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赟  李娟  张钧寿 《药学进展》2005,29(1):8-13
采用新型药物载体使天然药物具有靶向作用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乳、药质体等新型载体在天然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膜融合脂质体、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以及分泌颗粒类似物等几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特点、当前制剂学手段进行介绍与分析,认为结肠靶向给药对便秘、结肠炎、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治疗以及蛋白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袁洁  ;梁光义  ;徐必学 《中南药学》2014,(12):1211-1216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重 《中国药业》2002,11(2):76-77
通过查阅献资料,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服结肠靶向药给系统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的概念及其优点和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pH依赖型,时滞释药型,菌群触发型及其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及讨论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共收集到多篇文献,选择性的取其中的16篇进行归纳总结与讨论。结论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制剂类型,利用靶向给药系统作靶向治疗将提高一些疾病的治疗能力。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靶向给药系统的稳定性,载体材料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必将带来这种新型给药系统全面应用于临床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通过多种制剂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只有到达回盲部或结肠部位才定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控释系统。利用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可将治疗结肠疾病的药物靶向输送至结肠,不仅降低了常规的口服或直肠给药的毒副作用,且能将药物输送至病灶处,可减少给药剂量,提高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同时结肠靶向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上端被胃肠道酶所降解,提高了多肽、蛋白、疫苗类药物的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余红艳  罗津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95-196
近年来,包合物和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被广泛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将环糊精包合物应用于脂质体给药系统——这一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靶向给药效果。本文通过概述包合物及脂质体的优势,阐明包合物脂质体这一新型给药系统能提高药物的载药量,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对提高药物的吸收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靶向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新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淋巴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淋巴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机制、给药途径、制剂类型及载体材料、制剂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论述。通过制备纳米粒、乳剂、脂质体等新型给药系统可以达到淋巴靶向给药的目的。将药物制成淋巴靶向给药系统是预防、诊断、治疗淋巴癌、淋巴转移癌及其他淋巴疾病的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热敏磁性脂质体靶向给药的几个关键之处出发,介绍了目前热敏磁性脂质体的脂质材料、磁性材料、磁定位和电磁波控释研究状况,分析讨论了电磁波在热敏磁性脂质体的磁靶向和药物控释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测量热敏磁性脂质体的电磁参数和选择合适的电磁波频段用于药物控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给药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等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应用,并扼要介绍了一些国际上应用前景良好的最新给药系统-药物涂层支架、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生物芯片、分子马达、纳米陷阱等,希望能对中药剂型改革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认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中药剂型改革与中药现代化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材料的产生、新的制剂技术的出现,形成了脉冲式给药系统、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的药物传输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等释药系统,使用药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2.
王增寿  陈慧  张弩 《医药导报》2006,25(9):0929-0930
综述抗癌药物脑内局部靶向给药制剂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的了解。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包含缓释聚合物释药系统、缓释微球释药系统、脂质体释药系统及其他缓释释放系统。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是区别于传统制剂的主要特点,是评价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制剂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用于靶向给药的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谷氨酸是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体内可降解为人体所必需的谷氨酸单体,其用于靶向给药系统具有独特价值。本文综述近年来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靶向给药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OCTDDS))将治疗结肠疾病的药物靶向输送至结肠,不仅降低常规的口服或直肠给药的毒副作用,且能将药物输送至病灶处,减少给药剂量,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还能提高多肽、蛋白等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笔者将近年有关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研究综述如下。1口服结肠释药系统的应用1.1时控给药根据时辰药理学原理,应用药剂手段使药物在一定的时滞后释放,使之与人的生理周期相匹配,可用于治疗哮喘、高血压、心绞痛、消化道溃疡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节律性的疾病。结肠靶向给药…  相似文献   

15.
磁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磁靶向给药系统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为癌症化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用于临床。介绍和评价了磁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性质和药效等,并综述该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环糊精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了设计一种能在特殊器官、组织和细胞等部位集中有效释放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国内外药剂工作者做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利用环糊精(CD)制备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由于CD包合物在水中处于主客分子动态平衡状态,它的解离程度依赖于包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在吸收部位,包合物解离成游离的CD和药物分子,只有游离的药物分子能够进入体循环。然而,当我们需要将药物靶向定位的时候,这种包合平衡现象往往存在其不利之处,因为当药物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之前包合物往往已经解离了。为了有效阻止这种解离,国外文献报道最多的是将药物结…  相似文献   

17.
为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增加选择性,近年来发展了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of drugs with synthetic systems),包括脂质体、受体靶向、毫微粒制剂的靶向给药等.  相似文献   

18.
鞠曹云  张灿 《药学进展》2016,(4):250-260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难治愈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的载体材料能使载体实现靶向功能,将药物定位浓集于病灶部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效低毒的作用。基于不同的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新型纳米载体材料的设计,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肾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于多数肾脏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毒性,为了降低药物的系统毒性,很多药学工作者已经对肾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低分子质量蛋白质(LMWP)、微粒、糖基复合物等药物转运载体,前体药物和抗体以及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最终实现肾脏靶向给药的目的。本文通过系统地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及特点,对上述各类肾脏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浅谈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几个热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近年国外文献,重点介绍了药物传输系统较新的进展,有脉冲式给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及受体型与免疫型靶向制剂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