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阳热病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三阳热病方,对照组(80例)口服银翘散;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25%,平均退热时间(21.58±10.14)h;对照组有效率80.00%,平均退热时间(30.83±11.36)h.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阳热病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羌银解热汤观察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用随机法分配外感热病共285例,其中羌银解热汤组120例,日夜百服宁组45例,病毒唑组30例,银翘散组50例,荆防败毒散组40例,并以羌银解热汤为治疗组,日夜百服宁组、病毒唑组、银翘散组、荆防败毒散组分别为对照组来观察五组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效果;结果:羌银解热汤组、日夜百服宁组、病毒唑组、银翘散组、荆防败毒散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11%及60%,66.15%,55%。各组经统计学处理,羌银解热组与各对照组对照,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羌银解热汤组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明显优于日夜百服宁组、病毒唑组,银翘散组及荆防败毒散组,因此羌银解热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费用低的特点,是理想的外感热病退热方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注射、银黄口服液口服、病毒灵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3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用药起效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炎症吸收时间、平均治愈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有效率为90.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有疏表宣肺清热之功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退热颗粒治疗组(治疗组)50例与日夜百服宁治疗组(对照组)32例,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h及24h时降低患者体温、改善临床症状及积分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收集5家医院13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其中包括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0例,疑似病例2例,临床诊断病例31例,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用药3天,随访1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39例占30.00%,72h退热118例占90.77%;平均解热时间为20.5h。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针灸治疗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与运用扑热息痛或安痛定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显示针灸疗法只要辩证准确,选穴得当,较药物降温幅度大,退热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适用的中医证型。方法收集8个中心433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给予上感颗粒口服,体温<39.0℃时,每日1剂;体温≥39.0℃时,每日2剂,疗程3d。观察各证型患者地域分布情况、即刻退热作用、退热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各证型组体温在给药后2h、3h和4h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证型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风寒证比较,风热证、卫气同病证患者退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邪袭表-寒热兼夹、卫气同病证型的临床痊愈率最高,与风寒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种证型疗效确切,对寒热兼夹、卫气同病、风热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儿,年龄5个月至12岁,平均3.2岁;男性32例,女性30例;中医辨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临床表现为喉间痰鸣,动则加剧,呼吸困难,咯痰不爽,胸闷气短,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滑.每遇寒冷则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芦青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5例)服用芦青颗粒,对照组(74例)服用抗病毒口服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解热时间早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证候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芦青颗粒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发病症状,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观察上感颗粒对433例不同证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 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35 h,4 h内体温下降≥0.5 ℃的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退热时间为13.55 h,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3%.结论 上感颗粒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各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15.
透表清气法对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发热体温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退热颗粒对外感发热卫分证、卫气同病证的退热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45例符合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退热颗粒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与小柴胡冲剂治疗组(对照组)15例,疗程3d;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临床次症及血常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2h段降低发热患者体温、改善临床症状及积分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具有较好退热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4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炎琥宁,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结果:治疗组对控制症状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对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1∶1∶1比例分组,分为上感颗粒(治疗组)20例,日夜百服咛(对照组)20例,上感颗粒安慰剂(安慰剂组)20例.观察患者即刻退热作用、解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率、临床痊愈率.结果 (1)即刻退热作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即刻退热效果优于安慰剂组(P<0.05).(2)解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结论 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能有效退热,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