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艳萍  巴瑞琼  赵秀玲  雷家彦 《吉林医学》2009,30(24):3132-3133
目的:探讨营养及康复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疗效情况分析。方法:对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及配合吞咽训练,加强静脉外营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加强静脉外营养,吞咽困难训练及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球麻痹后早期鼻饲营养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急性球麻痹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对急性球麻痹实施早期鼻饲营养支持(鼻饲组,60例)和末梢静脉营养(对照组,58例)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重(WT)、臂肌围(AMC)的影响.结果 鼻饲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体重、臂肌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0 d,鼻饲组的ALB、PA,WT均高于对照组,鼻饲组男性的AM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球麻痹后早期给予鼻饲营养明显优于末梢静脉营养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并发症如发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还有消化道出血呕吐呃逆尿路感染,卒中后抑郁的减少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6例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于入院后3—5d给予肠内营养(EN),定时冲洗管腔,保持通畅,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PN)至进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营养配方,掌握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肠内营养反应,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ICU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从术后第1天起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即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腹泻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也低,腹泻的发生率无差异。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短。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ICU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早期行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比较入院3周的营养指标、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各种营养指标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结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72例VLBWI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可改善VLBWI的营养状况,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联合静脉营养,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口喂养。观察体重变化、静脉营养的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的体重明显增加;(2)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经口喂养组;(3)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口喂养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术后患者90例,采取双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并对2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的ALT、AST、ALB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静脉营养相比,给予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高,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口服营养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水平,预防再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给予部分静脉营养(PPN)是否有助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对60例危重新生儿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一般情况给予胃肠营养,观察组32例经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监测有关指标,并与对照组28例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危重新生儿至关重要,危重新生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6例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于入院后3-5d给予肠内营养(EN),定时冲洗管腔,保持通畅,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PN)至进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的营养配方,掌握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肠内营养反应,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治疗期的营养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60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的静脉营养支持,结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10~14d后,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测定血浆蛋白含量;治疗期间观察分析全身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结论强化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并结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的肠内营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并发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6例和肠外营养组15例,于入院后48~72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5及14d测定。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4d后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营养指标亦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期卒中患者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术期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安溪县中医院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全喉切除术的69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早期营养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各项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 w,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辅助性T细胞(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性T细胞(CD8+)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相似(P>0.05),但术后1 w观察组ALB和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喉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早期营养干预可提升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杨玉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59-246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鼻饲饮食,对照组早期给予常规静脉营养。在脑卒中发病后1天、14天分别测量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肉周长(MAMC)和血清白蛋白(ALB),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r指数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第14天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2年3月随机将50例严重烧伤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有效抗生素、创面处理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早期有效抗生素、创面处理和静脉营养。结果:观察组中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俊新 《吉林医学》2013,34(6):1044
目的:探讨早期全静脉营养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低体重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患儿给予传统静脉营养干预,而B组患儿给予早期全静脉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营养状态变化。结果:干预14 d,两组低体重儿在上臂围和血清前白蛋白方面均明显优于入组时(P<0.05),且B组低体重儿改善明显优于A组低体重儿的(P<0.05)。结论:早期全静脉营养能够明显改善低体重儿营养状态,优于传统静脉营养干预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早期营养组及早期免疫营养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方法,早期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 PN )和肠内营养( EN )序贯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免疫营养组在早期营养的基础上每天给予谷氨酰胺10 g。分别检测患者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CD3+、CD4+及CD8+水平,进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互对比分析。结果总蛋白、白蛋白、CD4+、CD8+、CD4+/CD8+、IgG 水平比较,早期免疫营养组>早期营养组>对照组(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升高越明显(P<0.05)。结论早期的免疫营养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作用。方法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日期提前于对照组,且日均增值高于对NN(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干预,可促进患儿体重增长,减低静脉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营养对于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