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螺旋高分辨扫描的CT价值.方法:针对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的螺旋高分辨扫描,同时观察患者的扫描情况,并进行分析,入选者均为该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经手术证实40例患者中8例患者为小肺癌,4例小细胞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鳞癌,18例腺癌.CT下明显可见患者的病灶分布为,12例在左肺下叶,8例在左肺上叶,2例为右肺中叶,8例为右肺下叶,10例为右肺上叶.结论:螺旋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明确的反应患者病灶位置,同时对其病灶特征进行明确,利于临床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廖林森 《海南医学》2006,17(12):18-19,144
目的 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高分辨螺旋CT(HRSCT)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2年05月~2005年06月螺旋CT诊断、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HRSCT征象有:分叶征30例,边缘细短毛刺征26例,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15例;次要HRSCT征象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14例,胸膜凹陷征13例,胸膜尾征6例,磨玻璃征2例,蜂窝征2例.结论 高分辨螺旋CT扫描(HRSCT)能够清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具有以下特征:肺小结节边缘分叶征,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动态增强CT扫描周围型小肺癌病灶于增强1~2min扫描其强化峰值最高,随后于3~4min后病灶强化缓慢下降,强化值在20-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伟  崔允峰  徐少华  张颖  王晖 《中国医刊》2003,38(11):45-46
目的 研究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高分辨CT(HRCT)影像学特征以及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12例,均行HRCT肺扫描,部分患者行强化扫描。分析周围型小肺癌HRCT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112例周围型小肺癌呈不规则形78例(70.3%);105例有分叶(84%);76例有邻近胸膜改变(67.9%);46例周边有短细毛刺(41%);支气管充气征34例(30.4%);血管集束征40例(35.7%)。结论 HRCL可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特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姚连华 《当代医学》2014,(26):31-3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GT扫描,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58例患者经CT扫描诊断,结果1例腺鳞癌,19例鳞癌,36例腺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变部位:左肺16例,右肺42例。36例息者的癌细胞呈肿块状,19例呈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病灶以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中征最为多见,有741%的病灶为分叶征,62.1%为毛刺征,50.c%为血管集中征。32例患者做CT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呈均匀强化,13例呈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周围强化影。结论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鉴别中,应用螺旋CT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尝试用各种方法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笔者对我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资料完整的周围型小肺癌3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螺旋凹扫描、高分辨率凹扫描(HRCT)结果对照,探讨螺旋凹及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晓丽 《中国医刊》2003,38(3):36-37
目的:探讨螺旋CT常规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所获图像对比分析。结果:高分辨CT对肿瘤内部(支气管通气、钙化、空泡)及肿瘤-肺交界带的CT征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明显高于螺旋CT。结论:对周围型肺癌(尤其是肿块小于3cm)最好的检查方法是采用螺旋CT结合高分辨率CT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周围型小肺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5mm重建图像发现病灶数量及表现无显著差异。28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呈磨玻璃状,边界较清;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主动脉期结节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24例,周围性强化4例;磨玻璃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时5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本组10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象质量尽管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满足胸部普查需要,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周围型肺癌 ,对结节进行薄层扫描 ,然后以 3 5ml/s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 10 0ml后 40s、2min、5min、8min于相同几个中心层面进行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 ,描绘结节的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结果 :根据病灶的强化特点 ,我们将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分为二型 ,即均匀强化型和不均匀强化型。本组 2 7例肺癌 ,其中 17例 (6 3 % )在注射对比剂后 2min达到高峰 ,另外 10例 (37% )在注射对比剂后 5min达到峰值。本组病例中肺癌最大强化CT值 2 2~ 5 5HU(2 5 / 2 7) ,平均为 (4 1 8± 14 5 )HU。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病灶增强程度及方式 ,对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特点,探讨其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主要诊断依据是:(1)分叶征26例(96.0%);(2)细短毛刺毛锯齿征24例(89.0%);(3)血管集束征21例(77.8%);(4)胸膜凹陷征21例(77.8%);(5)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18例(66.7%);(6)沙砾状钙化6例(22.0%)等。本组27例中有24例(89.0%)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螺旋CT征象是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螺旋CT(SCT)对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观察分析,提高诊断。方法:对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胸部常规及病灶螺旋薄扫,小间隔重建,多层面(MPR)及三维(SSD)后处理。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围支气管改变,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薄层SCT及小间隔重建可增加上述征象的发现及准确性,MPR,SSD,MIP(最大密度投影)使病灶显示及空间定位直观,明了,并各自对某些征象有进一步显示。结论:螺旋CT可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显示的信息及准确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连鹏  李剑辉 《吉林医学》2012,(36):7934-793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阅片分析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点。结果:小病灶的CT图像特点为,CT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延迟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56例患者,共发现280个小病灶。结论:为提高小肝癌患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给予螺旋CT三期扫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刘丽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7+1309
目的:探究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其效果,为临床实践中适宜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经CT及X线检查的32位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中所得的肿瘤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毛刺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时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由于其分辨率及受组织密度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诊断阳性率不及螺旋CT,CT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壁亮  陈凯  潘寿岩 《河北医学》2006,12(4):330-331
目的:探讨进展期贲门癌的内镜下形态学变化和螺旋CT强化特征,评估内镜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进展期贲门癌的术前内镜、螺旋CT增强扫描等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①内镜诊断符合率100%,活检病理确诊率93.4%。②CT定位准确率100%,T分期准确率78%,N分期准确率79.1%。结论:内镜检查是确诊进展期贲门癌的重要方法,螺旋CT扫描弥补了内镜的不足,是内镜的良好补充,也可作为贲门癌术前分期的依据,二者结合能提高对贲门癌的综合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且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首先根据肿瘤期分为四组,每组除了几例患者使用平扫外,其余都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螺旋CT增强扫描的结果与常规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作出分析。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能有效地区分出中央型肺癌肿块与肺不张,每组肺癌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与其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3%、81%、80%以及85.7%,总体符合率为82.4%,误诊病例皆为未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对肺门结构、胸膜侵犯等症状给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该技术对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术前诊断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的小肝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ml/s~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小肝癌在三期扫描表现不同而且检出率也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4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为≤2em的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对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9%(35/48),CT检查的符合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使用HRCT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病灶内部的结构和边缘形态。  相似文献   

18.
毛雨 《医学综述》2008,14(15):2369-2371
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螺旋CT的双期扫描方式进行论述。根据胰腺的血供特点,对胰腺癌在强化的不同时期所能达到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并指出了螺旋CT在对胰腺癌进行术前分期及评价其可切除性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积两叶4例;CT平扫显示,46例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组织的低密度影,CT值为7~30Hu;42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较为清楚;6例病灶内可见气一液平面。CT增强扫描显示,26例表现为细菌性肝脓肿典型的“环靶征”,其中“单环征”5例,“双环征”17例,“三环征”4例;病灶呈“簇状征”或“花瓣征”15例;5例示腔内无强化。结论双排螺旋CT辅助诊断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