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升支骨折新的术式,以期完善地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下颌正常功能、完善的咬合关系,切口隐蔽不影响面容。方法:应用改良腮腺切口入路,分离或翻起腮腺组织,充分显露骨折线,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该术式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下颌功能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刀口均1期愈合,切口隐蔽,不影响面容。结论:应用改良腮腺切口入路行下颌骨升支骨折复位内固定。这一术式是该类骨折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绍江 《求医问药》2014,(16):189-191
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为2009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在术后对其随访1—6个月,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其面部外形的恢复令人满意,未发生塌陷畸形及面瘫,其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张闭口活动自如,复视得到改善,经复查颌面骨三维CT显示,其各骨折断端复位对位良好、愈合良好。在术后6个月对本组患者进行复诊,其手术切口均已愈合,瘢痕隐蔽,未出现明显的脱发现象。结论:为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施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术切口隐蔽,术野暴露充分,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和分析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的微创手术入路对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30例下颌骨角部或升支部骨折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经过颊部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另外16例同类型骨折采用传统口外入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但30例采用口内切口联合用穿颊器经过颊部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的损伤较小,患者无面神经损伤症状,表面皮肤无遗留明显的手术疤痕,更符合美学要求.结论 通过口内切口联合穿颊的微创手术入路行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疗效可靠,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为广大下颌骨骨折患者提供廉价及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闻12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原切口处钝分至皮下,切开0.5cm皮肤,将自制穿颊器经皮小孔送入口内骨折端,经皮小孔打孔,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18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和穿颊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只有2例口内和穿颊入路患者,3例传统口外入路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处仍有小幅度动度,需行术后颌间结扎固定。传统口外入路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涎瘘。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内和穿颊入路具有无外部癜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从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治疗下颌骨多发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先行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后作颌间结扎固定,初步恢复下颌骨外形和咬合关系,从口腔内黏膜作切口,暴露骨折处并准确复位后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固定。术后1天和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除1例患者后牙早接触外,其余患者复位、固定良好,咬合关系和下颌骨连续性恢复良好。结论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可对下颌骨多发性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固定,并具有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方法17例(25侧)髁突骨折患者选择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进行髁突以及伴发的下颌升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从患者的开口度、开口型、咬关系、面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例(25侧)经12~24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良好,咬关系、开口型及张口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最长24个月,无一例关节强直及涎瘘,术后1周主要并发症包括面神经分支损伤,经1~3个月观察均得到恢复。结论相对于髁突骨折的传统手术切口,采用经腮腺前缘入路的方法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便于复位固定,切口隐蔽,利于面神经保护,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2例经CT或X线检查确诊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进行联合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联合切口进行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1月在唐山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由于颧骨颧弓骨折后应用联合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患者术后的面部外形及对下颌骨开闭口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有1例愈合差,其余41例愈合良好。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骨断端复位准确,外形恢复比较理想。结论联合切口入路行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采用眉弓外切口及口内入路等小切口,切口隐蔽,是新鲜骨折优先选择的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成人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成人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和腮腺直接入路行髁状突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复查27例患者均达到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瘢痕隐蔽,并发症少.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轻度张口受限.结论: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以达到三维稳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入路治疗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例应用该入路行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整复重建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者骨折断端均达解剖复位,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愈合良好。术后面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复视及面瘫,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该入路治疗眶-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具有暴露充分、切口隐蔽、明视手术等优点,可利于达到手术解剖复位和恢复面容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唇颊侧黏膜入路小型钛板内固定下颌骨骨折。结果:全部病例均I/甲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满意,面部形态无明显改变,无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唇颊侧黏膜入路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切开区解剖结构简单,损伤小,易于愈合,无副损伤及并发症发生;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具有准确的复位及良好的固定,避免了颌间结扎,有利于口腔卫生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腮腺入路行下颌髁突颈及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14处髁突颈及髁突下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切口长度为25~30 mm,全部采用按压力线和张力线双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至少术后6个月的随访,1例出现涎漏,经加压包扎2周后痊愈,2例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1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至伤前咬合状态,下颌张口度、前伸及侧方运动度恢复良好,放射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面部瘢痕6个月后仅隐约可见。结论: 腮腺入路手术治疗下颌髁突颈及髁突下骨折,切口线在面部显露区域短,术后瘢痕不明显;手术入路直接,解剖距离短,手术野显露好,骨折复位容易、固定稳固,能有效恢复伤前咬合状态和维护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切口对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5例20侧髁突骨折通过改良的耳屏切口入路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有无涎瘘、影像学检查面部瘢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5例患者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2月恢复正常)。术后CT提示髁突均完全解剖复位,无涎瘘,患者对切口瘢痕隐蔽性满意。结论:改良耳屏切口入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可暴露空间大,面神经损伤机率小,可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方法:对24例患者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微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术。结果:2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24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肘前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肘前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肘前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后,自肱骨内、外髁分别打入1枚钛针作交叉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肱骨髁上骨折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a。术后6个月根据Flynn等评价标准,优:9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肘前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对骨折断端显露良好、复位容易、操作简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的效果.方法 22例Hoffa骨折患者采用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按Letenneur 评估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2.7%.结论 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方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36-4837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12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2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切口均无感染。3例患者手术切口部分裂开,其余均Ⅰ期愈合;118例恢复到术前咬关系,仅2例患者牙齿缺失严重,未恢复咬关系。X线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咬关系恢复正常。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恢复患者的闭口功能。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专科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钛板内固定治疗喙突骨折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采用腮腺手术切口,切断颈阔肌,分离面神经加以保护,再逐层拨离周围组织,切口分离组织,直达喙突骨折断端,用微钛板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面容改善,咬合功能及张口度恢复正常,面神经无损伤。术后固位良好。结论腮腺手术切口对于喙突骨折的复位固定成功率高,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复位难度,达到了100%稳定固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切开复位固定中低位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成人髁突中低位骨折采用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分别观察术中操作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张口度、张口型、咬关系、涎瘘、面神经症状以及颞下颌关节症状等.结果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手术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愈合,面形及咬关系均恢复良好.结论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领间钢丝结扎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两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75例104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情况,对比分析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术在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手术操作难易程度、疗效等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75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痊愈,但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在多方面优于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术。结论治疗下颌骨骨折应首选钛板坚强内固定术,临床操作简捷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4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84例患者中,除5例感染外,其余均I期愈合,全部384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57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轻度咬合紊乱,经调牙合及牵引后恢复.结论 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进行张口训练,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