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66年以来,对一种索科线虫Reesi-mermis nielseni用于生物防制蚊虫幼虫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作者选择11个孳生地,面积、水质、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但都没有索科线虫。10个孳生地用寄生前期的线虫处理1~3次,共20次,每平方米水面用虫数180~14,700条,处理后1~3天进行考核。其中8个孳生地用压缩手提喷射器喷撒线虫,在11个孳生地中有3个(2个也用寄生前期的线虫处理)用寄生后期的线虫处理,用手将线虫撒在水面。用作试验的线虫都是实验室内培养的。寄生前期的线虫对按蚊二龄、三龄和四  相似文献   

2.
作者共试验了10科22属的73种植物种子。每种各取20颗种子,分别放在盛有40毫升蒸馏水的塑料杯中,24小时后,用体视镜观察种子产生的粘质。随后将产生粘质的种子各20颗,放在20×150毫米盛有10条埃及伊蚊二龄幼虫和20毫升水的试管中,同时以不加种子而有幼虫的试管为对照。幼虫不给以饲料,以免饲料干扰试验。试验重复4次。每次试验的第3夭,观察粘附于种子上的幼虫。以后,将能粘获大量幼虫的种子继续进行试验,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的3天内,在每管内给幼虫喂以微量饲料,至第7天观察幼虫死亡率。此外,为了观察现场条件对种子保留性能的影响,模拟现场条件,在每管的底部放入5克的无菌土壤和能导致幼虫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于食蚊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能否在污水池内的致乏库蚊幼虫体内寄生和发育,以确定该种线虫是否能防制该种库蚊孳生,在太平洋佛罗里达岛的一个污水处理站内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室试验:取污水池内的污水用去氯的清水稀释成浓度为100、50、25和0%(即100%清水),然后各取200毫升分别置于400毫升玻璃器内,并各放入300条令期为1~6小时的感染期R.c.和25条1~2期的致乏库蚊幼虫,使两者比例为12∶1),置于26C下饲养。7天后每组各取15条4令的致乏库蚊幼虫,在显微镜下检查库蚊幼虫体内有无线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76年7~9月,在日本琦玉县三乡市应用5%地亚农乳剂、10%杀螟硫磷乳剂、5%倍硫磷乳剂、5%地亚农水溶性乳剂和3.3%地亚农粉剂,对肥料坑内的蚊幼虫进行杀灭试验。当地为水田区,存在许多肥料坑,为淡色库蚊和骚扰阿蚊的孳生场所。选择48个肥料  相似文献   

5.
以往在半永久及永久性水体中释放奈氏索科线虫的实验中,线虫在蚊类幼虫中的寄生率很高,并曾有发现多种蚊种自然感染该种线虫的报道。本文作者在路易斯安那选择潮水与涨后形成的2类孳生场所,包括6处露天牧场和多草的地区以及11处林区内的孳生地,面积为200~600平方呎之间进行试验。将培养7~8周含有线虫成虫和虫卵的15克湿沙土,撒布在有草和其他有机物质,无水而潮湿的孳生场所。在每次潮水上涨后24小时或更长时间,采集蚊类幼虫,用显微  相似文献   

6.
在水面漂浮聚苯乙烯小球可能是防制污水蚊种(致乏库蚊、淡色库蚊)的一种简便、廉价、持久的方法,也不致造成抗性问题。将含有5~7%戊烷的聚苯乙烯圆球,加热至95℃以上时,聚苯乙烯开始软化,戊烷很快从固体中逸出,致使聚苯乙烯圆球膨胀,形成许多离散的小球。  相似文献   

7.
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a Ross & Smith 1976)是蚊幼虫的体内寄生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虫卵沉于水底,卵渐发育为胚胎,其幼虫在卵内脱皮一次,卵期7天左右。幼虫自卵孵出后,在水中营自由生活,称寄生虫前期幼虫(pre-parasitic juvenile),为感染期。此期幼虫浮于水之表面,在孵化后1~2d内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此间若不能钻入宿主体内,最多活3d便死亡。寄生前期幼虫钻入蚊幼虫体内后营寄生  相似文献   

8.
西维因(Sevin)是第1个获得商业重视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又是最老的一种药物。该药是 Union Carbide 公司于1955~1957年研制生产的。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963年对西维因(又名胺甲萘,Carbaryl,代号为OMS 29) 进行了详尽的试验。该药的急性毒性较低;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LD_(50) )为400~600毫克/公斤。西维因曾被广泛地用于植物保护,防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飞机超低容量喷洒防制稻田蚊类的防制效果,在阿肯色州的C、E、H三个地区进行了试验。C试区用1.0唡/(口亩)二溴磷,E、H试区用95%马拉硫酸,剂量分别为3.0唡/(口亩)和1.5唡/(口亩)。E、H试区在1976年7月1、2日早晨进行,C处于7月30日的黄昏进行。飞机时速150哩、高度150呎、喷幅350呎。此外,7月1日用0.1磅/(口亩)的倍硫磷在L地区的2,000(口亩)的土地上进行低客量喷洒。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多年,室内墙面喷洒持效杀虫剂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特别是二二三和狄氏剂,一般都是很有效的,但是由于蚊类对药物产生了抗性及不接触残留药物等问题,需要寻找其他的防制方法。本文着重综述了控制疟疾蚊媒的新方法,但不包括滞留杀虫剂、改善环境卫生及水的管理等方面,仅讨论以下3种方法。一、超低容量喷洒方法近10年来,化学灭蚊的最大发展是应用了超低容量喷洒杀虫剂的方法。这种技术一般包括直接喷洒固体工业杀虫剂或浓缩的药液。超低容量喷洒首次用于灭蚊是用飞机进行的,目前则已广泛使用地面装置。  相似文献   

