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阑尾炎,是指患急性阑尾炎后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狭窄、阑尾周围粘连等,致阑尾运动功能紊乱或压迫阑尾神经末梢而引发的。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右下腹不规则局限性隐痛、压痛反复发作,走路或进食后加重。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慢性阑尾炎,用X线钡灌肠、超声检查、马氏点反跳痛可以确诊。且需与妇科的附件炎,肠痉挛、结肠炎等病症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运用针刺阑尾穴位配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动态观察阑尾功能的变化,对65例非典型慢性阑尾炎进行观察,经手术病理检查对照,诊断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以针刺阑尾穴观察了30名正常健康者和6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针刺前后的阑尾动态表现,从而提出诊断慢性阑尾炎的 X 线征象。现将我们自1959年以来采用针刺结合X 线检查,病历记录较完整,内中有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和病理组织检查以及术后远期随诊、随访等三方面结果的60例,作一报道,以资进一步探讨慢性阑尾炎的 X 线征象和研究其在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刺2悱 典型慢性阑尾炎65例X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针刺阑尾穴位配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动态观察阑尾功能的变化,对65例非典型慢性阑尾炎进行观察,经手术病理检查对照;诊断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王新民  何光荣 《新中医》1998,30(1):45-46
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清肠饮加减治疗慢性阑尾炎19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8例中男106例,女92例;年龄10-65岁。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且症状轻,仅有腹部隐痛不适感及反复发作史,病人要求保守治疗。还有的表现似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大便习惯改变等。部分有反复急性发作史。其中123例经X线钡餐阑尾透视帮助诊断,14例治疗无效经手术切除阑尾,并将阑尾送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相符。2治疗方法清肠饮组成:金银花30g,当归20g,地榆、薏苡仁、麦冬、玄参各10g,生甘草、黄芩各6g…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不难作出诊断,而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还需要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CT,X线平片不能显示阑尾形态,B超也同样存在自身局限性,而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因其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及后处理功能强大,从而能良好的显示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结构,故在我院MSCT已经成为症状不典型阑尾炎的主要检查技术。本文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  相似文献   

7.
张善才先生生前是我市名老中医,从医数十年,学验颇丰。1975年~1985年间,张先生自拟肠痈场治疗慢性阑尾炎9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此组99例中,男53例,女46例;年龄15~65岁。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症状较轻,仅有腹部隐痛不适感及反复发作史,病人要求保守治疗。有的表现似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或大便习惯改变。部分有反复急性发作史。其中61例经X线钡餐阑尾透视帮助诊断;7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经手术切除阑尾,送病性检验,与临床诊断相符。2治疗方法张氏肠痈场组成:金银花3Og,桃仁129,冬瓜子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阑尾炎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廉江市人民医院随机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540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特征表现。结果:540例患者中包括急性阑尾炎者284例、慢性阑尾炎者186例、并发阑尾周围脓肿者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由多层螺旋CT检查提示患者阑尾均出现不同程度增粗和肿大情况,阑尾壁存在增厚情况,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阑尾不同程度增粗情况、阑尾闭塞、边缘毛糙特征、阑尾结石以及盲肠、腹膜和末端回肠筋膜的粘连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观察患者诸多阑尾病变特征,可为患者的治疗及术前准备等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病例]哈×,男,31岁。1992年3月2日初诊。 患慢性阑尾炎5年余。近一个月右下腹疼痛加重,经用抗生素等药治疗效果不佳,转中医治疗。 诊见面色萎白,形体瘦弱。右下腹疼痛与体位变化有关,疼痛喜温而拒按,伴腹胀、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触诊,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化验血常规,Hb120g/L,WBC11×10~9/L,N0.86,L0.14。X线钡餐透视,示阑尾充盈,位置不易移动。 西医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并粘连。中医辨证属阳  相似文献   

10.
(一)文献温习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并发症,它的形成较大多数是由于急性阑尾炎穿孔,化脓性炎症病灶迅速为阑尾附近之脏器(肠曲等)及网膜所局限,并被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包裹,纤维蛋白机化而粘连,脓性物质增多,最终成为阑尾脓肿。部分病例阑尾并未穿孔,脓肿是由  相似文献   

