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分为糖尿病组(II组)和非糖尿病组(I组),采用贝朗血糖仪针刺采血测定麻醉前(T1)、插管前(T2)、麻醉后10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后10min(T5)的血糖值。结果:两组在静注丙泊酚后血糖均轻度升高,麻醉后10min升到最高(P〈0.05),手术结束后10min血糖降至诱导前水平,Ⅱ组血糖比I组升高明显。结论:同一为丙泊酚升高血糖,对老年糖尿病人尤为明显(P〈0.01),糖尿病病人应避免异丙酚的大剂量持续输注,从而减轻丙泊酚对血糖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万有  尹智 《吉林医学》2012,33(17):3597-3599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加硬膜外组(G加E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 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min、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加E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ICU的危重症者,按是否接受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干预分为两组,即2019年5-10月接受常规血糖管理的40例危重症病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4月接受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干预的40例危重症病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最高值与最低值、血糖稳定性、低/高血糖的发生率、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最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最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稳定性测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低血糖、高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可较好地维持ICU危重症者的血糖稳定性,降低低、高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化液对老年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分成C、G两组。 G组(n=30)检测血糖后输注极化液(500 g/L 葡萄糖溶液50 mL+正规胰岛素10 IU+100 g/L KCl 3 mL)0.4 mL/(kg· h)至手术结束,用血糖仪监测术中末梢血糖。采用Holter记录术前和术后第1、2天20:00-7:00时间段心率变异性( HRV)各频域成分的平均值,包括总功率( TP)、高频功率( HF)、低频功率( LF)和极低频功率( VLF)。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P、HF、LF和VLF较术前都显著降低( P<0.01),而LF/HF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2天C组TP、HF、LF及VLF继续降低,而G组相应指标呈回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G组TP、LF和VLF明显高于C组( P<0.05)。结论手术后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术中应用极化液能防止术后2 d HRV的显著降低,有效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应激性高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神经系统功能评分表(Hunt—Hess)评分,1~2级56例列入轻度组,3~4级40例列入重度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hs—CRP。结果重度组SAH患者的血糖含量(8.02-I-2.37)和hs—CRP(8.86±5.79)均明显高于轻度组(6.97±1.85,4.37±3.56);重度组SAH患者临床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比例70%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37.5%;无论是正常血糖值还是应激高血糖患者,hs—CRP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大(P〈0.05);但同组别患者中,无论正常血糖值还是应激高血糖,hs-CRP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AH患者血糖及hs—CRP含量明显受病情轻重程度影响,但两指标自身间却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 由于手术科室医师血糖管理知识相对不足,因此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常不够理想。而传统会诊的血糖管理模式有着效率低、不易随访的弊端。目的 为了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更高效地管理,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703例,由院内血糖管理团队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对高血糖进行主动干预(团队管理组);2017-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635例,采用常规会诊模式进行管理(常规会诊组)。比较两种管理方式血糖控制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高血糖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团队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平均每人每天血糖检测次数、住院期间使用基础胰岛素患者比例、住院期间静脉滴注胰岛素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5)。团队管理组的平均血糖值、高血糖发生率、严重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会诊组,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1)。团队管理组的血糖漂移度、血糖变异系数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常规会诊组(P<0.01)。院内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会诊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有血糖漂移度(B=0.506,t=5.360,P<0.01)和是否发生院内感染(B=10.694,t=32.281,P<0.01);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有最大血糖波动幅度(B=0.008,t=2.731,P=0.006)和住院时间(B=0.112,t=37.501,P<0.01)。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水平,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腹部术后重症应激性高血糖影响。方法选择开腹部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例,A组和B组分别以(7.8-10.0)mmol/L和(4.5-8.3)mmol/L作为血糖控制目标,采用相同胰岛素干预方案,对比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生化指标、血糖控制不良反应、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和B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2 h内血糖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内,A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高渗性昏迷,A组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范围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机体免疫系统应激反应,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不增加术后感染发生,具有良好的术后获益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将入住ICU的脓毒症伴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7.1mmol/L)患者42人分为两组(每组21人),研究组: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连用5~7d;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两组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记录入住ICU1~7d的平均血糖值、每日胰岛素的用量及7d胰岛素的总用量,同时监测入住ICU第1、4、7天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应用血必净组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更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对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脓毒症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同时加用血必净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空腹血糖≥7.0 mmol/L)。统计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血生化、凝血系列化验结果,CT、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数据分析采用PASW 18.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大于65岁,有房颤、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大脑半球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同时FPG、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和血清尿素氮(BUN)五项检测指标与ADL评分结果密切相关。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ADL评分低于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又低于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活动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s=-0.264 3,P<0.000 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增加了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全麻开颅手术中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5%罗哌卡因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60例接受开颅手术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20):切口浸润生理盐水;Rop组(n=20):切口浸润0.5%罗哌卡因;Lev组(n=20):切口浸润0.25%左旋布比卡因.