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制备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并利用小鼠股部肌袋模型检测其成骨活性。方法 将牛骨源性的骨形囊发生蛋白(BMP)与大块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组装、复合成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将块骨重组合异种骨,块型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及新鲜牛松质骨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通过光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检测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三种植入物在体内引起的组织反应,观察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异位成骨及骨诱导能力。结果 植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相似文献   

2.
重组合异种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4,自引:2,他引:104  
胡蕴玉  陆裕朴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2):709-713,T087
本文作者以牛BMP与同源松质骨组合研制成重组合异种骨。将36只新西兰家兔桡骨制成15mm的骨缺损。A组左侧植入重组合异种骨80mg,左侧植入单纯松质骨。B组左侧植入重组合异种骨和自体红骨髓左侧植入生物陶瓷颗粒。术后16周内,经放射学、组织学、四环素荧光双标记及免疫光检测。结果提示重组合异种骨的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能力。临床应用38例,其中随防6个月以上者30例。除1例外,其余29例均获得满意的骨愈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探讨块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载体(MBC)与bBMP复合形成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1]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MRBX的制备:依照Urist方法提取牛BMP。将新鲜牛肱骨上端松质骨制成20mm×20mm×20mm骨块,经脱脂、部分脱钙及过氧化氢浸渍处理制备MBC,将MBC与粗提bBMP按5∶1重量比复合,透析,冻干,消毒备用。2.兔桡骨干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50只,造成桡骨干15mm骨骨膜节段性骨缺损,其中40…  相似文献   

4.
块形重组合异种骨修复犬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卓荆  王茜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63-366,I003
为使异种骨种移植应用于骨干节段性骨缺损治疗。作者将经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骨块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形成块形重组合异种骨,通过犬桡骨干中上段20mm,骨-骨膜缺损修复模型,综合评价MRBX修复大型动物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只成年犬左侧桡骨节段性骨骨膜缺损处理MRBX,右侧不做修复,为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 的异种骨(rhBMP2/BCB) 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rhBMP2 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 cm 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比较单纯rhBMP2/BCB移植、rhBMP2/BCB 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及rhBMP2/BCB 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1) 单纯rhBMP2/BCB 移植,可在16 周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修复机制与过程和重组异种骨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8 周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3)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在骨缺损修复早期( ≤12 周) ,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优于单纯rhBMP2/BCB移植,约在12 周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种骨移植时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小牛松质骨(FX)、脱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BC)及不同复合比例的重组合异种骨(RBX)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正常小鼠模拟手术做为对照组。术后7、14及28天,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同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hy1、L3T4、Lyt2及Ta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示:脱抗原载体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X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以Tac升高显著;组织学示局部免疫排斥而无骨诱导生成。RBX植入组Tac无增高,组织学见活跃的异位诱导成骨而无免疫排斥反应,但Thy1及Lyt2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率增高,以Lyt2增高明显,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为RBX中所含BMP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机体对异种BMP及RBX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有关。Tac细胞阳性表达率对评价异种骨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组合异种骨在小鼠体内诱导成骨活性的剂量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本所重组合异种骨(RBX)的系列研究之一。采用碱性磷酸酶和钙量测定,成骨量微机图像分析,对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含量不同的RBX诱导成骨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了bBMP含量不同的RBX诱导面骨能力的差异及其下限,并认为实验采用的成骨定量方法,是较可靠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成骨活性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o C  Hu Y  Lu R  Liu J  Jin G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627-629,I121
观察重组合异种骨的成骨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定期对移植组织进行放射学,病理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结果(1)含不同比例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RBX组,成活性与bBMP含量呈正相关,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2)RBXI组成骨良好,同样含量的纯bMP组也出现可见的成骨效应,但最终未能成骨;(3)ALP活性以术后7天最高,42例时仍较明显。结论RBX是高效  相似文献   

