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生物学活性 ,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用白细胞介素2 (IL 2 )诱导培养肺癌胸水TIL ,按常规法计数TIL细胞增殖量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细胞表型及MTT法检测其杀瘤活性。结果 :经IL 2诱导培养TIL 2 1天后 :TIL增殖大于 10 0 0倍的患者有 17例占 77%。CD3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D4、CD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CD4 /CD8比值高达 3 5 3± 0 82 ,并且在 2 1天时TIL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 :肺癌胸水中的TIL体外诱导培养 2 1天时TIL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此时用于胸水治疗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表型特征。方法 13例肝癌患者(7例接受术前TACE,6例未接受),MTT法检测TIL细胞抗肿瘤活性,APAAP法检测TIL细胞表型。结果 TACE组TIL细胞在第2周增殖达到高峰,至第3周平均扩增52倍,而未接受术前化疗组在第3周扩增达到高峰,平均扩增了12倍。术前介入化疗患者TIL细胞肿瘤杀伤活性增强,CD3^ 、CD4^ 、CD8^ 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可缩短肝癌患者TIL细胞增殖时间,提高肿瘤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研究江青综述林芷英审校上海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具有杀伤肿瘤细胞、降低转移潜能的作用,因其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被认为是宿主对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并将H22-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H22-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血清TNF活性、抑瘤作用以及瘤体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H22-DC-TIL具有很强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H22-DC-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0±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B16-DC-TIL(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②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为(30.43±1.35)%、(31.40±1.80)%、(35.30±1.20)%],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为(40.41±1.85)U/m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H22-DC-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组瘤体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其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①H22-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②H22-DC-TIL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抗小鼠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Liu JY  Zhang CY  Zhao YN  Tang K  Zhang LT  Li T 《癌症》2003,22(10):1030-1033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又称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可以在体内、外向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DC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和Bcap-37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5.76±2.93)%,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犤分别为(52.11±1.48)%、(51.35±1.46)%和(3.59±0.25)%犦。而它们对Bcap-37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犤分别为(40.03±1.29)%、(22.09±0.87)%、(21.66±0.85)%和(1.76±0.14)%犦。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乳腺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了30例脐血和30例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脐血CD3、CD2及HLA-D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而CD4、CD8、CD4/CD8、CD16、CD25及CD56的表达与成人外周血相似。经IL-2诱导后,脐血LAK细胞表型较诱导前CD8、CD16、CD25及HLA-DR表达均明显增加,脐血LAK细胞杀伤活性较成人外周血LAK细胞低。  相似文献   

7.
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玉宁  杨科 《白血病》1997,6(1):7-9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了30例脐血和30例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脐血CD3、CD2及HLA-D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而CD4、CD8、CD4/CD8、CD16、CD25及CD50的表达与成人外周血相似。经IL-2诱导后,脐血LAK细胞表型较诱导前CD8、CD16、CD25及HLA-DR表达均明显增加,脐血LA  相似文献   

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之后,第二代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它具有高效、特异、副作用小等优点,它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免疫细胞,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TIL的研究现状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癌性胸水细胞端粒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金顺钱 《癌症》1999,18(1):39-41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7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标本经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在43例肺癌胸水标本中,29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7例端粒酶阳性,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2例端粒酶阳性,11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在14例其它肿瘤胸水标本中,8例细胞学阳性及1例  相似文献   

