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8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一般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肺损害,重者可发展成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骨髓、肝、脾、淋巴结等。本病在我国十分罕见,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
组织胞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播散型三型。在细胞免疫缺陷,尤其是艾滋病病例不断增多的地区,播散型发生率也越来越多,且表现多样,有类似败血症者.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该病的近况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养鸡喂鸽是我国城乡人民比较喜爱的事。但是,有一种真菌病,叫作组织胞浆菌病,与鸡、鸽有密切关系。假如我们没有搞好卫生消毒等预防工作,患了组织胞浆菌病,就会得不偿失,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本文就什么是组织胞浆菌病,它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方法、治疗、预防等作一全面的介绍。 一、什么是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鸡、鸽、蝙蝠等传播给人的疾病,城乡皆有,并不少见。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室温下为菌丝型,  相似文献   

4.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西半球主要的地方性真菌病之一。该病在动物宿主中的早期暴露标志是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与保护性免疫相关。如果这种细胞介导的免疫不能控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可经血行传播引起局部或播散性疾病,后者与婴儿期和免疫抑制状态(包括艾滋病)有关。据早期临床报道,在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时可发生真菌感染,截至1988年6月,报告艾滋病并发组织胞浆菌病的病例达80例以上。虽然一些研究资料不太完整,但  相似文献   

5.
很多苏丹人的房顶上有蝙蝠栖息,早已发现蝙蝠是狂犬病、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传播媒介。最近又发现其粪滴可通过天花板的缝隙进入室内空气中,人们吸入后可引起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等疾患。所以在苏丹很多喘哮病人的症状与吸入蝙蝠粪滴污染的空气有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双相型真菌感染的真菌培养及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取患者血液置于Bact alert12 0血培养仪配套培养瓶培养 ,然后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沙保劳琼脂平板 ,观察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于 2 5℃及 3 7℃孵育时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特点。〔结果〕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均为双相型真菌 ,2 5℃培养为霉菌相。荚膜组织胞浆菌 ,无色素 ,生长缓慢 ,7-10d后可见白色绒毛样或棉花团样菌落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齿轮状或棘状大分生孢子 ;3 7℃培养时为酵母相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 2 -4 μm的芽生孢子。马尔尼菲青霉菌 2 5℃培养 3 -4d为白色绒毛样菌落 ,菌落周围出现水溶性的葡萄酒样红色色素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帚状枝 ;3 7℃孵育时为白色酵母样菌落 ,无色素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及特征性腊肠样孢子。〔结论〕艾滋病患者对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易感 ,易至播散性感染 ,从患者体内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实验室和临床诊治特点,为减少组织胞浆菌病的漏检率和病死率提供经验。方法调查两例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流行病学史和治疗原则及疗效;采用萨布罗和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两例患者均为有组织胞浆菌暴露史的人群,两例患者伊曲康唑治疗约4个月后均有明显效果;该菌初代在萨布罗培养基真菌孵箱培养10d后,生长出微小、白色干燥菌落,血琼脂于普通孵箱20d后长出酵母样菌落;组织标本剪碎后涂片,六胺银染色查见真菌大分生孢子,有管型和柱型的突起;次代生长的菌落通过乳酸棉酚兰、革兰染色均见到典型的大分生孢子,>50%的大分生孢子表面有管型和柱型突起。结论组织胞浆菌培养困难和时间长,组织剪碎后涂片行六胺银染色镜下见真菌大分生孢子,有管型和柱型的突起,可以提前提示实验室内要考虑组织胞浆菌的培养和鉴定,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均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流行病史,提高组织胞浆菌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首例肺型组织胞浆菌病,该病例是从墨西哥经一个非免疫缺陷病人传入斯洛伐克的.该病例到一蝙蝠栖息的山洞旅行后的第十天开始发病,诊断依据包括阳性的流行病学史、组织胞浆菌病皮肤实验阳性及胸透异常.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组织胞浆菌病发病态势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胞浆菌病 (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引起的感染性真菌病 ,主要流行于美洲和非洲 ,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散在发生。国内以前此病较罕见 ,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市陆续出现组织胞浆菌病患者 ,且呈现患者渐增、区域渐扩大的趋势[1 5] ,提示国内有该病流行的迹象。 1 994~ 1 997年四川省内曾发现 5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 ,患者均无外出史[6] 。为了解四川省是否存在组织胞浆菌病流行以及流行的程度 ,对省内的一些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1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地点 :选择曾经…  相似文献   

