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采用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 将8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采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2组常规生理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静脉压(CVP)],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常规生理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受到组别与时间的影响(P<0.05),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T0和T4时,HR、SBP、DBP及CVP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HR、SBP、DBP及CV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0时,CI、GEDVI、ITBVI及EVLWI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CI、GEDVI、ITBVI水平高于对照组,EVLWI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维持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全身麻醉,更加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 ( T3)各时点CVP、MAP、HR 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组在T1时点MAP、HR明显降低( P<0.05),在T2和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B组MAP、HR、CVP明显降低,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A组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A组T2时点MAP、CVP明显升高,B组T2时点MAP、HR、CVP明显升高,B组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与T2时点比较,B组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对心脏瓣膜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5μg/kg、对照组予以芬太尼10μg/kg进行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多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结果麻醉后两组患儿T2~T4大多数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后观察组T2~T4时点SBP、DBP、HR、MAP变化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中皮质醇(Cor)和血糖(Glu)在T2、T3、T4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麻醉时,可稳定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有较佳的循环稳定性,更利于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原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1、T2、T3、T4HR及MAP较T0时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2、T3、T4HR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使用氯胺酮联合用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联合咪唑地西泮麻醉,观察组给予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麻醉诱导期及手术开始15 min患儿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期及手术开始15 min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术应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效果要优于氯胺酮联合咪唑地西泮,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生命体征平稳,苏醒时间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择期通过快通道进行心脏手术患者84例。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麻醉,观察组则在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基本一致,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定后HR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压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血压下降变化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在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将会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利于保证患者循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张壮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31+50-31,50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和对照组行常规麻醉,两组各10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快通道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快通道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三项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HR、CVP、MAP三项术前术中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在CICU时间,两组比较P〈0.01。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dqL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在本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快通道麻醉组)与对照组(传统麻醉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吸入七氟醚诱导,并静注舒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注异丙酚、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异丙酚、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两组患者以P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并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测定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该种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使用甲氧明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129例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微量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30 min,甲氧明组6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前予盐酸甲氧明注射液微量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心脏做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甲氧明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和低血压发生情況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3的收缩压(SBP)水平、T0~T1时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和T0~T1、T3时的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甲氧明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2时的DBP也较对照组高(P<0.05),甲氧明组SVI和LVSW在术毕和麻醉诱导完成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甲氧明微量泵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节心脏做功,有效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上腹部手术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的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开始后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直至术毕,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中探查(T4)和术毕拔管(T5)的心率变异性(HRV):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和总功率频段(TP),同时监测各时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间,术中知晓等。结果与T0比较,T2~T5时两组HR增快,T1~T3时MAP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T2~T5时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T5时点两组TP、HF、LF和LF/HF均显著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TP、LF和LF/HF在T2~T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HRV,改善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骨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进行复位的骨关节脱位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快通道麻醉后复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利多卡因麻醉后复位,观察两组复位前、用药1min后、复位中、复位结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准备时间与麻醉清醒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复位前、用药1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中观察组MAP升高,对照组MAP、HR均升高,但观察组MA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复位结束后观察组MAP、HR即恢复正常,而对照组MAP、HR仍高于复位前。观察组麻醉准备时间与麻醉清醒离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快通道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复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即刻、术中30 min和术后即刻的HR和MAP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稳定,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盲探法。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血气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电解质、血生化的改变.方法:分析92例肾移植患者麻醉前(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血流开放后15分钟(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电解质、血生化参数的变化.结果:T3和T1比较MAP、CVP、pH、HCO3-、BE有显著降低(P<0.01),K 和GLU明显增加(P<0.01).T3和T2比较CVP、GLU、PH、HCO3-、BE明显降低而HR明显增高(P<0.05).结论:肾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血生化变化随手术步骤而不同,供肾恢复血供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4.
柯劭 《吉林医学》2014,(14):56-5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前、气管插管、人工气腹、手术结束时的HR、MAP。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相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呼吸恢复快,清醒快,更适合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2、T4时的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T3时刻外其他各时间点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各时间点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4时刻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1、T3时刻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3/63),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有利于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并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老年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头和镇静镇痛作用。方法择期行PKP术的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组于手术开始前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5μg/kg,持续10分钟,然后以0.2μg~0.3/kg-1·h-1维持;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用0.3%的盐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总量为30~40m L。观察患者给药后即刻(T0)、注入局麻药时(T1)、穿刺针到达椎体时(T2)、扩张球囊加压及骨水泥注入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MAP、HR、疼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1~T4时观察组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P0.0.5)评分明显增高。与T0时比较,T 1~T 4时观察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而对照组MA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结论围术期右美托咪定为老年合高血压患者PKP术提供较为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稳定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一点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观察 5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麻醉前 (T1)、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 (T2 )、血流开放后 10min(T3 )和手术结束时 (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和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T2 、T3 和T1相比 ,MAP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经扩容及小剂量多巴胺 (2~ 5 μg·kg-1·min-1)持续泵入 ,MAP波动小于麻醉前的 2 0 %。T3 与T1相比 ,CVP、HR显著升高 (P <0 .0 5 ) ;T2 、T4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过程中 ,阻滞平面易于调控 ,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 ,是肾移植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肾移植患者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61-72岁。肾移植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肾静脉吻合即刻(T2)、供肾动静脉(A—V)血流开放后5分钟(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激活凝血时间(AC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弹性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MAP、CVP在A—V血流开放后5min时较开放前降低(P〈0.05),HR在A-V血流开放后5min时较开放前增快(P〈0.05),经扩容等处理后,MAP回升,HR减慢;SpO2术中保持稳定。PLT、ACT、APTT在围术期各时点的无明显变化,FBG在A—V开放后5min有所下降;PT在开放后及术毕有增加,但在正常值范围。TEG各参数在围术期各时点显示基本正常。结论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肾移植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凝血功能各指标变化随手术步骤而有所改变,但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麻醉拔管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择期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心脏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深麻醉拔管组(A组)于手术结束后采取深麻醉拔管,对照组(B组)于手术结束后采取清醒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改变、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及拔管期呛咳、躁动及气管痉挛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拔管期MAP、HR和SpO2波动较A组更为显著,且拔管期呛咳、躁动及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深麻醉拔管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能抑制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减少拔管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48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首先选择T8~9或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后行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所有患者均监测记录入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并记录围术期心电图中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T1,2组患者HR及MAP较T0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T1插管即刻、T2、T4、T5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单纯全身麻醉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