11.
粘停宁膜片预防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本院2000—2003年收治的380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尝试在术后放置粘停宁膜片,现将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5~81岁,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提高可比性,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未列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90例,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及使用材料2组均采用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关腹前试验组放置粘停宁膜片(烟台万利医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阑尾炎临床上可分为反复发作性和慢性两大类,前者多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病灶未能彻底除去,残留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后者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有阑尾点压痛,可能与阑尾慢性梗阻有关。2006—08—2008-03,我们自拟消肿生肌散药包压敷治疗慢性阑尾炎226例,并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2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30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2h为主诉由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我院行急诊手术。患者临床症状、专科检查与一般急性阑尾炎相同。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后急送手术室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取右下腹经麦氏点切口,打开腹腔后,术侧未找到阑尾,证实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后,扩大切口,提出部分小肠于左侧找到阑尾,以常规方法处理阑尾,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胸部及腹部X线片证实患者心脏及全胃肠倒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患者中应用腹腔镜阑尾切术对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和43例慢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对其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首次进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急性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首次进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慢性组,且急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慢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阑尾炎中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预后效果更为理想,患者住院时间有明显的缩短,因此与急性阑尾炎相比慢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超声诊断的阑尾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1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穿孔),9例为阑尾周围脓肿,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超声诊断漏诊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居各种急腹症之首位,其病因多由阑尾腔梗阻、胃肠道疾病影响、细菌入侵等所致.阑尾属盲管器官,腔细长,开口小,系膜短,容易弯曲扭转.或因食物残渣、粪石、异物、蛔虫等而阻塞,阑尾梗阻后,使阑尾炎症加剧,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行LA的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7例,慢性阑尾炎11例。结果:121例患者通过LA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6例,其中4例因发病时间长、阑尾周期组织水肿及粘连紧密致解剖不清而中转开腹,2例因阑尾根部穿孔及盲肠壁水肿程度重,镜下缝合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6 d;术后发生戳孔感染6例,经换药后治愈;无术后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LA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便于全面探查全腹腔,联合治疗合并其他疾病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急性阑尾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CT影像表现与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06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施以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炎202例,非阑尾炎4例。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85.15 %、75.00 %、84.95 %。CT诊断各类型阑尾炎的准确率最高可达100.00 %。急性阑尾炎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阑尾增大肿胀、周边炎性渗出、阑尾尾部积液、阑尾粪石、管壁增厚、阑尾周边脓肿等。结论: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阑尾周围脓肿与阑尾包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阑尾周围脓肿系指因阑尾急性炎症而在右下腹髂窝部形成的脓肿或炎性包块。其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阑尾发炎后早期被大网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因炎症进展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另一种是阑尾穿孔后先形成腹膜炎,以后逐渐局限在右下腹,成脓的称为阑尾周围脓肿。未成脓的称为阑尾炎性肿块,简称为阑尾包块。据我所统计,约有10~13%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就诊时已有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在阑尾炎性腹膜炎的非手术治疗中,有些病例亦先后形成局限性脓肿或包块,然后才逐渐消散治愈。近几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发展,已提高了本痫的疗效,但在诊断和治疗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就我院从1963年至1979年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和阑尾包块525例的治疗情况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CT病理分级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儿童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儿均行多排CT横断面扫描及MPR重建,分析CT表现包括阑尾直径、管壁、形态、周围渗出、有无脓肿或腔外结石、有无腹膜炎、肠梗阻、腹水,邻近回盲部结构等,并进行阳性分级。结果:60例患儿中,手术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2例,慢性阑尾炎10例,其中急性发作4例、回肠粘连及黏膜溃疡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28例,其中合并穿孔5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周围炎8例。CT平扫及MPR重建显示阑尾增粗(直径6.0mm)42例,阑尾显示不清者2例,阑尾腔内粪石23例,腔外结石5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阑尾化脓28例,伴腹水26例,伴腹膜炎14例,伴回盲部肠管增厚21例,伴肠梗阻2例,伴淋巴结肿大42例。结论:60例儿童急性阑尾炎中,多排CT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诊断病理符合率为90%、坏疽阑尾炎为95%。故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准确对其病理诊断、分级,提高临床术前病情评估能力,完善手术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