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治疗方法利用小针刀在局部压痛点、进行剥离来治疗足跟痛.结果 治疗72例,优良率达到90.7%.结论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足跟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射频热凝组(A组)和痛点阻滞组(B组)。A组:用5~10cm射频套针于足跟部压痛点处作直刺或斜刺达跟骨,调节温度为75℃,射频热凝时间为30s,进行穿刺点热凝消融;B组:采用痛点阻滞,于足跟部压痛点处注射配制液(20g/L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12 0.5mg+得宝松1mL)。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6.7%,B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射频热凝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明显优于痛点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跟垫配合封闭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足跟垫配合封闭治疗80例跟痛症患者,并与只采用封闭治疗跟痛症的对照组8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2%,对照组有效率77.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足跟垫配合封闭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足跟痛是一种临床症状,是指由多种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内压增高症等多种疾病。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刀二步治疗法,即松解应力点与神经卡压点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配合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足跟痛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郄穴配合常规取穴治疗足跟痛,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取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效1例,对照组无效2例。治疗组临床治愈15例(60.0%),总有效24例(96.0%)。对照组临床痊愈了10例(40.0%),总有效23例(9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郄穴配合治疗足跟痛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两组51例足跟痛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波常规剂量治疗及较大剂量治疗,选用疼痛评分法对足跟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超声波较大剂量治疗组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超声波常规剂量治疗组(χ2=20.86P<0.01),差异有显著性,超声波较大剂量治疗足跟痛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麝香跟痛散填充足跟垫环形药垫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跟痛症患者采用麝香跟痛散填充制成中空环形药垫,兼有中医外治及西医足跟垫双重功效治疗。结果:105例中,治愈60例,好转3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麝香跟痛散填充足跟垫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足跟痛临床心得.方法 采用家传中药验方外敷患处治疗足跟痛(跟痛症).结果 治疗2mo显效率92.8%;半年显效率82.1%.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跟痛症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9.
夏迁洋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01-10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足弓与足跟痛关系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足跟痛患者,对其足弓构成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足跟痛与足弓的变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大钟穴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8例足跟痛的患者用0.3mm×40mm的毫针,直刺患侧大钟穴,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其酸胀得气后留针30min,观察其疗效。结果 :以疼痛彻底消失为治愈,以疼痛消失偶有反复为显效,以疼痛缓解为有效,未缓解为无效。针刺大钟穴治疗足跟痛3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大钟穴治疗足跟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单穴针刺,操作简便,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洗剂中药足浴配合昆仑穴穴位按摩的中医护理方法对治疗足跟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80例足跟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下肢洗剂中药足浴及昆仑穴穴位按摩,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治疗2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洗剂足浴配合昆仑穴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治疗足跟痛,改善患者足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足跟下滑囊炎导致的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跟痛症患者85例,在足跟部运用小针刀在痛点进行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治愈81例,好转10例,无效0例.远期疗效治愈76例,好转11例,无效4例.结论:小针刀疗法是治疗跟下滑囊炎所致跟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枕大、小神经痛在临床并不少见 ,但传统的药物治疗起效慢 ,对顽固病例疗效差。近年来作者采用传统治疗加神经阻滞、小针刀法、神经破坏等综合疗法治疗 5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女 3 1例 ,男 1 9例 ,平均年龄 3 8.6岁 ,病程 3~ 1 0年。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 ,加用神经阻滞和小针刀法 ,再无效行神经破坏法。①药物 :给予活血通络、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的药物 ;②镇痛液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进针点为第二颈椎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 (相当于风池穴 ) ,枕小神经进针点为胸锁乳突肌起点附着点后缘 (相…  相似文献   

14.
针刺肩奇穴治疗足跟痛200例王云峰(河南省地调一队医院471023)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足底部酸胀作痛,步履困难,发作时间不定。笔者自1987年4月至1993年2月运用针刺肩奇穴治疗足跟痛200例,疗效甚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5.
<正>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足跟痛。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以跟管剌和跟骨结节滑囊炎较为常见。治疗上依靠中西药物仅能缓解症状,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法治疗61例足跟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患者,男23例,女38例;双侧40例,单侧21例;年龄在30—40岁6例,41—70岁5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药对足跟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有关足跟痛的研究成果,从临床及病机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中医药对足跟痛的治疗作用。结论 中医药治疗足跟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席涛  张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25-1125,120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患足配合口服骨刺宁胶囊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方法:将足跟痛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用中药熏洗患足同时口服骨刺宁胶囊治疗,B组单纯口服骨刺宁胶囊治疗。治疗3个疗程,一年后回访。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9%,B组为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患足,同时口服骨刺宁胶囊治疗足跟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跟痛症患者50例,在足跟的压痛点,用针刀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行横向切割松解.根据疗效判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3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本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跟痛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穴位推拿配合透骨草熏洗剂治疗足跟痛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影响。目前对足跟痛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推拿配合透骨草等中药熏洗治疗本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纪录完整的44例病例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足跟痛29例王飞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是以足跟部位单侧或双侧疼痛、肿胀、行走不便为主要症状。它一般是由于跟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及慢性劳损引起。5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的补肾活血汤内服,治疗本病2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