10.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李志平在化石杂志1987年第1期中著文:“引起考古学家可能的职业性感染”。最近一位英国学者指出,考古工作由于年常野外发掘,除风吹日晒所引起的一些疾病外,而且还面临多种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例如在墓室通道中从蝙蝠身上感染一种少见的组织胞浆菌病,以及可能感染天花,破伤风等。曾经有过考古工作者发生球孢子菌病流行的报告,它是由洞穴中啮齿类存在粗球孢子病原体所引起的。如果遗址是古屠宰场或肉类加工场所,主要是牛羊。  相似文献   

11.
组织胞浆菌病近况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也是HIV阳性者、AIDS、肺结核等病人的重要机会性感染疾病。该病呈世界性流行。过去我国对本病认识不足,多有误诊。现证实我国存在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本文就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情况、病原、流行病学意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组织胞浆菌病在美国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但此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常见,且很难在病人死前作出诊断。通常,从患者的脑脊液中培养不出荚膜组织胞浆菌,而用患者的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一般认为不可靠。本文报告2例病原体培养阴性的慢性脑膜炎患者(1例为26岁女性,另1例为24岁男性),根据一系列的血清学试验,被诊断为组织胞浆菌脑膜炎。血清学试验表明,在这2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均有抗组织胞浆菌菌丝体抗原的补体结合抗体,脑脊液作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显示有H和M带。对这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4月4-16日,重庆海关在海关总署卫生司的直接指挥下,依托联防联控机制成功处置一起不明原因疾病患者包机入境的检疫工作,依据原国家质检总局《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确定为重大(Ⅱ级)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实验室检测,最终判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群体性感染事件,这是全国首次在出入境人员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加,组织胞浆菌病亦有所增加.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农民,因发热乏力6个月,加重5d入院.该患者每1~2 d出现1次发热,体温最高达40℃,曾多次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抗炎、降温等治疗后体温可下降,但第2天体温又回升.  相似文献   

15.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及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经验,降低死亡率. 方法取淋巴结穿刺液、血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 结果氢氧化钠涂片和革兰染色能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所特有的孢子. 结论氢氧化钠涂片和革兰染色能早期发现真菌孢子,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此外,组织病理学也可作为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需做过碘酸雪夫染色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作鉴别.  相似文献   

16.
组织胞浆菌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科,为双相型真菌,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肤、胃肠道黏膜受染。可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和淋巴系统)引起探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具有传染性的深部真菌病,当病原菌侵入人体后,视个体免疫力情况而表现为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真菌药物共有6种。 伊曲康唑 [适应证]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胸部照片极相似,很易混淆。这两种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而治疗迥异。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结核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关系。一、材料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美国产,每支1.3ml,每次0.1ml作皮内注射。48小时后观察结果,凡反应超过5.0mm者为阳性。用组织胞浆菌素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组织胞浆菌病在我国较少见,临床及实验室常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骨髓象特征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40岁,湖北利川市人,在家务农,无外出打工史。持续高热3d入院,体温波动于38.1~42℃,午后高热,无寒颤,体重减轻,咳嗽伴胸闷,肝、脾、浅表淋巴结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WBC 2.3×109/L,RBC 2.35×1012/L,Hb 60g/L,  相似文献   

20.
新近有效药物的回顾本文重点复习常见霉菌病治疗的近况,包括原发性感染(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偶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