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本文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的文献,然后从实验设计方法、药理学研究、药物化学研究三个角度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德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2(4):10-12
以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例,从测定指标的选择、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确定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万振先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9(2):21-21
复方中药化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万振先(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南昌330006)关键词复方中药化学研究方法探讨复方中药化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复方诸药中各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效成分,即复方中是由哪些化学物质通过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协同地作用于发病机体起到...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设或设想,并且客观评价了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芹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4):10-12
以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例,从测定指标的选择、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确定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系统总结归纳国内外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对于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应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变模糊判断为量化评价,并有创新和突破;在实验设计上,体内体外相结合,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开展可量化的、与中医药理论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的研究,使研究工作更趋合理和科学,最终阐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配伍规则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唐德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74-576
中药的对症功效是指中药消除或缓解患者痛苦症状或临床体征的作用。对症功效的最大特征是药物作用对应的是某种症状或体征。它摆脱了中药的药性特征,是药物本身所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对机体某一症状(体征)的调节作用。从金元代起,中药药性学开始兴起,主要表现在经典的升降浮沉、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3):165-166
以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复方化学成分及复方药动学研究为切入点 ,提出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遵循整体性原则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探讨复方化学部位或成分、配伍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是目前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复方包括历代医家的经方如《伤寒论》,《脾胃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和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经验方及民间的一些少数民族药方和祖传秘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80%,韩国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这些中药大多数为中药配方颗粒剂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复方研究引入纳米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有“和药”之说,也曾经用“八减之齐和煮之”进行治疗。中药复方治病历史久远。中医对症组方用的是药的主要“药性”,“药性”即有效成分。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尺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及中医中药等领域。纳米技术加工炮制的目的是充分保留或增强“药性”、最大程度除掉或减弱非“药性”成分。纳米技术均可运用于不同的中药复方剂型,除片剂、口服液、胶囊、颗粒剂(冲剂)外,滴丸、微丸、软胶囊、气雾剂、注射剂、巴布剂、缓释剂等新剂型等等。纳米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中药化学动力学产物的产生:如中药方剂水煎时,各种成分充分发生水解、聚合、氧化、还原等各种化学反应,并伴随有新物质生成。使中药复方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清本草文献为主体,结合现代认识与研究,探索中药分类中药性(性能)与功效之间的相关信息特征,分析其相关规律性,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思路。认为中药功效是基于性能与病证相关性的高度概括。中药功效分类具有一级三层次规律,常以五味-四性-归经为主线,结合"证-效"概括,表现为以"性能-病证-药效"方式综合表达的分类特点。因此,主张按功效分类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尤其应重视各性能之间、性能与病证以及药效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安金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4,3(3):35-36
1.1中药复方组成的复杂性中药复方由数味生药组成,每味生药含多种化学成分,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多味生药组成的复方所含成分更是多达几十甚至几百种,对每种成分都进行研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选择何种(类)成分为指标成分才能“代表”整方,能否代表整方显得尤为关键。以大黄为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中药复方应用广泛,复方药理在中医药研究中举足轻重,但涉及问题复杂,重复性研究较多,突破性进展较少。作者从中药复方药理与化学单体、中医理论与中药实践、经方与时方、中药复方药理与疾病病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复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应当选择疗效确切的方剂,将复方与单味药、单体相结合以及药理与病理相结合进行研究,注重中药复方研究的实践对中医理论的促进作用,并建议大力开展中药复方对于调节疾病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与关键物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蔡慧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43-45
中药复方作为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临床防病治病的有效物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证用药安全,疗效确定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主要从中药复方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医药工作者提供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