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否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方法对我院100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包括告之患有癌症、癌症的治疗与预后、癌症应对方法、癌症患者同伴教育等,比较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变化。结果患者焦虑总分、精神症状总分、躯体症状总分在心理护理后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理护理的开展,焦虑程度进一步下降。心理护理前患者中无抑郁者3例(3%),轻度抑郁36例(36%),中度抑郁43例(43%),重度抑郁18例(18%);心理护理后无抑郁者26例(26%),轻度抑郁45例(45%),中度抑郁22例(22%),重度抑郁7例(7%),心理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焦虑情绪与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术后24~48 h对患者进行焦虑情况调查分析,根据SAS评分筛选出焦虑患者86例,并根据S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焦虑组(n=15)、中度焦虑组(n=28)和重度焦虑组(n=43)。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6、12 d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术后发生营养风险情况各项免疫相关指标。结果:86例患者中,NRS2002评分≥3分(即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75例,占87.2%。中度焦虑组术后12 d的BMI、ALB均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焦虑组术后6、12 d的BMI、ALB均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术后12 d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M、IgG均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焦虑组术后6、12 d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M、IgG均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关系密切,焦虑程度越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水平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止痛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止痛药)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在观察组的47例患者中,疼痛程度为轻度者有20例,疼痛程度为中度者有16例,疼痛程度为重度者有11例.在对照组的47例患者中,疼痛程度为轻度者有11例,疼痛程度为中度者有8例,疼痛程度为重度者有28例.观察组中出现轻度疼痛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出现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的症状.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拟择期行支架介入治疗患者83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医疗和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SAS和SDS标准分分别为(55.49±10.52)分和(56.38±11.48)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标准分,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AS≥50分占92.1%,SDS≥53分占89.3%。女性患者SAS标准分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SDS标准分高于女性;从事脑力劳动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SAS和SDS标准分高于体力劳动与文化程度低者,而有医保和家庭和谐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低于非医保和离异丧偶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呈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必要对其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赵波  赵云峰  刘琨  杨庆祥 《医学综述》2011,17(24):3814-38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焦虑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2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Leaman评分,分析SAS评分与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LCAS)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无焦虑组61例,焦虑组65例(轻度焦虑27例中度15例,重度23例),焦虑组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为(9.38±3.74)分,与无焦虑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SAS评分与Leaman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r=0.78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障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根据SAS评分评定冠心病患者焦虑障碍状况,采取综合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杨帆 《大家健康》2016,(2):101-102
目的:研究对于 ICU 清醒患者实施早期全面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3至2014.3收治的120例重症转入 ICU 经治疗后清醒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与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1 w 后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于入院时焦虑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经护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正常51.7%、轻度为38.4%、中度为10%;对照组正常为20%、轻度为53.4%、中度为20%、重度6.7%。干预组心理状况显示正常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所占比重均高于干预组(P <0.05)。结论:对于 ICU 的患者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可以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丽  郑丽平  晏苏玉  范新 《浙江医学》2020,42(4):315-31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COVID-19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同时分析影响COVID-19患者SAS评分的因素。结果76例COVID-19患者SAS评分为(54.39±7.51)分;存在焦虑情绪50例,包括轻度焦虑33例、中度焦虑12例、重度焦虑5例。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有固定职业、医学背景的COVID-19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生育史、月平均收入的COVID-19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固定职业是COVID-19患者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固定职业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无痛人流受术者对其焦虑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积累经验。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无痛人流受术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分别为术前情感疏导、个体化健康宣教、放松训练、术中情感关怀及术后心理关怀。2组受术者于术前2 h接受SAS量表测评,并记录其术中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术前轻度焦虑14例,中度焦虑23例,重度焦虑6例,对照组轻度焦虑7例,中度焦虑21例,重度焦虑15例,研究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级疼痛21例,Ⅱ级疼痛8例,Ⅲ级疼痛14例,对照组Ⅰ级疼痛13例,Ⅱ级疼痛9例,Ⅲ级疼痛21例,研究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前告知、术中关怀、需求应对、服务态度、术后关怀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人流受术者,能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且能提高机体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手术患者在术前用焦虑 (SAS)自评量表以问答形式作定量评估 ,并在术后记录发热与切口愈合天数、白细胞计数等客观指标 ,探索心理活动与手术疗效间存在的因果关系。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2 8例 ,男 72例 ,女 5 6例 ,年龄 1 8~ 76岁 ,平均 45岁。外科手术 92例 ,骨科 2 4例 ,肿瘤科1 2例。2 方 法1 2 8例均在术前 3天进行 SAS自评测定 ,护士除必要的字面解释外不干扰患者自评 ,并根据自评计算分值。 SAS有 2 0个项目 ,每项均以 0~ 3分的四级评定法计分值。以总分值按序编成轻度、中度及重度焦虑心理三组 ,其中轻度组总分 <2 0分 …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232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128例,DM-AMI组)和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104例,NDM-AMI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情况,以及死亡患者例数.结果 DM-AMI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2±12)分和(60±12)分,明显高于NDM-AMI组的(52±10)分和(5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7和5.68,P<0.001);DM-AMI组焦虑程度: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13例;抑郁程度:轻度20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NDM-AMI组焦虑程度轻度25例、中度10例、重度3例;抑郁程度:轻度16例、中度5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67和4.25,P=0.04).