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现象由于广泛地存在于个体发生过程及免疫过程中,且与抗癌、抗衰老、防治艾滋病等密切相关,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重视,对其研究也已进入分子水平。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p53、bcl-2、Bax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的细胞死亡,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温、激素、化学物质、营养因子缺乏等均可引起细胞凋亡。脑细胞凋亡不仅仅伴随脑的发育亦见于病理过程,如脑缺血、缺氧,脑损伤。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由相关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细胞凋亡信号传递途径是由特殊的死亡信号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系统来诱导细胞凋亡。当然,对凋亡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应用凋亡理论和实践来防治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文章介绍了细胞凋亡的概述,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大鼠急性脑缺血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家族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形态实验室完成。54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脑缺血组(42只)、假手术组(6只)和正常组(6只)。脑缺血组又分为7组:即缺血2h再灌注1,3,6,12,24,48和72h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凋亡细胞[(7.83&;#177;1.72)个/高倍视野],24~48h达高峰[(43.33&;#177;5.20)个/高倍视野,(48.50&;#177;6.25)个/高倍视野],72h开始下降[(26.67&;#177;3.56)个/高倍视野](P&;lt;0.05,P&;lt;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p53蛋白阳性细胞[(14.35&;#177;1.92)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48.00&;#177;6.42)个/高倍视野],48h后开始下降[(31.00&;#177;6.60)个/高倍视野](P&;lt;0.05,P&;lt;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cl-2蛋白阳性细胞[(28.62&;#177;6.80)个/高倍视野],3h达高峰[(56.50&;#177;7.87)个/高倍视野],6h后开始下降[(45.00&;#177;6.63)个/高倍视野](P&;lt;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ax蛋白阳性细胞[(45.83&;#177;4.07)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61.00&;#177;8.88)个/高倍视野],48h开始逐渐下降[(45.83&;#177;6.49)个/高倍视野](P&;lt;0.05,P&;lt;0.01)。②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数与p53及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数呈正相关(r=0.843,P&;lt;0.001;r=0.840,P&;lt;0.001),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数呈负相关(r=-0.387,P&;lt;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周边区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时伴有p53及Bax蛋白表达增加及Bcl-2表达降低,p53及Bax蛋白表达对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而Bcl-2蛋白表达则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p53,Bcl-2蛋白家族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形态实验室完成。54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脑缺血组(42只)、假手术组(6只)和正常组(6只)。脑缺血组又分为7组:即缺血2h再灌注1,3,6,12,24,48和72h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凋亡细胞[(7.83±1.72)个/高倍视野],24~48h达高峰[(43.33±5.20)个/高倍视野,(48.50±6.25)个/高倍视野],72h开始下降[(26.67±3.56)个/高倍视野](P<0.05,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p53蛋白阳性细胞[(14.35±1.92)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48.00±6.42)个/高倍视野],48h后开始下降[(31.00±6.60)个/高倍视野](P<0.05,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cl-2蛋白阳性细胞[(28.62±6.80)个/高倍视野],3h达高峰[(56.50±7.87)个/高倍视野],6h后开始下降[(45.00±6.63)个/高倍视野](P<0.01);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区可见Bax蛋白阳性细胞[(45.83±4.07)个/高倍视野],24h达高峰[(61.00±8.88)个/高倍视野],48h开始逐渐下降[(45.83±6.49)个/高倍视野](P<0.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TNF-α、端粒酶活性、Bcl-2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将温敏型p53基因[pN53cG(Val135)]导入p53基因缺失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53蛋白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pN53cG,K562-pN53cG细胞。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片段化DNA分析、RT-PCR、定量PCR、ELISA、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源性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TGF-β1、TNF-α、bcl-2、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变化、细胞上清TGF-β1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及。TGF-β1、TNF-α反义PS-ODN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bcl-2及hTERT mRNA表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②TGF-β1、TNF-α反义PS-ODNS能够明显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使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和TNF-α水平,下调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现象由于广泛地存在于个体发生过程及免疫过程中,且与抗癌、抗衰老、防治艾滋病等密切相关,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重视,对其研究也已进入分子水平。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p53、bcl-2、Bax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管平均滑肌细胞的凋亡在球囊损伤后30分钟内即已经开始,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加速这一经过是控制再狭窄的途径之一。选择野生型p53作为目的基因,观察其对血管平滑骨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p53。重组载体转染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增滑肌细胞,测定转染效率和p53基因的表达,用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仪和DNA “ladder”法检测了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c-myc,ICE家族,APO=-1/Fas,bcr-abl,PML-RARα等涉及白血病发病机制,治疗和耐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是治疗白血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控制下的细胞主动程序化死亡过程 ,其相关基因很多 ,主要包括基因Bcl 2家族、c myc、抑癌基因 p5 3等 ,膜上受体如Fas(APO 1/CD 95 )及细胞蛋白酶如ICE家族等 ,白血病特有基因如PML/RARa、bcr/abl等。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自我稳定 ,是通过细胞增生与细胞凋亡的动态平衡来实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改变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的过度无限增殖、分化障碍及凋亡受阻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物的检测 ,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凋亡相关基因bcl-2、P_(53)、c-myc、ICE家族、APO-1/Fas(CD_(95))、bcr-abl、PML-RARα等涉及白血病发病机制、治疗和耐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是治疗白血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射频透热治疗又称射频消融治疗,是肿瘤热疗的一种方式,即将本身不发热的属于无线电波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使组织中带电荷离子、偶极子在高频磁场下随之震动而摩擦生热,以此来治疗肿瘤.