麻醉诱导依次为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 mg/kg;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记录特定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HR)、异氟醚吸入浓度,记录术前、切皮后10min、钻颅骨及术毕的血糖值.结果 MAP、HR在切皮即刻至术毕Rop组和Lev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异氟醚浓度在缝合皮下和术毕时Rop组和Lev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切皮后10min、钻颅骨和术毕时Rop组和Lev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可以降低神经外科开颅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波动,稳定糖代谢,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腺样体切除术小儿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将80例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0.5 μg/kg)稀释到20 mL,于麻醉诱导前开始微量泵注,20 min注射完毕,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患儿均入复苏室,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麻恢复期循环、苏醒情况,躁动评分与发生率,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均稳定(P >0.05);在麻醉恢复期,D组患儿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 <0.05);右美托咪啶组患儿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 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 【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减轻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可减轻恢复期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极化液对体外循环(ECC)二尖瓣置换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例心脏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改良极化(GIK)液治疗组(21例)。GIK组于麻醉诱导前经中心静脉给予改良GIK液500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平衡盐。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测定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乳酸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GIK组患者术后24h、48h的CI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SVR、PVR显著低于对照组;ECC期间血浆葡萄糖、胰岛索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HOMA-IRI低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ECC结束及术后24h低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水平ECC结束及术后均高于对照组;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ECC期给予改良GIK液治疗,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应激水平,改善机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进行产前检测并确诊的70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孕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经过单因素研究分析孕妇年龄、孕妇体重增加、孕妇基础体重指数、餐后1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是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体重增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1 h血糖与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因此,加强对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25-羟基维生素D的监控对其能够及时、以及足量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GIK液对CPB期IR、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2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分为GIK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麻醉前、CPB前、CPB15min、开放主动脉5min和停CPB20min时采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皮质醇和Hct。结果显示CPB期GZK组血糖、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C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IK组生长激素浓度较对照组也有降低。结论:GIK组对体外循环期导致的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气管插管(T)组、全麻气管插管+硬膜外阻滞(ET)组和全麻喉罩+硬膜外阻滞(EL)组,每组20例.复合组行硬膜外穿刺(T3-4),硬膜外术中以每小时0.33%盐酸罗哌卡因5mL维持.全麻诱导用异丙酚、维库溴胺、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记录入室静卧10min后(Tt),麻醉插管前1 min(T2)、插管后1 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min(Ts)各时相点MAP、SpO2及HR,并于各时相点抽血查皮质醇.同时观察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及术后躁动、咽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在用药量、清醒时间、皮质醇改变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发生术后躁动、咽痛的例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呕吐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法能有效减轻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且可减少全麻药用量,术后躁动,咽痛的发生率,是一种用于乳腺癌根治的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极化液对体外循环(ECC)小型猪心脏功能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CON)组,麻醉后经外周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20m/h;组2为极化液(GIK)组,与CON组在同一时间以同样速度输注GIK。全麻诱导插管后,建立ECC,过程为转机、阻闭、开放各30min后停止ECC。检测麻醉诱导后至开放升主动脉120min期间的血糖(BG)、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并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变化,同期对心肌组织行电镜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ECC后两组BG水平显著上升,在开放升主动脉120min时达峰值,胰岛素水平也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Lac水平在ECC后有所上升,在开放升主动脉后上升更为显著,GIK组显著低于CON组,在ECC5min、开放升主动脉60min及12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实验猪在ECC后MAP及心室压力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除LVEDP外的所有压力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LVEDP显著升高,GIK组LVPSP、LVDP在开放升主动脉80min后显著高于CON组(P〈0.05);GIK组MAP在开放升主动脉20min后即表现为高于CON组(P〈0.05);而GIK组的LVEDP在开放升主动脉后一直低于CON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ECC后CON组心肌线粒体明显肿胀,而GIK组线粒体改变远较CON组为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提示GIK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CON组,而6-磷酸果糖氨基转位酶(GAFT)又显著低于CON组。结论ECC下心脏手术可导致不同程度心肌损伤,进而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乳酸增高、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而GIK对ECC后心肌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GIK有效激活Akt通道,降低己糖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中并发症影响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23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根据年龄分成<3岁组、3~14岁组、>14岁组;按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A组(发病1d内)、B组(发病1d至1周)、C组(>1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55例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接受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接受中间入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失血量少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间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肠梗阻患者采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操作难度低,手术风险小,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