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镜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镜检查的符合率。结果:在经胃镜检查确诊的200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检出1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有27例患者伴有异型增生,78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镜检查符合率为88.50%。结论: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需将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02月至2018年0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临床资料,均实施胃镜检查、病理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200(100.00%)例;病理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150(75.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0(20.00%)例,合并出现10(5.00%)例,伴肠上皮化生90(45.00%)例,伴异性增生15(7.50%)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检查与病理检查相关性较为密切,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诊疗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到的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计93例。对这些病人全部实行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然后依据患者的胃镜表现将患者进行分组,之后将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93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病理证实有63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C型患者的黏膜相对较为粗糙,表现为颗粒或结节状的改变,存在A型和B型的共同表现诊断率最高(90.3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者之间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所以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实施胃镜联合病理检查才能取得最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76-167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观察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胃镜检查不同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78.33%。B型、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22%、88.24%,明显高于A型胃镜诊断符合率61.76%(P<0.05);B型与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伴肠上皮化生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随着患者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上皮内瘤变分级的加重,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但胃镜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可将二者结合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密切联系,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分析进行诊断。结果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3.7%。对于黏膜萎缩,其阳性检测值:A+B≥70.0%,A+B+C=9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肠上皮化生,A+B阳性检测值为16.7%;对于异型增生,C的阳性诊断率为21.1%。86例患者中,Hp阳性53例,阳性率为61.6%;阴性33例,阴性率38.4%;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膜3种病理改变有关系,三者相比,胃粘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分析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将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55例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并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5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后,47例患者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结果中,检出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42例符合病理诊断,其敏感度为89.36%,特异度为62.5%,准确性为85.45%,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50%。结论在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胃镜对病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需将胃镜检查结果和胃黏膜活检结果相结合,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胃镜表现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中,有43例经病例诊断证实,诊断的准确率为76.79%。以胃镜表现为粘膜褶皱变平或消失,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透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54.5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联合采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以此来探讨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直视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240例,所有病例在胃镜检查之后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0例患者在胃镜直视下均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检查确诊214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112例伴随肠上皮化生,46例伴随异型增生;26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89.2%。胃镜下的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为20.5%-98.2%。胃镜下三种表现同时存在时对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较高,且阳性率与单一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74例为Hp阳性,66例为Hp阴性;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占73.2%(82/11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的27.8%(30/11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分别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理检查发现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浅表性胃炎,2例浅表性胃炎;经胃镜确诊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浅表性胃炎。胃镜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85.11%。结论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胃镜检查能够对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临床价值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值得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使用胃镜与病理学方法检查并诊断,系统探讨胃镜检查表现与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后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36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是72%。结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在诊断中应与病理检查结合做出最终诊断,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轮台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18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4%。结论临床上可以联合应用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断,以此来将确诊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丽娜  狄建华 《甘肃医药》2013,(10):773-77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整理回顾和统计对照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17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10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55例,伴异型增生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电子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检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的方法,但胃镜与活检结果之间有时不相一致,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41-13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A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78例,诊断符合率为79.66%(278/349);B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19例,诊断符合率为87.25%(219/251),两类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下以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验确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分别采用胃镜与病理学组织检查、诊断,观察患者胃镜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结果:经统计发现,100例经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57例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另43例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57%;两种诊断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镜对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对萎缩性胃炎进行鉴别需结合胃镜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提高确诊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0-5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胃镜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A组,67例)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B组,63例),均行胃镜检查,观察病理改变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B组萎缩性胃炎符合率(87.30%)高于A组(74.63%),B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19.05%)高于A组(7.46%),B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3.81%)高于A组(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4.60%)高于A组(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r=0.754,P=0.041)。结论 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3-19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电子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侧与病变位置常规选取活检3~4块,采用75%酒精有效固定后进行送检.病理学方法如下: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对胃标附近黏膜变化情况认真观察,根据病理诊断标准作为合理的诊断.结果: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如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肠上皮化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52.1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胃镜检查价值有限,需要以病理检查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根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胃镜检查对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对其胃镜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发现,56例经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出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者29例,另外27例患者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51.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镜检查对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镜下活检进行优化对于提高诊断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5 0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7例患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黏膜病理活检与胃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在167例患者中4例拒绝送病理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其中伴有非典型增生7例,上皮内瘤变13例,肠上皮化生20例。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准确率为51.50%(86/167),内镜下表现为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49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6例,诊断符合率为32.65%;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51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3例,诊断符合率为25.49%,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血管暴露且透明,褶皱变薄、变平或消失6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7例,诊断符合率为85.07%,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具体还应根据内镜下表现的特征性并结合病理诊断来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早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