膜嵌顿术外 ,余均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钻石刀隧道式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结膜和巩膜组织的瘢痕形成导致滤道阻塞 ,如何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一直是眼科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我科 1998年8月~ 1999年 10月采用钻石刀隧道式无结膜切口对4 3例 (4 8眼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原发性青光眼共 79例 (88眼 )。手术组 4 3例 (4 8眼 )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开角型青光眼 16眼 ,男性 2 1眼 ,女性 2 7眼 ,年龄 9~ 79岁 ,平均 55.2岁。对照组 36例 (4 0眼 )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2 8眼 ,开角型青光眼 12眼 ,男性 19眼 ,女性 2 1眼 ,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逐渐被小梁咬切术所代替。作者自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间对小梁咬切术加以改进,治疗16例18眼青光眼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例18眼青光眼病例中男5例6眼,女11例12眼;年龄50-6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8眼。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作以穹窿部为基底“L”形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5x5mm三角形巩膜瓣,厚度为1/3-1/4巩膜厚,巩膜瓣向角膜分离,大约进入角膜透明区0.5mm,取中间1/3厚度5x5mm三角形巩膜瓣分离到角膜缘正中线切除之,在角膜线正中切透前房,口…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前房穿刺注液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原发性青光眼52例74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2例74只眼,男21例,女31例,右眼16例,左眼14例,双眼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8.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例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人23眼,开角型青光眼13人18眼。术前眼压2.24-g.46kPa(1kPa=7.5mmHg。随访2月~26月,平均16.8月。手术方法:以穹窿部为底结膜瓣,4×6mml/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0.5mm,自制前房穿刺刀于10点钟角膜缘内0.smm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同一主切口将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以不同内切口集合在一起,对35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6mo。结果:眼压:术前眼压25~69(平均38.3)mmHg,术后最终眼压8~28(平均15.6)mmHg。视力:术前视力范围光感~0.5,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02~1.0,其中21眼≥0.5,34眼≥0.3。结论: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效利用切口,使2种手术的相互影响降到较低,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但是常规手术方法存在着周边虹膜不易脱出,术后切口渗漏等缺点,我们采用带瓣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术前准备、麻醉、开睑同常规手术,作以穹窿部为底之结膜瓣,固定上直肌。在角膜缘后缘后2mm巩膜上作2×3mm.1/2~2/3厚以角膜缘为底之巩膜瓣,于巩膜瓣下角膜缘后缘后0.3mm范围内垂直切开2~2.5mm,虹膜根部切除,巩膜瓣复位,两角名缝合1针,球结膜复位,切口两端各缝合1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地塞米松2mg,单眼包扎。  相似文献   

16.
三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文九  陈陶阳  戴追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71-1972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90%,术后1wk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 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 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小梁切除手术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早期眼压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闭角型青光眼28只眼(其中既往有小粱切除手术史者16只眼,无小梁切除手术史者12只眼)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及术后视力,术前及术后1、2、3及6天眼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既往有/无小梁切除手术史两组之间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既往小梁切除手术史对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术后早期眼压和视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自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6月期间 ,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型青光眼共计 4 7例 (5 8只眼 ) ,在术中均使用粘弹性物质。其中 ,闭角型青光眼 5 4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继发性青光眼 2只眼。2 .手术方法 :常规局麻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 ,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 ,1/ 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 ,小梁切除约 1.5 m m× 3mm大小 ,并做相应的虹膜切除 ,巩膜瓣远端两角用 10 - 0尼龙线缝合 ,结扎松紧适中 ,用钝针头于巩膜瓣下注入 Healon适量 ,在直视下见 Healon少量进入前房 ,上方虹膜复位 ,周边切口清晰可见 …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后前房注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浅前房,处理上有时比较困难,我们为预防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于1996年以来对10例14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加前房注气[1].作为治疗组进行观察,并随机将lop年10例伤眼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Ic例14眼,女8例12眼,男2例2眼,平均年龄对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对照组10例伤眼,女9例15眼,男1例1眼,平均年龄6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手术方法:术前1小时口服醋氮酷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