为当今最新的肿瘤导向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射频治疗在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疾病、宫颈癌、外阴疾病中的应用,以其可靠的疗效,安全的信度在妇科临床快速发展.但射频治疗的基础研究,既射频透热治疗的作用机制依旧属于新起研究,现将肿瘤细胞在射频治疗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的表达对口腔扁平苔藓(OLP)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LP(糜烂型23例,非糜烂型22例)凋亡细胞情况及P53、bcl-2、C-myc的表达情况并随访至2001年1月。结果:45例OLP均有凋亡细胞发生,凋亡指数(AI)为24.3%,糜烂型(AI=19.0%)明显低于非糜烂型(AI=29.4%,P<0.05);OLP中P53、bcl-2、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1%、35.6%、33.3%(糜烂型为39.1%、52.2%、43.5%,非糜烂型为22.7%、18.2%、22.7%),糜烂型的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糜烂型(P<0.05)。45例OLP患者中有5例发生恶变,其AI明显低于未恶变者(P<0.01)。结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参与了OLP的发生发展,凋亡细胞较少且P53、bcl-2过度表达的OLP患者尤其是糜烂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Bcl-2基因家族与细胞凋亡及其在脑缺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原癌基因 Bcl 2是调节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又发现许多基因结构与 Bcl 2相似 ,具有保守的 BH1和BH2区 ,序列却与 Bcl 2均具有不同程度同源性的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 ,正向或反向调节细胞的凋亡 ,因此将这些基因统称为Bcl 2基因家族。根据它们对细胞凋亡作用结果的不同 ,可将 Bcl 2家族成员分为两类 ,一类能促进细胞凋亡 ,有Bax、Bcl xs、Bad、Bak;另一类能抑制细胞凋亡 ,有 Bcl 2、Bcl x L、Mcl 2、Bag l、Al、ced 9和一些病毒基因。研究表明 ,Bcl 2基因及其家族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探讨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开发新的神经保护药物或方法的过程中,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现就脑缺血耐受的形成与细胞凋亡调控的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01关于脑缺血耐受和细胞凋亡的章,检索词“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cell apoptosi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0-01/2004-01关于脑缺血耐受和细胞凋亡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脑缺血耐受,细胞凋亡”。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③无其他施加因素。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和综述。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献,筛除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符合标准的献开始查找全,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脑缺血耐受形成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章,14个实验纳入标准,因重复的同一研究或类似研究排除的6篇实验 资料综合:14个实验包括bcl-2,bax,p53,蛋白激酶B,低浓度的神经酰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细胞色素C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并对其给予评价。结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脑缺血耐受用于临床的实用的价值,但它仍然是研究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开发新的神经保护药物或方法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ASPP家族成员抑制剂(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是最近发现的能特异抑制p53抑癌功能的蛋白。研究发现iASPP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iASPP基因的过表达有可能成为恢复p53抑癌功能的新策略。我们通过构建iASPP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将其分别转染到含野生型p53和非野生型p53基因白血病细胞株中,检测其对iASPP基因的沉默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探讨白血病细胞p53的诱导细胞凋亡能力恢复的可能性,为p53的调控以及白血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折来,某些基因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炉经们既具有单一的调节作用 有复杂的协同效应,研究这些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对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和退变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运娟  王纪佐 《临床荟萃》1999,14(3):138-140
1972年Kerr等人首先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并详尽地描述其病理特点,此后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近几年已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凋亡是由细胞内外因素激活细胞本身的自杀程序而引起,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并依赖于新的蛋白质合成,它不仅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而且参与许多病理过程,如脑缺血、缺氧性损害,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损害发生机制,并对其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bcl-2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多发癌 ,近年有逐年上升趋势 ,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凋亡有密切的关系。关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Fas—FasL、p53和bcl- 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与大肠癌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bcl - 2与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Fas—FasL、p5 3和bcl - 2的生物化学1 1 Fas—FasL人Fas分子定位于 1 0号染色体q2 3 ,cD NA长度为 2 530bp ,编码 32 5个氨基酸残基36KD的 1型跨膜糖蛋白 ,分子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膜外的N末端区、跨膜区和膜内的C末端区。膜外区为 1 5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区 ,氨基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对与神经元的早期发育和再生相关的突触蛋白Ⅰ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实验于2003年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取7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1)、假手术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6)3组。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18只分为再灌注1,3,6,12,24和72h 6个亚组,进行突触蛋白Ⅰ检测;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剩余的33只大鼠(分为再灌注1,3,6,12,24,48和72h7个亚组)分别进行TUNEL阳性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需获取数据时至少检测2只大鼠。②造模: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③观察指标:于相应时间点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的表达:模型组再灌注12h内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h低于假手术组(0.199&;#177;0.006,0.238&;#177;0.008,P〈0.01),至72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②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再灌注24,48和72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57&;#177;9.83)%,(13.56&;#177;2.28)%,(16.68&;#177;0.66)%,(4.65&;#177;0.03)%,P〈0.05]。③TUNEL阳性细胞率: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再灌注0~24h均未见阳性细胞,再灌注48和72h分别为(47.50&;#177;3.85)%和(62.66&;#177;13.06)%。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着突触蛋白Ⅰ表达的短暂降低,且与凋亡细胞的出现在时间上非常吻合,提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失神经及其后的神经再获现象,这可能与DNA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