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超微病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肿瘤靶细胞Anip的超微病理过程。结果表明TIL首先与瘤细胞接触,并伸出突起粘连成牢固的复合体,继而TIL对瘤细胞打孔、融合.接触处瘤细胞变性、直至全细胞崩解坏死。故认为TIL是通过对瘤细胞打孔释放胞浆杀伤肿瘤细胞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引起的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毒活性。方法:采用生物技术,提纯乳腺癌胸膜转移所致胸水中的TIL和相应的肿瘤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诱导培养后,在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检测TIL对自身肿瘤细胞和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该TIL对自身肿瘤细胞和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性差异,21天时细胞毒活性最强。结论:TIL诱导培养21天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时进行临床应用可能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肺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Y  Lai B  Li S  Wang H  Zhan X  Liu G  Wang Y 《中国肺癌杂志》2000,3(6):441-444
目的 从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肺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 ,经rIL 2体外激活培养 ,研究TIL体外分离、增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 应用机械、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 67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分离得到TIL ,其中 3 4例TIL放入 10 %人AB血清RPMI 164 0液中培养。结果 本组 67例标本中 ,每克瘤组织获得的TIL平均为 6.84× 10 6个。在培养的 3 4例TIL中 ,第 7~ 2 8天之间增殖最旺盛 ,以后增殖活性降低 ,数量减少。增殖达到 10 9以上有 17例 ,可回输率为 5 0 %。Ⅰ期患者分离获取TIL数明显多于Ⅲ、Ⅳ期 ,但在增殖倍数上无显著性差异 ;鳞癌与腺癌分离获取TIL数无显著性差异 ,但腺癌TIL扩增明显比鳞癌好。结论 TIL能有效地分离和增殖 ,并已具备了应用于临床治疗肺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与外周血T 细胞表型可能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检测肝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T 细胞表型与分布,分析淋巴细胞表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12月中山医院147 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浸润淋巴细胞表型(T 细胞或B 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8、CD4、CD20、CD19、Foxp 3),表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检测26例肝癌外周血CD3、CD8、CD4 +T细胞数量并其比例变化。结果:癌巢内肿瘤浸润细胞明显少于癌周组织(P < 0.01),癌周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正常肝组织、汇管区,其与患者肝炎病史及肝硬化相关,表型以CD3 +T细胞为主,其中又以CD8 + 细胞毒性T 细胞为主;CD4 染色在多数病例为阴性,Foxp 3 仅在个别病例(15/ 109)呈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B 细胞标志CD20、CD19均为阴性。肿瘤组织内CD8 +T细胞浸润数量与预后正相关,而癌周浸润淋巴细胞数目与患者转移及复发无显著关系。结论:肝癌肿瘤浸润细胞在癌巢内明显少于癌周组织,肿瘤及癌周浸润细胞以CD8 + 细胞毒性T 细胞为主。肿瘤组织内CD8 +T细胞浸润数量与预后相关,而癌周浸润淋巴细胞数量与患者转移及复发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 )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 DC,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和肿瘤抗原激活 DC,然后用 DC激活 TIL ,观察 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激活的 TI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 (89.39± 3.0 5 ) % ,明显高于未经 DC激活的 TIL、DC激活的 T淋巴细胞和未经 DC激活的 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其杀伤率分别为 (5 5 .2 3± 1.5 3) %、(5 4 .89± 1.4 8) %和 (3.6 5± 0 .2 6 ) %。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 DC能诱导 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分型有助于了解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状态,对指导肿瘤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意义。关于肾癌、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免疫细胞表型已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表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膀胱癌标本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分型,测定细胞密度及癌巢进入率,与肿瘤分期、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存在CD3 T细胞(CD3 )、CD8 T细胞(CD8 )、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正常膀胱黏膜未见DC和NK。浸润肿瘤和低分化肿瘤CD3 、CD8 和Mφ密度分别高于浅表肿瘤和高分化肿瘤,差异有显著性。浸润肿瘤NK密度显著高于浅表肿瘤,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DC密度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浅表肿瘤CD3 癌巢进入率显著高于浸润肿瘤,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浅表肿瘤、高分化肿瘤CD8 、Mφ和DC癌巢进入率分别高于浸润肿瘤、低分化肿瘤,差异有显著性。NK癌巢进入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DC和NK是伴随膀胱癌发生特异性出现的免疫细胞。随着肿瘤进展,多种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提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发生积极的反应。但是多种免疫细胞的癌巢进入率却呈下降趋势,提示肿瘤进展可能使多种免疫细胞进入癌巢受阻。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改良LDH释放法,对TIL细胞与LAK细胞的前体及培养激活的细胞进行杀伤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前体细胞或培养激活的细胞,对自体瘤细胞及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以TIL细胞为高,表明TIL细胞对肿瘤的特异识别及杀伤力均较LAK细胞为强。  相似文献   

18.
血清IL-2水平对胸水TIL细胞体外扩增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e-2,IL-2)水平的检测,了解内源性IL-2水平对胸水TIL细胞体外扩增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对54例有恶性胸水患者,第一次抽胸水时无菌收集胸水,进行TIL细胞培养,并同时进行血清IL-2水平检测.TIL细胞体外杀瘤活性用MTT法检测,血清IL-2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将IL-2水平较高的27例患者分为1组,IL-2水平较低的27例患者分为另1组,比较两组患者胸水TIL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及杀瘤活性.结果血清IL-2水平较低组,TIL细胞体外培养8天后扩增59.3±20.9倍,培养12天后扩增112.5±32.9倍,明显高于IL-2水平较高组的24.0±11.0倍和62.5±21.9倍.IL-2水平较低组TIL细胞体外杀瘤率为45.3±9.5%,明显高于IL-2水平较高组的26.7±7.3%,P<0.05.结论血清IL-2水平高低与TIL细胞体外增殖的速度及其杀瘤活性明显相关,IL-2水平较低的患者胸水中TIL细胞体外增殖的速度较快,杀瘤活性较强.血清IL-2水平可望作为恶性胸水IL-2/TIL治疗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免疫活性细胞疗法在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清除手术及放化疗后体内微小残留病灶,甚至使部分晚期、难治性恶性肿瘤得到缓解。现概述免疫活性细胞疗法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和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7.62%±3.01%,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3.72%±1.50%、52.23%±1.46%和3.55%±0.25%,而它们对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结肠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