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尧  张跃明  吉华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065-1067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98例非手术治疗SAP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予常规治疗;奥曲肽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奥曲肽0.6 mg静滴,每12 h 1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及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奥曲肽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提高,并发症、病死率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D-二聚体降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结论奥曲肽能降低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改善SAP的血液流变学,减轻胰及胰外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冯迎春  李春燕  贺国斌  陈予  明文 《四川医学》2011,32(11):1673-1675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帮助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选择。方法收集56例胰腺炎患者:轻型胰腺炎(MAP)22例及重症胰腺炎组(SAP)34例;其中SIRS组36例与非SIRS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及分析D-二聚体与P-选择素和IL-6的相关性。结果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SAP组和SIRS组P-选择素、IL-6、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MAP组及非SIRS组(P均〈0.05);D-二聚体与P-选择素(γ=0.463,P〈0.001)、与IL-6(γ=0.276,P=0.013)皆相关。ROC的曲线显示D-二聚体诊断SAP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 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在SAP组比MAP组升高更明显,P-选择素、IL-6与D-二聚体相关。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诊断SAP。  相似文献   

4.
常红娟 《中原医刊》2007,34(17):10-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健康人和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葛根素组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C-反应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ND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葛根素具有降低血中D-二聚体的作用,而对C-反应蛋白无影响;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及D-二聚体(D-dimer)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6例患者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0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脂肪酶、总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心率、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降钙素原、血肌酐、CRP、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及CA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R、D-二聚体是SAP的重要预测因子(P<0.05)。入院时CA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370,P<0.05),D-二聚体与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445,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AR预测SAP的曲线...  相似文献   

7.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判断中的意义。将10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69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35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RDW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显示AP组的RDW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RDW和D-二聚体高于MAP组(P<0.05)。对单项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发现,RDW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单项指标高,可更好地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评定肥胖与否的标准,将患者的BMI、血脂、血糖、血钙、血常规、动脉血气、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CT等结果及病因、并发症、转归进行统计分析,根据BMI、胰腺炎病情轻重,将其分组讨论。结果重症胰腺炎(SAP)组与轻症胰腺炎(MAP)组比较,SAP组BMI值明显高于MAP组;肥胖组SAP的发生率与肥胖前期组、体重正常组比较显著高于后两组,肥胖组AP的预后更差,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余各组。结论肥胖是影响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cTnT)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方法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和PTE组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可能性最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和胛E组。结论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杨生丽 《中外医疗》2014,(33):132-13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栓塞90例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肺栓塞患者中,大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A组,将另外小面积栓塞45例患者分为实验B组,将45例体检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分析3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O2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实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实验A组和实验B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肺栓塞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轻重与血清D-乳酸水平的关系,试图以血清D-乳酸水平作为评价AP病情轻重的指标。方法通过对6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将其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42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0例,另取3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定血清D-乳酸作为监测肠道屏障功能的指标,并分析不同AP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D-乳酸水平变化间的关系。结果62例AP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MAP患者(P<0.05)。结论肠道通透性变化与AP病情轻重关系密切,不同病情AP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不同。血清D-乳酸水平可以作为评价AP病情轻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的骨科创伤性骨折患者共计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患者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发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上肢骨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创伤组80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不同部位骨折、急性和非急性创伤患者间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4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CRP、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血清钙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52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8例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体内CRP以及血清钙的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入院时体内CRP水平显著增高,SAP组显著高于MAP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血清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AP组显著低于MAP组(P〈0.05)。CRP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6%、82.3%、94.5%,血清钙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5%、83.4%、85.3%,两者鉴别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85.3%、98.6%。结论 CRP及血清钙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鉴别指标,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n=34)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28)两组,另选择2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记录患者48h Ranson评分。结果 M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AP组血浆PT、INR,FIB和D-D含量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S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82例AECOP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同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82例AECOPD患者中有41例存在肺动脉高压,另外41例及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肺动脉高压.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和加重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作为分别体现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指标,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有相关性(r=0.469)。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胰腺炎患者21例,轻症胰腺炎患者31例)与健康对照28例分别进行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检测.D-二聚体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应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 重症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轻症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轻症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推注,每12h1次,维持应用7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