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瑞霞 《当代医学》2013,(25):114-1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合并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心室肥厚情况评估,将其中42例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79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心室重构情况:向心性重构16例,向心性肥厚17例,偏心性肥厚9例,两组左心室各指数中观察组LVMI、LVEDD、LVPWT明显大于对照组,而IVST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7例,对照组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4例,可见,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狭窄比例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P<0.05)。结论合并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左心室重构现象更为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组(MBPS组)31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59例。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IVMI)。结果:MBPS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74.2%(23/31),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32.2%(19/59)(P〈0.05);且MBPS组左房内径增大发生率较非MBPS组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血压晨峰是影响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文敏 《当代医学》2016,(16):150-151
目的:探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行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左心室肥厚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2组,行单药厄贝沙坦治疗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心室参数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2组治疗后LVMI、LVEF、IVST值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够对左心室肥厚起到逆转作用,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Hcy浓度将2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Hcy正常组(n=78)和H型高血压组(n=19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形态结构,分析Hcy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12).左心室肥厚组Hcy水平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01).H型高血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Hcy正常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收缩压是影响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Hcy血症是高血压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7~2008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8例各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明显升高。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中共占30.88%,正常对照组中共占8.33%。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1、2、3级中分别占26.67%、8%、7.69%和3.33%、24%、23.08%。结论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高电压可作为监测高血压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发现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0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5例(Ⅱ组),血压正常者42例(Ⅲ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Ⅰ组与Ⅱ组24h平均血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睡眠血压下降率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作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以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2例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与42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及42例血压正常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把42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42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同期对照组,将4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检测,观察三组人员的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 )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136例高血压病人, 分为有左心室肥厚组(78例)与无左心室肥厚组(58例);选50例血压正常作为对照组。测定个组Q-Td和心率校正Q-Td(Q-Tcd),比较组间的变化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比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及血压正常组增加,有显性差异(P<0.01);无左心室肥厚组的Q-T离散度与血压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Q-Td、Q-Tcd的加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密切有关,是评定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无创指标,对高血压患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莎莎  陈辉  王俊 《黑龙江医学》2023,47(3):273-275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 fQRS)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发生率,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样本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fQRS波组和无fQRS波组,计算fQRS波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心脏彩超检查的参数。结果:fQRS波在本研究纳入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检出率为44.6%,fQRS波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波(OR=4.26)、高血压病程(OR=1.08)、高血压分级(OR=2.94)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fQRS波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fQRS波的出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120例冠状动脉患者,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0例,对照组的患者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张动脉介入治疗60例。通过比较2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ESV、EDV、LVEF的值,来判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何时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能力比较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在患者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ESV、EDV、LVEF值的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得出急性心肌梗死择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有显著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心肌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对其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正常构型患者30例、向心性重构患者30例、向心性肥厚患者30例,另选取身高、体重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测量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并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测量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从而计算出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向心性重构组和向心性肥厚组增大(P〈0.05),而向心性肥厚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减小(P〈0.05)。结论正常构型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明显增强,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小。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心室扭转运动逐渐减低。二雏斑点追踪成像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友权 《广东医学》2002,23(1):92-93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用复方降压素片治疗,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对左室肥厚影响及有无副作用发生。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心肌肥厚(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洛地平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仪评价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研究组32例,子氨氯地平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IVS和LVPW值,发现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氨氯地平以老的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而对照组32例,用复方降夺素治疗,治疗前后IVS和LVPW值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14.
韩玉春 《安徽医学》2004,25(5):417-4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征 ,提高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 综合、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 ,其中阵发性房颤 4例 ,频发房早 6例 ,频发室早 6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瓣膜性疾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对 16例患者均做冠状动脉造影 ,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 ,有效地降压治疗逆转左心室肥厚 ,酌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改变其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认识该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隆海文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23-124
目的探讨青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19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9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LVH86例(占43.43%),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为45例(占52.33%),显著高于无LVH组的12例(占10.71%,P〈0.01)。结论青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对青年高血压病的重视,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老年患者左心室质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小玲  田景伦  袁辉 《四川医学》2003,24(7):701-702
目的 了解老年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情况。方法 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 ,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以此判定左心室肥厚情况 ,并将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对照组的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 116.67± 2 0 .15 ,12 0 .2 8± 2 0 .87,13 2 .18± 2 1.46,10 8.75± 18.14 ,各组左心室肥厚发病率分别为 2 7.78% ,3 8.46% ,5 3 .13 % ,13 .0 4%。结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显著增加了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戴波  刘泽  黄纪昌  王鲁妮 《广东医学》2002,23(5):531-532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2例,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临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LA,IVST,LVEDd,PWT的内径较治疗前分别降低23.2%,15.6%,15.5%和17.2%(P<0.05),超声EF及核素EF则分别增加26.9%,27.8%(P<0.05),临床心功能分级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服依为利不仅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有逆转作用,而且对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功能及储备能力。方法:将运动试验后的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阳性组14例,阴性组12例,分别测定LVEF、METs,并计算最大氧摄取量(VO_(2max));应用冠脉造影了解阳性组冠脉病变状况。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1)伴冠状动脉狭窄双支病变者,METs4.2~5.2,VO_(2max)14.2~15.6ml·kg ̄(-1)·min ̄(-1),LVEF平均48%,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及非冠状动脉狭窄组;(2)运动试验后阳性组收缩压及心率增加不如阴性组明显。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冠状动脉狭窄时心功能及储备功能明显下降,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加重,说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冠状动脉狭窄较非冠状动脉狭窄者更具有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痛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6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通心络治疗,半年后对比两组的左心室肥厚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使用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