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平宣 《广西医学》2006,28(11):1755-1757
1965年Blumberg等在研究输血时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即Dane's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 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免疫荧光技术、微粒子酶免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乙肝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病情变化的了解和预后估计都有重要意义。现就将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抗-HBs)检测HBsAg于1963年由Blumbery发现,曾称澳大利亚抗原和肝炎相关抗原。1970年英国人Dane用电镜从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中观察到42nm完整的病毒颗粒,被命名为Dane颗粒,其为双层外壳的球形颗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即为HBsAg。HBsAg除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外,还存在于一些完全由HBsAg组成直径为22m的小球形颗粒和20nm×…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唐山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梅毒检测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梅毒检测工作质量。方法通过质控品盲样考核成绩评价实验室梅毒血清检测水平。结果 2013年全市有51家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参加了梅毒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考评,共发放质控品51套,每套8份样品。2013年参加质控活动的单位为51家,梅毒特异性抗体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满分34家,满分率为66.7%,合格率为82.4%;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中,定性试验符合率为97.4%,定量试验符合率为80.4%;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符合率为76.2%。结论唐山市梅毒检测实验室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量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自80年代初在人血清中发现后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人群筛选等方面。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健康人群、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血清PSA含量,观察PSA的变化特征,探讨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的检出率高。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①中,乙肝病毒前sl抗原的阳性率为7.7.9%,模式②为57.9%,模式③为50%,模式④为71.4%,其他模式基本上为阴性。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一种更为完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林永前 《海南医学》2003,14(3):27-28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9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组,即前Sl抗原和具有病毒性活动性复制意义的指标HBeAg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结论:前S1抗原为反映HBV复制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DNA与前S1抗原阳性率差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HBV-DNA实时定量PCR阳性与前S1抗原的阳性差率。方法:用ELISA法从354名经实时定量PCR法检出HBV-DNA阳性的患者血清中,检测前Sl抗原,比较阳性率差别。结果:HBV-DNA阳性,受HBV感染的各类模式中,前Sl抗原阳性率(总阳性率仅为58.6%)明显低于HBV-DNA阳性率。结论:前Sl抗原测定虽然基本上能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但与HBV-DNA相比,阳性率显著减低,故在反映HBV的复制方面,前Sl抗原检测不能替代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基底膜带自身抗体(BMZ—Ab)的靶抗原及其定位情况。方法 用免疫印迹(IB)、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间接免疫电镜(IIEM)等方法检测6例EBA血清中。IgG型及IgA型BMZ—Ab识别的真表皮抗原以及抗原定位情况。结果 6例EBA血清中IgG型BMZ—Ab均结合真皮提取物中290ku蛋白,3例同时伴有结合290ku蛋白的IgA型BMZ—Ab。盐裂皮肤IIF显示BMZ真皮侧IgG线状沉积,IIEM示金颗粒沉积于BMZ致密下层,即真皮锚原纤维的Ⅶ型胶原处。结论 位于BMZ致密下层的Ⅶ型胶原是EBA中BMZ-Ab的特异性靶抗原,Ⅶ型胶原上的抗原表位可被EBA血清中IgG及IgA型BMZ—Ab识别。  相似文献   

9.
重组cDNA表达文库的血清学分析(SEREX)为一种新的寻找抗原的方法,即利用患者自体血清对重组表达的cD-NA克隆进行筛选,以获得相关抗原基因.这类抗原在肿瘤患者体内能诱导出多重免疫反应,且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较易在分子水平确定,这一方法的运用为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CoA法检测血,尿中EHF抗原,经106份标本的实验结果表明,血EHF抗原阳性率为95.8%,尿EHF抗原阳性率为94.4%。用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倒98.6%。本文认为EHF病人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EHF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110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两株McAb及BA—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肺癌相关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含量甚微,通常需要高度敏感的测定系统方能进行检测.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SA)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生物反应放大系统,由于BSA亲合力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故自70年代后期引入免疫技术以来,大大改善和丰富了免疫学试验,成为新的检测系统.本实验用生物素标记两株抗人肺癌McAb——Lc86aE4和Lc86aC5,建立了BA-ELISA方法,并对肺癌患者血清中肺癌相关抗原(lung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LAA)进行了检测,证实BA-ELISA法具有特异、敏感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国外发现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药物狼疮等疾病有关。本文报告Western Blotting技术从分子水平测定抗组蛋白抗体亚成份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 1.组蛋白抗原购自美国。 2.ELISA测定血清IgM和IgG AHA:以组蛋白抗原5mg/L100ul包板,血清作1:100倍稀释,每孔加100ul,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IgM(IgG)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以上,有10%以上转化为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迁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它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因此对HBV的检测和治疗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对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肝发病机理、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等方面的研究,普遍认为前S1抗原可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前S1抗原检测这项新技术已推向临床,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M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我们采用了FQ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1 034份血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前S1抗原)作为HBV血清学新的标志物逐渐显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前S1抗原和乙肝五项的联合检测更能够敏感的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抗病毒治疗效果等信息,对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判断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同一个体血清、脑脊液结核抗体平行检测,区分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ELISA法以PPD为抗原,进行血清、脑脊液结核抗体平行检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血清阳性率42.9%(12/28),脑脊液阳性率64.3%(18/28),肺结核患血清阳性率63.6%(7/11),脑脊液中无1例阳性,其他疾病患血清、脑脊液中均阴性。结论:以PPD为抗原,敏感度不高,出现脑脊液结核抗体阳性,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但阴性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17.
许恒贵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14-114
目的探讨并分析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在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意义。方法对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细胞角质蛋白19、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细胞角蛋白等血清联合使用来检测70例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的水平。结果在小细胞癌检测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较其他血清上升明显;在鳞腺癌与鳞癌的检测中,细胞角质蛋白19较其他血清上升明显;在腺癌的检测中,癌胚抗原125在腺癌的检测中较其他血清上升明显。结论细胞角质蛋白19、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联合对肺癌患者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理进行分类,并且可以准确对肿瘤进行分期,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部医学》2009,21(7):1084-108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医院高志良教授对研究结果做了详细介绍:替比夫定治疗第三年,继续保持强病毒抑制能力及高e抗原转换率(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e抗原阳性患者(俗称“大三阳”患者)中,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的达70%。同时,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达42%。e抗原阴性患者(俗称“小三阳”患者)中,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的达83%。  相似文献   

19.
范蓉  陈明曦 《四川医学》1995,16(6):336-337
肺癌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检测及意义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科(610072)范蓉,漆自立,陈健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陈明曦,汪秀琼自从1969年McCorid和Fnirdovich首先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  相似文献   

20.
岑柳仙 《广西医学》2005,27(11):1833-1834
Pre 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外壳大蛋白、中蛋白的一部分,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它的阳性率、滴度与HBsAg、nBeAg、HBV-DNA联合酶有关。研究发现Pre 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高度相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本文对264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同时进行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Pre S1抗原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