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6岁。2007年7月3日入厕时突然不能自行站起。伴大汗,自觉右下肢无力、麻木、禁锢感。夜间出现右下肢疼痛、拒触碰,未就诊。于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右下肢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下肢髂总动脉栓塞,急诊收入我科。各项检查示;右下肢3/4部分皮温降低,局部皮肤出现花斑,右腿与左腿相比较肿胀明显、足下垂、膝腱反射消失。外科意见:取栓时问在6—12h效果为佳,但患者已过取栓最佳时机,建议尽早截肢。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综合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蛟 《中国医师杂志》2005,7(8):1095-1096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用Fogarty导管取栓并术中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综合治疗后19例治愈,2例好转,1例截肢。无死亡。结论 该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患者的预后与就诊时间及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 27例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患者中4例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5例行股动脉取栓术;6例行膝上腘动脉取栓术;2例行膝下腘动脉取栓术;4例行股、腘动脉联合取栓术;其中9例取栓术中联合腔内血管成形;5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其中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1例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结果 随访3~6 个月,按Cooly标准:优秀5例,良好17例,失败2例,死亡3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应积极、尽早手术探查,根据病变程度、范围,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27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结果经介入溶栓后,24例患者皮温升高,皮色转红,肌力正常,其中完全开通血流15例、部分开通血流9例,1例改行右上肢截肢;1例改行食指远节部分切除;1例改行桡、尺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4月~2009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足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体会,对腹主动脉以下狭窄严重伴足部溃疡的患者肢体进行血管搭桥手术。[结果]2例患者在搭桥后1周和1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1例术后3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膝下血管闭塞,自体大隐静脉不能使用,膝下肢体缺血坏疽,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1例在半年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但死于膀胱癌。另外一例取栓后未再有血栓形成,但至今足部溃疡仍未痊愈;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3例患者死亡,分别是由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和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可明显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18例,患肢血供良好,治愈率85.7%,3例(14.2%)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好转,无截肢和死亡病例.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应注重尽早手术取栓,同时注重对全身疾病的治疗,可减少肢体、坏死的风险,从而达到保存肢体、避免生命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栓塞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截肢率.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完成较为复杂下肢动脉栓塞手术38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得到改善,4例患者术后仍有麻、凉等慢性缺血症状,2例患者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例术后复发,死亡3例.35例患者获随访1~24个月,平均(10±2)个月,4例截肢,4例死亡,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 对下肢动脉栓塞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是此类疾病提高肢体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合理诊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2例经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只接受抗凝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2例,2例接受截肢共3条肢体,2例死亡.住院时间4h至122 d,平均(24±55)d.4例患者出院后口服抗凝剂,均无腹主动脉及远端血管栓塞,2例下肢肌力较术前略差.结论 及早抗凝、溶栓和积极手术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治愈率和降低其病死率;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积极使用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周"入院.4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无痛包块,约3 cm,未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开始包块逐渐增大到约5 cm,伴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下肢动脉瘤",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然变大,约10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边界清楚,右侧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侧皮温升高.既往病史:入院前9个月因大动脉炎、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外院行主动脉一双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3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急诊行Fogarty导管取栓,取栓后1周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年以上未再发栓塞。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急诊首选Fogarty导管介入取栓,并于短期内行换瓣手术,术后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时机,以及栓塞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总结分析近 6年来收治 的病程为 11h~ 10天的 14例 17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采用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条肢体治 愈, 1条好转, 4条截肢.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是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 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肿胀增粗,伴葡萄酒色斑形成,色斑起初为大腿内侧一块,切除后左下肢其余位置多发色斑形成.现患者左下肢重度肿胀,皮温较右下肢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下肢突发疼痛4小时入院.患者10天前因1、脑梗塞2、心脏瓣膜病入住当地医院.入院后双下肢CTA示:1、双侧腘动脉局限性栓塞形成,远端双侧胫前、后动脉以及腓动脉远端显影.2、双侧胫骨远端骨质密度不均匀,多发骨质破坏并可见骨化,右侧胫骨内见细长条状死骨,考虑慢性骨髓炎,骨梗死待排查.胸、腹主动脉CTA示:1、心影增大,左心房团片充盈缺损.2、SMA部分栓塞.3、双肾异常动脉灌注,肾梗塞待排查.入院后第二天患者诉持续性腹痛,怀疑患者存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诊CT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遂全麻下开腹探查,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栓塞,遂行动脉切开取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和1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术后肢体存活39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截肢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手术中接受计量为0.4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进行泵注,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持续泵注。并对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使用情况,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麻醉维持期间所使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有助于减少患者麻醉维持期间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例1:女,31岁。右中趾疼痛,受凉后加重二年。近一年来每行走10分钟左右疼痛加剧并放射至小腿,休息片刻好转;夜间有时剧痛发作影响睡眠。外院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81年1月8日来诊。检查:两下肢皮温正常,双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对称,右中趾皮色发暗,甲床稍呈紫绀色,压触痛明显。肢体血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先生今年54岁,他活了大半辈子未曾想过一只腿会面临截肢之虞。几个月前,他的右脚出现了疼痛、麻木症状,由当地医院转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造影检查发现右侧的髂股动脉闭塞,需要做手术治疗,否则他的右下肢就会因缺血导致坏死,最终需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1,女,32岁,2010年4月15日以"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右下肢骨筋膜室高压,急性肾衰竭,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院。入院后患者下肢淤血,皮温正常,张力略高,未行切开减压术。4月18日肌酐715μmol/L,尿素氮21.95 mmol/L,给予血液透析等治疗,但患者病情仍继续加重。4月24日经会诊,考虑患者右下肢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7岁,汉族,因“右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30年,右小腿及足底麻木1年”于2010年3月1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胭窝及小腿外侧浅静脉逐渐迂曲、扩张、增粗30余年,未治疗。近1年来又逐渐出现右小腿后及足底部麻木感,活动后加重。近日体息后不见明显缓解,遂于医院就诊,彩超示:在下肢胭静脉内血流缓慢,可见返流信号,返流持续时间1.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