同时合并抑郁或焦虑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抑郁或焦虑患者(χ2值分别为4.89,11.98,4.24;P=0.03,0.00,0.04).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的踝部骨折患者22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围术期着重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①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观察:制定健康教育干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肢的体位摆放、患肢血液循环、牵引和固定的注意事项、术前准备事项、伤口的观察及下肢关节和肌肉收缩功能的锻炼、出院后注意事项等内容,满分100分,80分以上优,60-80分良,60分以下差。②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工作责任心、语言沟通技巧、入院宣教、文明礼仪、基础护理等,满分100分,≥90分满意,80-89分较满意,不满意〈80分。③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定。SAS评分〈7分为无焦虑,7-13分为轻度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20分为重度焦虑。结果干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轻度焦虑率占54.5%、无焦虑率2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优良率达90.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0.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的围术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26-128+13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SAS量表及SDS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采用Frankl量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比较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 ①无焦虑的患者100.0%治疗依从性评分为4分;轻度焦虑有33.3%的患者为4分,28.6%的患者为3分;中度焦虑的患者20.0%评分为4分,30.0%的患者为2分,25.0%的患者为1分;重度焦虑的患者63.6%的患者评分为1分,无4分的患者。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抑郁患者85.7%治疗依从性分4分,轻度抑郁21.7%评分4分,60.9%评分3分;中度抑郁的患者23.8%评分1分,33.3%评分2分;重度抑郁患者88.9%评分1分,无评分3分及4分的患者。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与治疗依从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4,-0.797)。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并且焦虑抑郁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不安问卷于患者入院第1天分别对3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于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再次测评,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入院第1天,本组患者中,中度以上的焦虑和情绪不安者均占75%;术前1天,本组患者中度以上的焦虑人数所在比例下降至10%,中度以上的情绪不安下降至6%。结论:通过针对性、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脊柱骨折患者术前的消极心理状态,为确保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焦虑与抑郁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拟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术后第3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6.25%、31.25%,其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7.50%、7.50%、1.25%,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1.25%、7.50%、2.50%;子宫切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5.94±8.55)分、(46.08±9.02)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应在手术前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预防焦虑及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住院期间负面情绪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疼痛干预以及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对2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7.26±8.16)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5.18±5.89)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中轻度抑郁患者27例、中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3例;对照组中轻度抑郁患者16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7例,观察组的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根据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查结果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严重程度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法60例CSR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前根据EMG检查结果分为3组:轻度异常组16例、中度异常组19例和重度异常组25例。记录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3组患者术后NDI改善率的差别。结果术后轻度异常组NDI评分由中度功能障碍恢复为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异常组由中度功能障碍恢复为轻度功能障碍;重度异常组由重度功能障碍恢复为中度功能障碍。与轻度异常组比较,中、重度异常组术后NDI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异常组比较,重度异常组术后NDI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G检查显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而腋神经运动潜速率正常是CSR手术治疗的最佳电生理指征。  相似文献   

17.
陆萍静  刘轶欧  张立杰 《吉林医学》2009,30(18):2077-207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影响。方法:对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根据患者的焦虑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具体侧重心理疏导,增强自信心,克服危机感,此外再对饮食及行为方面加以干预。结果:60例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干预前评分为(57.77±3.31)分,干预后评分为(44.90±3.20)分,t=73.34,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预防再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宁 《中外医疗》2014,(12):143-144,146
目的:讨论研究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内科确诊的焦虑症患者100例。分组为干预组、普通组,各50例。其中为普通组患者提供一般常规干预,包括心理指导以及宣讲基本知识;干预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如讲解忧郁症基本知识,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以及治疗时间、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SAS评分干预组轻度焦虑(41.6±1.2)分,中度(48.3±2.0)分,重度(56.6±1.8)分;对照组轻度焦虑(44.7±2.6)分,中度(53.2±3.6)分,重度(60.2±3.7)分;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显示经完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显示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100%显著优于普通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干预使患者不断调整自我状态,减轻疾病症状,恢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眼外伤住院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38例眼外伤住院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738例眼外伤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22.8%。其中轻度焦虑占17.8%,中度焦虑占3.9%,重度焦虑占1.1%。焦虑的发生与年龄、单双眼别、损伤类型有关,与性别、婚否、职业、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等因素无关。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化型甲状腺癌焦虑的现况及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人院时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5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焦虑现状,同时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况。结果1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有89例患者轻度焦虑,21例患者中度焦虑,7例患者重度焦虑,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1、5.43、5.15,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通过精心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信息支持、行为支持、社会支持及睡眠改善等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