9.
将人重组骨形成成骨白-2与经综合化学处理的新生小羊骨松质结合制备成新型复合异种骨。将其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复合异种骨移植后,术后各时期移植工成骨活跃,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呈强阳性染以;而单纯松质骨组移植区新骨形成少,染色浅谈,从而证实,rhBMP-2对复合异种骨内新骨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以研究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功能变化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RBX移植后2天IL-2升高是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2)术后7~14天RBX、bBMP对IL-2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8~42天回升:(3)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主要是BMP所致,经处理的牛板质骨粒不具免疫源性。提示:RBX移植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BMP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使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因而降低厂细胞免疫水平,BMP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兔疫调节因子。实验结果对RBX移植既能成骨又不发生明显的免疫排异的机理是一种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袁志  马平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9):557-561,I001
目的 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比较单纯rhBMP2/BCB移植、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及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一期植骨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以重组合异种骨为载体,采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和庆大霉素———明胶包裹2种方法制成复合植骨材料,以小鼠肌袋法分别观察此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和体内药物释放特性。结果:2种复合材料的成骨活性均与单纯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差别(P>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成骨活性好(P<001)。2种复合材料均于3d内骨粒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庆大霉素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12h时在软组织中分别产生1656μg/ml和3045μg/ml的高浓度。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有较好成骨活性和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活性锻烧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成骨量优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而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组在21d仅出现了少量增殖的间充质细胞。结论:rhBMP-2和bFGF在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将RBX、牛BMP、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羟基磷灰石移植建立4组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2、7、14、28、42天取鼠脾细胞培养上清,3H-TdR掺入法检测体内植骨及体外同源抗原刺激后IL-2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各组移植后2天体内IL-2均一过性升高;7、14天RBX、牛BMP组显著降低;体外抗原刺激3H-TdR掺入CPM值明显降低,且与抗原量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RBX移植对T淋巴细胞和IL-2诱导CTLL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可能对IL-2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术后2天各组IL-2普遍升高可能与手术局部刺激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对RBX移植后既能成骨又不发生明显免疫排异的机理提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来源丰富,易于大量加工贮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骨缺损中内源性BMP的分布及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可见“空穴”,骨缺损间血肿BMP染色阳性。来自骨内外膜的间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BMP阳性。BMP分布定量研究表明,骨缺损区存在BMP浓度梯度,即距骨端愈远BMP量渐渐下降。术后1周,BMP值最大。提示内源性BMP有骨端坏死,吸收及间质细胞分泌两种来源。据此,作者提出了内源性BMP有效量的概念。提高内源性BMP浓度,改善其分布,将是骨缺损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引导性骨再生中内源性BMP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中,内源性BMP对骨再生过程的作用而进行以下研究。手术的方法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缺损。实验侧用硅胶膜管连结骨缺损,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15只新西兰兔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后3,7及14日处死,标本行组织学及BMP免疫组化检查。切片上,距骨端1,2,5mm处设置a,b,c线。利用真彩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三条线上选点测量BMP值。实验侧骨缺损区内有一个完整的血肿结构,其BMP染色阳性,膜管外组织BMP染色几乎完全阴性。对照侧BMP弥散于骨缺损周围的肌肉组织中。1周时,实验侧及对照侧均可见新骨形成。2周时,对照侧已停止,实验侧仍可见持续骨再生。BMP定量分析中,实验侧三条带的BMP值大部分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和对照侧b,c带之间存在梯度差,但实验侧的差值小于对照侧。这不仅证明了Hulth关于骨折间隙存在BMP浓度梯度的假说,也显示膜在引导性骨再生中可将内源性BMP局限于骨缺损区内,提高内源性BMP浓度并改善其分布的作用。这有利于骨再生,可能是引导性骨再生机理之一。对照侧BMP值1周时最高,而实验侧在2周时仍呈持续升高。这说明,内源性BMP有两个来源:骨端吸收释放及骨形成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20.
Yuan Z  Ma P  Hu Y  Luo Z  Han Y  Shi K  Lu R  Wang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82-685
目的 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的异种骨与游离骨膜(FP)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8只,制成烧骨干15mm缺损动物模型,分别行FP和rhBMP2/BCB复合移植(n=6)、rhBM2/BCB移植(n=6)和单纯BCB移植(n=2);术后4、8、12、16周取材,通过X线、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