11.
因为制备颗粒杀虫剂的颗粒不容易获得,所以用粗的河砂、硝酸铵(含30%N)或混合粒状肥料(11.5%N,11.3%P_2O_5和14.7%K_(20))替代作为载体,制备虫螨磷(50%W/V甲基虫螨磷)颗粒剂。载体和杀虫剂以1:50V/V的比率在塑料袋内混合,或者用混凝土拌和机拌匀,不加表面活化剂。实验室试验时,在每只玻璃槽内盛水10~20L,放入50条蚊类幼虫,投入颗粒剂后48小时记录幼虫死亡率。试验时的温度为20±2℃。3~7月于波希米亚的中部、南部和东部分别选择Aedes cantans、泛水伊蚊(Aedes stictic-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每2毫升水内放150条索科的奈氏线虫(Reesimermis nielseni)感染期幼虫,半数致死时间在15℃时为5.33天,25℃时为1.79天。但对蚊类幼虫的寄生率,25℃时高于15℃。如果线虫感染期幼虫和库蚊二龄幼虫的比例超过3:1,可以得到100%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Petersen等曾于1977年进行了食蚊索线虫防制白魔按蚊幼虫的试验。在7周内先后11次共释放寄生前索线虫幼虫393×10~6条,在处理后检查按蚊幼虫的线虫感染率为58%。试验结束后,幼虫数比试验开始时减少了94%。本文作者也于1977年和1978年在萨尔瓦多滨海地区的按蚊孳生地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释放的寄生前索线虫幼虫先经定量计数,而后运送至现场。初试的现场有洪水留下的积水、路边水坑、池塘和沼泽等,均查明有白魔按蚊孳生。水体中植被密度从少至中  相似文献   

14.
把幼虫勺捞取的蚊类幼虫用滴管及瓶浓集时,会有较多的幼虫丢失。Husbands(1969)报告一种手提式的蚊类幼虫收集器,但不够轻便,而且过滤瓶易被异物堵塞。本文介绍一种轻便的收集器,主要分为二部分,其一为浓集装置,另一为收集及贮存装置。此种收集器的装置包括一只聚氯乙烯漏斗,下接一段金属套管,套管下再接可以装螺旋  相似文献   

15.
索科线虫是节肢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寄生于蚋科的已知有67种。感染前期幼虫钻入生活于溪流中的蚋幼虫体内,在那里获取生活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发育至成虫大小。当该虫从蚋幼虫或成虫的腹部钻出时,导致宿主的死亡。钻出宿主的虫体在水中蜕皮,发育成不食的成虫,交配产卵。各地的蚋幼虫都有很高的索虫感染率,这表明它有可能成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因而,作者在加拿大纽芬兰岛靠近圣约翰的Avalon Peninsula东部地区作了十多年观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在安的列斯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用短须巨蚊幼虫进行防制埃及伊蚊的试验。在实验室内建立的短须巨蚊群系的标本系采自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近郊。短须巨蚊的卵从实验室空运到现场,将1万个卵分置于10只小塑料瓶内,而后放入备有冰袋的容器里。在实验区内进行逐户检查,把短须巨蚊卵放入所有埃及伊蚊孳生的水容器内。根据每个容器的大小和伊蚊幼虫的密度,  相似文献   

17.
食蚊索线虫     
生物防制是灭蚊综合措施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外在生物防制方面研究有了一些进展。食蚊索线虫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蚊虫生物防制剂。现择要介绍一篇有关“食蚊索线虫”综合报道的主要内容,以供国内开展生物防制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圆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在室内和室外不同程度污染的水塘内对蚊类幼虫的防制效能和持久性,及其对非靶子生物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圆形芽孢杆菌2362各种剂型杀灭致乏库蚊四龄幼虫的效果,并用计算机作对数机率回归分析,结果比圆形芽孢杆菌1593-RB80的国际标准制剂好2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应用烯虫酯(Altosid 5E)和食蚊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即Reesimermis nielseni路易斯安那株)综合灭蚊的实验结果。实验蚊种为埃及伊蚊。烯虫酯先用丙酮配成母液,用时以微量注射器定量加入孑孓饲养盆,稀释的浓度分10亿分(ppb)之5、20和50。测试时,每盆水量为250毫升,孑孓100条,在26C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烯虫酯的上述浓度对索科线虫寄生期的发育并无影响,且能使蚊蛹高度死亡,而食蚊索线虫的感染可导致孑孓高度死亡。  相似文献   

20.
早先的研究已证明几种酯胺类对防制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的蛹和幼虫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作者报道了几种有前途的酯胺类现场防制库蚊、伊蚊的蛹和幼虫的试验结果。将酯胺类按25%~50%的浓度混于石油中,加以1%的表面活化剂如Polytergentβ-200、Triton N-101和AG_(3-30)等。在水池中进行实验时,将所需药量加入1,000毫升水中,混和后用手提喷雾喷油,除处理水池外,另留4个水池作对照。在现场灭蚊试验时,将蚊虫自然孳生地划分为若干块,面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