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间质瘤4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近端半胃切除22例,远端半胃切除3例,胃楔形切除13例,肿瘤局部切除加幽门成形1例,近端半胃切除及肝叶切除5例,近端半胃切除加肝转移瘤导管栓塞化疗3例。随访1—6年,8例死亡,其余除12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患者部分缓解在继续服药外,27例患者均健在,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胃内窥镜及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甲磺酸依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胃间质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国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4002-4002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10-2009-10收治小肠间质瘤17例。结果病理诊断良性12例,恶性及低度恶性5例。2例局部复发多次手术后腹腔广泛转移死亡;1例肝转移,再手术后至今未复发;其余生存良好。结论小肠间质瘤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肿瘤大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判断。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06年1月收住的2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8例中胃间质瘤良性者20例,交界性3例,恶性者5例,随访0.5~8年.2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反复复发反复切除后死亡,2例死于其他原因,其余25例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超声内镜拟诊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诊断符合率76.0%;2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4例(16.0%)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术中定位困难.结论 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胃间质瘤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李全  唐刚 《华西医学》2010,(11):1950-1951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贫血等,全部手术切除。主要根据胃间质瘤大小和部位决定手术方式。有6例行胃大部切除,8例行胃楔形切除,1例经腹腔镜行胃楔形切除。结论胃间质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22例(68.8%)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直肠间质瘤。CD117阳性率96.9%,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6.5%。32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根治性切除25例,包括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胃楔形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及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7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7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行手术治疗,除一例肝转移灶未处理,均完全切除原发肿瘤。病理:27例中低度恶性11例,恶性16例;CD117阳性25例(92.6%),CD34阳性23例(85%)。结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肠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标本病理学检查。完整的病灶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转移的晚期病人,可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2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肝转移灶未处理,均完全切除原发肿瘤。病理检查32例中,低度恶性13例,恶性19例;CD117阳性30例(94%),CD34阳性28例(88%)。结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肠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标本病理学检查。完整的病灶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转移的晚期病人,可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长华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9,24(3):723-72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近端胃切除2例,远端胃切除5例,胃楔形切除12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术后复发2例,5年生存率为47%。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以黑便和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诊断需综合利用B超、CT、胃镜、内镜超声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9例,球部2例,水平部及升部各1例。肿瘤直径2.2-13.0 cm,平均5.7 cm。7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例术后3年半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5年复发死亡,其余病例已健康存活11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可获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胃平滑肌瘤17例均手术局部切除;平滑肌肉瘤14例,其中8例行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探查造瘘,1例上皮样平滑肌瘤行胃大部切除.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阳性诊断率为84.61%,手术切除率为93.8%.胃平滑肌恶性肿瘤为非淋巴途径转移,5年生存率64.3%.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直径>5 cm多为恶性,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前胃镜、CT检查具有较强特异性.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对转移和复发灶也应积极手术并定期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3例腹腔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93.9%(31/33),17例行淋巴结清扫,1例见淋巴结转移。瘤体直径为1.5~25.0cm,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18例。CD117(+)93.8%,CD34(+)76.4%,Vimentin(+)65.3%,SMA(+)45.8%,S-100(+)19.7%,Nestin(+)11.2%,CD117和CD34共同阳性率为56.2%。极低度危险性7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4例,高度危险性5例。术后随访率90.9%(30/33),随访6~28个月,12例良性或交界性间质瘤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3例恶性患者未进一步行任何治疗,5例高度危险性间质瘤均定期复查:1例坚持服用格列卫,未见复发或转移;1例发生肝转移行射频损毁术;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肿瘤局部复发伴腹腔转移,经再次手术治疗或(和)口服格列卫等治疗,均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间质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内镜、B超和cT是主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方法;手术切除是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与恶性潜能分级有关。具有分子靶向治疗的格列卫表现出良好的_疗效,可用于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转移的特点和疑难图像的扫查方法及其鉴别诊断要领。方法 对 6 8例胃癌手术前后转移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癌术后转移率高低依次为淋巴结、肝脏、胰腺等。术后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组 ,其术前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未肿大组 (P<0 .0 5 )。 1 1例术前或术中发现的肝脏小肿物 ,随访结果 :肝转移癌 8例 ,原发性肝癌 1例 ,良性肿物 2例。结论 超声追踪监测胃癌术后转移灶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胃癌可以发生卵巢转移,多见于43~48岁的绝经前女性。目前认为胃癌通过淋巴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大多累及双侧卵巢,术中探查时发现的腹膜转移率很高,患者预后较差。诊断时需要结合胃癌病理及双侧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目前治疗方法尚有争议,对术前评估可切除的单纯卵巢转移患者行根治性或者最大程度的减瘤手术,术后加以全身化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总生存期。目前仍然需要更多大规模的研究数据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明原发灶的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 18例经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未发现转移性肝癌原发灶的部位 ,经手术和灌注治疗和中药治疗后平均生存 18.5月 ,最长生存 4年余。结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 ,其治疗方法与原发性肝癌相似 ,手术治疗应首选。  相似文献   

16.
Granular cell tumors (GCTs) are rare submucosal neoplasms, with tumors in the oral mucosa accounting for about a third of all cases. In contrast, GCT is a rare anal neoplasm, with fewer than 30 cases of perianal GC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36-year-old woman with a perianal lump with no obvious local lesion as the main clinical complaint. The tumor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an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as a GCT. The patient remained under continuous follow-up. GCT is difficult for surgeons and pathologists to diagnose, and biops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are prerequisites for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GCT in terms of it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ill contribute to better identification and mor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Carney–Stratakis syndrome (CSS) is a familial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and paragangliomas, often at multiple sites. A 34-year-old woman who had undergone resection of gastric GISTs, liver metastases, and a retroperitoneal paraganglioma in her previous hospital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due to recurrence after 5 years. She presented with two gastric GISTs, a liver tumor, and a peritoneal tumor. As molecular-targeted agents are reported to be ineffective against CSS-related GISTs, we selected surgical resection for the recurrence. We performed laparoscopic local gastrectomy, liver S7 subsegmentectomy, and peritoneal tumor resection.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vealed multiple gastric GIS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and a paraganglioma.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could be performed safely, less invasively, and it c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such cases.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recurrent CSS-related GISTs and paragangliomas.  相似文献   

18.
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以54例胃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Kiss-1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7864 ±0.1149)与(1.0000 ±0.1105),t=5.66,P<0.01],MMP-9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1789±0.1271)与(1.0000±0.1215),t=4.28,P<0.01],Kiss-1及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11,P<0.05).结论 Kiss-1和MMP-9蛋白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促进作用,检测Kiss-1和MMP-9有望成为与胃癌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但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主要治疗方式仍然是化疗。然而单纯化疗的疗效仍十分有限且已达到瓶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报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1例,为晚期胃癌的靶向联合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胃平滑肌肿瘤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6年1月-2002年1月外科手术胃平滑肌肿瘤13例。分析肿瘤生长的部位,方式。诊断方法,病理,治疗方式。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8例(62%),胃窦部3例(23%),胃底部2例(15%),胃镜诊断率54%,钡餐诊断率75%《B超诊断率69%〈CT诊断率40%,行胃次全切除术5例,局部切除术4例,全胃切除术3例,姑息切除术1例(肝多发转移),病理诊断;胃平滑肌瘤7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结论:结合病史,多种辅助检查(尤其是B超)综合诊断,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所见肿瘤大小,部位及病理良恶性决定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