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蔚 《中外医疗》2011,30(23):9-10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28例,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李力 《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5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儿童患者而言,由于他(她)们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且活泼好动,情感表达直接,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护士难以用语言交流和了解。非语言性沟通占沟通的65%。因此,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儿科工作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护士掌握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在工作中通过表情、行为等方面来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儿100例分为2组,普通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非语言组在普通护理模式基础上强化非语言性沟通.比较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儿配合情况、SAS评分的差异.结果 非语言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与普通组相比,非语言组家长疾病认知情况更好,住院平均时间更短,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2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非语言组相较于普通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儿配合度,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家长疾病认知度、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护理工作采用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此基础上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比较2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增加非语言性沟通的观察组无论是护理态度满意度还是护理技能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单纯进行语言性沟通的对照组(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可以提升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技能的满意程度,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2015年收治的患者3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嘱依从性、接受调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加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滕丽 《大家健康》2016,(5):243-244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搞好儿科护患关系难度最大,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而非语言交流是伴随语言交流行为产生的,它可以改变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在护患交流中,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应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可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等交换过程,以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门诊护士与患儿家属接触机会最多 ,沟通顺利与否 ,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做一名护士 ,只要乐于并善于与患儿及陪护信息沟通 ,就会大大提高护理水平。1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 ,有着不同于别科的特殊性。1 1 患儿年龄小 ,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 ,由于惧怕 ,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粗暴、生硬、强制性的进行护理工作 ,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引起心身伤害 ,对健康是很不利的。1 2 由于一个孩子的缘故 ,孩子们都被家长视若“掌上明…  相似文献   

10.
王倩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8-1579
目的:研究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住院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方式)进行交流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附加运用表情、动作和姿势、眼神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技巧,统计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及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对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儿科收治的11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儿与家长均采用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在患儿出院时,使用我院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家长满意度,满分为100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0例患儿家长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6.5分。结论: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小,他们理解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很容易由于紧张、焦虑、疼痛而哭闹不止,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该种方式是值得在儿科病房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秦小华 《广西医学》2002,24(12):2120-2121
提到交流 ,人们往往就会重视语言的交流 ,而非语言的交流容易被忽视。其实非语言交流是一种无声的、比语言交流更富有感染力的一种交流方式。所谓“无声胜有声”指的就是非语言交流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许多护士在与病人交流时 ,也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交流技巧上 ,而忽略了非语言交流的技巧 ,使护患间的交流很难达预期效果。现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体会。1 非语言交流的内容1 .1 善良热情的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们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情感表达信息。护士善良、热情的目光能让患者感到温暖和信任 ,而冷淡、漠视的目光则…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传染科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传染科的患者因疾病具有传染性,常常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偏见,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每天在病房内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护士们也总是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全副武装,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总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因此经常出现护患沟通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在做好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工作的同时,加强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现介绍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 1 融洽护患双方关系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中与病人及家属之间建立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轻松愉快地、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儿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解决因护患信息量过少、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专业技术不精湛、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等产生的护患间误解或不满,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综合满意度。方法: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护患间知识技术的交往、护患关系的情感沟通。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沟通,如采用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告知性语言、询问性语言、形体语言等达到护患间的沟通。结论:近年来通过上述沟通的探索与实践,护士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护士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融洽护患关系,增强了与患儿(家属)间的亲和力,避免了许多护患间潜在的冲突,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生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周春美.护理学基础[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9-4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而护患关系主要是通过沟通建立的,如何良好地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成为儿科护士的必须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及传递过程。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多使用语言性沟通方式,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影响。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于动作、手势、眼神、表情、图片及文字等,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说明了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性沟通。  相似文献   

20.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特殊,术中护患语言交流有很大局限性。为了帮助患者创造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笔者把非语言沟通技术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手术依从性,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