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进修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四组,A组3例、B组5例、C组10例、D组12例,分别给予不同术式治疗,对比四组治疗效果。结果:D组的Harris评分、治疗满意度高于其他组,差异显著;D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显著。结论: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n=20)。其中A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手术方法,B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的手术方法,C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临床上考虑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见于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目前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DHs及Gamma钉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40例。现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正确制定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86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分别使用解剖锁定钢板(73例),髁支持钢板(52例),动力髁钢板(30例),逆行交锁髓内钉(23例),外固定架(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随访,平均3.5年。采用Koinest标准评定,解剖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5%,动力髁钢板、髁支持钢板、逆行髓内钉组优良率为91%,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60%。结论:应根据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具体分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固定方法,才能有效固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并且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动力髋螺钉、Gamma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组。分别观察三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与动力髋螺钉手术相比,Gamma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非常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卧床时间非常短,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5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25例),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固定(26例)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差异均显著(P〈0.05),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与动力髋螺钉及解剖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三种手术治疗方法中,选用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方法进行治疗,其效果优于其余两种手术方法,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近4年来采用Richard钉、Gamma钉、鹅头钉等固定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08例,参照黄公怡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5%。结论:Richard钉、Camma钉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术中重视股骨内侧结构重建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股骨髁间骨折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由于常常存在严重软组织和股四头肌伸膝装置的损伤,使骨折复位更加困难,内固定难以牢固,术后并发症多。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解决这类骨折带来的所有问题。现将我们2000~2006年治疗的55例股骨髁间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摔伤12例,砸伤8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50例。1.2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按AO/ADIF分类法:C1型:双髁骨折伴髁上非粉碎性骨折("T"型或"Y"型骨折);C2型:双髁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股骨上段骨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8例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心里疏导、体位和化疗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护理及截肢护理,功能锻炼.结果 经2~37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肺死亡,其余病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症状缓解.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在股骨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进行髓外固定(A组)、髓内固定(B组)及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C组)的患者,对其术中、术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A组明显长于C组,C组明显长于B组;出血量:A组明显多于C组,C组明显多于B组;恢复优良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这三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其中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 ,各具优缺点。我们针对 1 8例 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寻求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最大年龄 92岁 ,最小 75岁 ,平均 79岁。骨折按 Boyd及Griffin分类法 : 型 5例 , 型 6例 , 型 4例 , 型3例。平均住院天数 31日。其中用 T型加压钢板固定 1 2例 ,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固定 6例。我们所采用的 T型加压钢板是一种经过改良的 T型钢板 ,其上端如匙形 ,钢板厚度相同于普通加压钢板 ,有 8~ 1 2孔规格。1… 相似文献
16.
股骨髁上骨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如处理不当会留下严重功能障碍。我科1988年1月~1997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者66例,分别采用骨圆针、Endr钉,L钢板及外固定支架治疗,均随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24~56岁,平均38.2岁。车祸38例,砸伤25例,骑车摔伤2例,枪击伤1例。开放性骨折7例,并发动脉损伤2例,闭合性骨折59例。横断骨折32例,斜行骨折22例,粉碎性骨折12例。7例开放性骨折均行急症手术,其中2例行血管探查,其余59例均在1周内施行手术。2治疗方法2.目骨圆针适应于横断骨折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12~36个月随访,平均为(25.09±6.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部位都能实现骨性愈合,其中下蹲受限3例,其余患者都能正常行走。HSS评分:除了骨关节炎与股骨头患者为61分与45分,其余患者评分均在76~100分。HHS评分:除了股骨头患者为43分,其余患者评分均在86~100分。结论对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且伴有骨质疏松患者采取远端微创外固定支架固定加近端微创内固定治疗,手术风险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是外科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资料法将2000年7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7例、手术治疗组63例,其中AO动力髋螺钉(AO-DHS)内固定器固定治疗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组21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组22例,随访约25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结果保守治疗组优良率41.2%(7/17),手术治疗组92%(58/60),其中AO-DHS内固定组90%(18/20);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组95.2%(20/21);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组90.9%(20/22)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手术组比较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9.4%明显高于手术组6.3%,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股骨粗隆骨骼方法较多,应结合患者综合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68例,根据骨折的分类及分型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