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近年来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人们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在急诊科,ACS的诊断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40年里,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医院里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逐年增加.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以防止其发展为透壁性心肌梗塞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总结目前国内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而提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7.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一组危险性很高的临床综合征。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血运效果显,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本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早期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临床积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10例在我院经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NSTEAC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男性NSTEACS患者37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部位、狭窄类型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⑴与男性相比,女性NSTEACS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表现较少,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男性,吸烟史少、糖尿病史多,血脂异常以TG升高和HDL-C降低更为突出。低血红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的影响也较男性更为明显。而家族史、高血压病史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别。⑵与男性相比,女性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明显低,而以多支病变明显,侧枝循环形成高于男性;受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常见,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与男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变血管的狭窄类型女性组以B、C型病变为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计算,女性组以中度升高比率为主,且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临床症状不如男性典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更为突出,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新的危险因素在其发病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女性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多,侧枝循环形成高于男性。狭窄程度较男性重。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因其均具有共同的解剖学基础,即与斑块的破损有关,从而提出ACS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模式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是同一严重的、需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低危病人可以避免住院和不必要的治疗从而极大节约医疗开支;高危病人则可及早进行介入治疗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可能发展成高危病人的中危患者应该密切监护并给予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其中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栓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重要的起因.近年来NSTE-ACS的高发病率和危害性已被清楚认识,对其正确合理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和欧洲心脏学会先后更新了NSTE-ACS指南,该指南上一次更新距今已有5年.自2002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进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NSTE-ACS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型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疏血通和普通治疗.结果 在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绞痛消失时间、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P<0 01),治疗前/后ST段平均下移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甘油三脂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的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可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ACC/AHA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可诺5000u,q12h,iH连用7天。结果用苏可诺治疗临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可诺可作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流行特点及血压相关指标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发病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发病并入院的NSTEACS患者900例.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做任何干预,记录患者情况,基线特征,随访出院后1、3、6个月发生的心脏病不良事件和临床干预情况.分析比较血压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相关指标与NSTE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及其相关指标是NSTFACS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翔 《实用新医学》2007,8(6):01-501,52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 8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氯吡格雷组(n=42)。对照组(4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4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14天。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14天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晋辉  薛永华 《中外医疗》2013,32(9):105+107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并冠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NSTE-ACS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全量组和半量组各40例,常规给予抗凝抗栓治疗并行PCI术,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前4~6h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全量组起始推注剂量、持续静脉泵入速率分别为10μg/kg和0.15μg/(kg·min),半量组均减半应用。结果半量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TMPG灌注2~3级获得率、MACE事件发生率与全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全量组(P<0.05)。结论半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NSTE-ACS,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近期预后理想,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非ST段抬高ACS高危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2例(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24h和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9.6%、16.7%,P<0.05),两组均未见大量出血或小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急诊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危险分层对于急诊的非ST-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即刻行冠脉造影,并选择治疗方法,低危患者经入院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行冠脉造影检查。通过冠脉造影结果对危险分层及治疗干预进行评价。结果:高危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及闭塞程度大于90%血管支数明显高于低危组。高危患者较低危患者有更多需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结论:对非ST-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高危患者立即行冠脉造影有助于发现危险病变,积极进行干预,但远期愈后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