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即经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包括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al nutrition,TPN)和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al nutrition,PPN). 1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据WHO统计,发展中国家0~4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死亡率达29%.营养不良可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影响病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全胃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8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GB(114.8±3.3)g/L、Alb(34.7±2.9)g/L、TP(76.9±2.2)g/L、IgA(13.4±0.8)g/L、IgG(2.3±0.1)g/L、CD4(42.3±0.3)%、CD8(35.6±0.5)%、有效率97.56%、营养不良率2.44%、感染率2.44%、胃排空障碍发生率2.44%。对照组治疗后HGB(90.7±4.3)g/L、Alb(29.9±2.6)g/L、TP(68.9±2.3)g/L、IgA(11.2±0.3)g/L、IgG(2.1±0.1)g/L、CD4(38.4±1.0)%、CD8(30.2±1.3)%、有效率82.93%、营养不良率17.07%、感染率14.63%、胃排空障碍发生率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营养不良,减少感染等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克隆氏病肠瘘——全胃肠外营养在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隆氏病是欧美常见的急性和慢性炎性肠道疾病(IBD),我国也有报道。本病的特点之一是营养不良,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是治疗原则之一。Dudrick等对74例IBD患者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另一临床表现是常发生肠瘘,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也是治疗肠瘘的有效措施。MacFadyen等认为,IBD的活动性病变转为静止时,肠瘘可自行愈合,因而肠瘘不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下,70%小肠瘘和30%结肠瘘自行闭合,未闭合者经手术可愈合,总愈合率86%。在需要手术的病人,全胃肠外营养也是良好的术前准备。我院最近用全胃肠外营养和手术治疗2  相似文献   

4.
全胃肠外营养(TPN)从胃肠道外途径给病人每日所需的全部能量和营养要素成分.其适应证是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可能,并且胃肠功能障碍者,常见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有①估计超过7 d不能进食的患者;②短肠综合征;③消化道瘘;④麻痹性肠梗阻;⑤急性胰腺炎;⑥多发性损伤;⑦脓毒血症;⑧大面积烧伤;⑨炎症性肠道疾病.TPN的临床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20世纪后半叶外科重大进展之一,与重症监护、围手术期处理、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一起共同促进了现代外科的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普外营养不良患者行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100例营养不良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各50例的观察组(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普外营养不良患者血清前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比治疗前,PA、TP、ALB、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在营养改善方面价值突出,具有安全性,建议实施。  相似文献   

6.
全静脉营养液的安全配制与临床护理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83-2384
<正>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也称全(胃)肠外营养、完全胃肠外营养、完全静脉内营养、非经肠全营养制剂,是将机体所需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种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1],TNA的优点有:(1)减轻护理工作,简化操作。  相似文献   

7.
胃肠肿瘤术后全静脉营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是利用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为临床上较长时间不能进食或禁食、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输入经科学计算含氨基酸、糖、脂肪、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混合液,为患者提供完全营养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胃肠肿瘤病人因病程长、能量消耗大,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患者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使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全胃肠外营养 (以下简称TPN)是现代营养治疗学的一项重大成就之一 ,是指从静脉供应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包括适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补充不能经口摄食的病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重建机体的无脂细胞群 ,促进康复 ,还可使机体得到正常生长发育、正氮平衡、伤口愈合 ,体重增加 ,是外科危重患者全身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普外科 1999年 5 9例危重病员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9例 (男 38例 ,女 2 1例 ) ,年龄 5~ 82…  相似文献   

9.
危重早产儿因不能或不能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常需通过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来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然而,长期PN的并发症也日渐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其中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胃肠外营养应用过程中一种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主要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腹部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方法 对248例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方式及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8例患者术前营养不良47例,出院时91例;有231例患者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17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结论 胃肠手术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营养成分较科学、合理,但临床治疗中需注意营养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营养是各种危重病人机体恢复,防御感染的物质基础,在外科领域营养支持更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病人由于营养不良,蛋白质及热卡不足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感染机会增多,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一种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是指完全从静脉供  相似文献   

12.
李桂芳  梁彦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68-76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 ,而危重期患者营养状态则进一步恶化 ,损害机体肺功能[1] 。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的焦点是肺部感染控制和有效使用呼吸机方面 ,而忽视了营养失调也是此类患者的重要护理诊断。近年对COPD患者营养供应的实验证实 ,COPD伴营养不良的患者经充分营养支持后 ,可明显改善疲劳感和呼吸困难 ,增强骨骼肌力和免疫功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2 ] 。我科通过对以下 36例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 (PN)和胃肠内营养(EN)后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4年 9月~ 199…  相似文献   

13.
TPN 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手术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创伤所致病人机体代谢变化已使人们认识到全胃肠外营养(TPN)的重要性.然而,即使TPN支持也不能完全适应机体代谢特点.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建华 《大家健康》2013,(11):29-30
目的探讨有效经济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随机将收入我院的83例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42例入院就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1例实施半场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费用、蛋白代谢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及反应均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血清前白蛋白(PRE)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半肠外营养支持都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具有较少的治疗费用,是营养不良患者经济实惠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Wang X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5):1233-1234
传统上,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和胰腺分泌等措施,以期让胰腺“休息”,而机体的能量补给则依赖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此为AP经典治疗方案的核心。尤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因患者机体处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与丹参防治全胃肠外营养肝损害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需要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分别给予静脉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及全胃肠外营养+丹参(实验组)。治疗15d后收集两组血清,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数据库分析鉴定两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发现5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确定为血清清蛋白前体、接联球蛋白、免疫球蛋白κ链C区、补体C4-B前体和血清铁传递蛋白前体。结论:丹参可能通过上调或下调上述蛋白质的表达,参与防治全胃肠外营养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后进行全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对其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TPN组和对照组。TPN组从术后第一天起输注TNA(全营养混合液 ) ,连续 7~ 10天 ,每天提供非蛋白热量 2 5kcal/kg、氮 0 .2 g/kg ,脂肪占总热量的 4 0 %~ 5 0 % ;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两组患者逐步过渡到口服饮食。观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PN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 .0 0 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提高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创口更好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肠外营养 (GotalParonteralNutrition ,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 ,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从 1968年Dudrick首次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肠外营养从理论、技术到营养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并且无胃肠功能的患者 ,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应用TPN的患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营养支持 ,即不想进食、不允许…  相似文献   

19.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分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危重病症 ,当胰腺炎症时 ,能激活并释放多种酶 ,大量胰酶被激活 ,酶解产物增加 ,腹腔等诸多组织炎性渗出增多。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 ,能量消耗往往高于正常人2 0 %~ 5 0 %。常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胃肠功能障碍 ,长时间禁食更加剧机体的营养不良。采用营养支持治疗 ,即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治疗 ,可达到对胰腺的最小刺激 ,抑制胰腺的分泌 ,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 ,从而阻止SAP病情恶化并向良性演变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 ,术后在TPN的基础上尽快过渡…  相似文献   

20.
全胃肠外营养(TPN)应用于小儿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对于改善患儿状况、纠正手术打击造成的机体大量能量消耗,增强组织修复,维持能量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有着明显的作用.我院1994-2000年对50例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并设47例未用TPN支持患儿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